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8781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简介?学术流派?治派中匿斜派命中医文献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上海,200071)张亚楠黄素英胡国华摘要:流派研究是近年来全国中医界热点话题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海设立了”中医流派研究工程”.海派中医妇科流派众多,名医辈出,着名妇科流派有十余家,如江湾蔡氏,南通朱氏,浦东陈氏,慈溪胡氏,浦东王氏,松江骆氏,川沙胡氏,金山唐氏等,各家流派之间或以不同治疗群体,不同治疗手段,或以不同重点治疗病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对海派中医妇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海派中医妇科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既可提高中医妇科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又进一步

2、促进了海派中医妇科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海派中医妇科各家流派的家学渊源及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关键词:流派海派中医妇科流派上海上海的中医学术流派是上海中医界的宝贵财富,保护,发扬,继承上海中医学术流派及其优势特色,是当前上海中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海派中医众多的学术流派中,妇科流派医家荟萃,名医辈出,其代表人物在中医教育,社会公益,为人师表,着书立说,科研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同时在全国中医妇科界享有盛誉.海派主要中医妇科流派有江湾蔡氏,南通朱氏,浦东陈氏,慈溪胡氏,浦东王氏,松江骆氏,川沙胡氏,金山唐氏等.江湾蔡氏妇科蔡氏女科乃儒医世家,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问,历经二百余年,相传七代,

3、代代精英.始祖蔡杏农(清乾隆年间)中年偏爱医道,刻意攻读,苦心孤诣,不仅在药店坐堂行医,还经常走村串户送诊治病,当时在妇科方面已突显绩效,并广得赞誉.二世蔡半耕(清乾隆一嘉庆年间),自幼随父侍诊,潜移默化,对历代名家医着及民间验方,广为吸收,无论时病伤寒,经带胎产,疮疡痘疹,均有建树,而尤其擅长妇科.三世蔡炳(枕泉)(清乾隆一咸丰年间),以医为业.秉性聪慧,博览群书,四处寻师,以求进取.在妇科方面的四诊辨治,经验药方,更具特色.四世蔡兆芝(18261898 年),继承父业,精于妇科,文才医理,造诣湛深,多才多艺,善于书画,尤以画荷绘莲为着,自号”爱莲居士”,有”蔡荷花”之雅号.五世蔡小香(18

4、631912 年)才华出众,医名更着,济贫扶困,门庭若市,妇孺皆知,誉满大江南北,将蔡氏妇科发展推至巅峰.1904 年创办最早的全国性医学团体医学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西医师携手并进的全国医界群体组织.同时支持创办全国第一份医学期刊医(半月刊),后改名为医学公报,这是医学界早期刊物之一,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十二行省.1910 年又主持创办上海医学杂志,为振兴发展中医高声呐喊.蔡小香创办了上海第一个医学,上海中医专科训练班,蔡氏医学堂以造就中医人才.六世蔡香荪(18881943 年),秉承祖业,学贯中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上海中医主要妇科流派学术研究”(编号:2006J016A

5、)资助匕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编号:$30303)资助l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为通讯作者一312011 年第 4 期西,蜚声沪上,一生行善,口碑载道.他不仅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名医,更是一位爱国爱民的抗战志士,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37 年日寇入侵上海江湾,蔡香荪积极抗日,营救革命志士,筹办难民收容所.如此爱国爱民的义举,令当时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十分钦佩,特制金丝锦匾相赠,上题”急公好义”四字.七世蔡小荪(1923 年一),秉性敦厚,仁心仁术,父传师授,家学渊源.1937 年进入新中国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即随父襄诊.1943 年香荪公谢世,即独立应诊

6、,秉承祖训,乐于为善,求诊者接踵.勤习深研,师古不泥,博采众长,学以致用.1991 年被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1995 年被市卫生局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51996 年载人英国剑桥国际医学名人大辞典.曾主编经病手册,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妇产科分卷,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蔡小荪卷,蔡小荪谈妇科病,中医妇科验方选等.蔡氏妇科在学术上宗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创造性地提出中医周期调治法,并创立一系列自拟方剂.如治疗不孕症之”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化瘀散结周期调治法”等.经病注重肝脾肾,治当调理气血为主,以通为用,通补结江苏南通县四甲

7、坝合兴镇人(今属海门).出身贫寒,及壮嗜读医书,再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以治时疫重症成名于乡里.民国 5 年(1916 年)应旅沪同乡会之邀来沪行医.最初设诊于劳动人民集居的闸北地区开封路同兴里,通治内,外,妇,骨伤科.因其辨证确切,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贴见效,人称”朱一贴”,成为上海滩上的名医.1933 年更址于北京西路长沙路,自建诊所,题名”南山小筑”.晚年以擅长妇科着一32 一称.对妇科论治注重调气血,疏肝气,健脾气,补肾气.自拟妇科十问口诀,教诲晚辈,奠定了朱氏妇科基石.1928 年创办中国医学院,发扬祖国医学,培养中医人才.一?二八抗战爆发,学院建筑被毁.于 1935 年创办上海新中

8、国医学院,培育中医人才,为中国中医教育史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二世朱小南(19011974 年),南山公长子.幼年读书于乡,后随父南山习医,刻苦勤奋,悉心钻研.20 岁时,悬壶于上海,通治内,外,妇,儿各科,中年以擅治妇科而着称.二世朱鹤皋,朱南山次子,临床诊疗灵活机动,善于应变,治病必求其本,辨证精细,用药熨贴,所以屡起沉疴,而医名鼎盛.1949 年秋在香港开业,慕名求治者纷至沓来.三世朱卉孙(1921 年一),朱小南长女,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天资聪颖,性格坚毅,1942 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在朱氏两代名医的熏陶与教诲下,以其睿智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发奋努力,继承和弘扬祖业,终成一代妇科大家

9、.从医六十余载,对学术潜心钻研,破门户之见,博采众长,临诊圆机活法,理法方药切中病机,对朱氏妇科理论作了整理与创新.1991 年被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主要着作有中医妇科临床手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朱南孙妇科膏方选等.朱氏治病主张务求其本,重视气血,脏腑,经络理论,尤擅调肝和奇经学说的运用.审证注重诊乳以审肝气之舒郁,按腹以辨胎孕或瘕结,颇具特色.学术上主张乙癸同源,肝肾为纲;尤重奇经,冲任通盛;临证时处方精专,善于变通;从合守变,燮理阴阳 l 衷中参西,力求实效;随时应变,临事制宜,形成朱氏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风格.浦东陈氏妇科浦东

10、陈氏世居浙江海盐,曾祖耀宗公原是咸丰年间御医,致仕还乡后,太平军兴,遂率家徙居上海.陈氏妇科历经陈筱宝,陈盘根,陈大年,陈惠林祖孙三代,均以妇科擅治不孕症和妇科疑难病症而名闻国内外.一世陈筱宝(18721937 年),少年时即秉承家传,潜心研究医学,受业于上海妇科名医诸香泉门下.专治妇科几十年中,继承前人有关妇科诊治的理论和经验,并有所发展.二世陈盘根(18971976 年),筱宝公长子.幼承家学,l8 岁即独立应诊于上海南市三牌楼.行医六十余年,对闭经,痛经,带下,产后及妇女不孕等疑难杂症治疗尤多,富有经验,并结合医疗实践,研制有效方剂.二世陈大年(19001975 年),筱宝公次子.191

11、8 年毕业于中法学校,随父侍诊,深得其传.又受业于儒医苏列侯.1925 年开业行医,病家日盈门庭,沪上颇负盛名.其学秉承家传,尤长于调经,种子,产后诸疾,对宫外孕,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证治富有经验.审证,立方,遣药缜密,主张用药以适事为度,不可攻伐太过,对滋补气血膏方应用别具心得.三世陈惠林(1923 年一),陈盘根长子.幼承家学,随从父祖,勤学岐黄经典.1944 年毕业于中国医学院,并从学于当代名医秦伯未门下.行医六十余载,悬壶之际,每投刀圭,无不立应,力起沉疴,求医者踵接,盛况空前.1984 年从瑞金医院退休后定居香港,在香港注册创立香港陈氏医药有限公司,并在上海成立上海陈氏

12、中药保健有限公司.1985年初,陈惠林荣获日本大阪市市长授予的一枚大阪市”金钥匙”,以此表彰他为增进中日友好事业所作出的努力.陈氏妇科临床经验丰富,见解颇多独到之处.认为妇人与男子不同,兼有经,带,胎,产,病情复杂,临症处方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相互关联:一是扶持正气为本.治病应以不损伤元气为主.保存元气充沛,人体自能调节去病.二是妇人以调治血分为要.主张对妇人疾病,处处以养血和血为主,即”妇人以调治血分为要”.主张滋血宜取流畅,行瘀宜取和化,顺气应取疏达;清不可寒凉,温不可辛燥.三是妇人杂病以调肝为中心环节.浦东王氏妇科王氏世代业医,粗通文墨.虽有家史族谱,因数经战乱,屡次迁徙,几无所存.九世

13、传人王辉萍早年据其父王震诒回忆口述,传记大概,以备查考.王氏世祖明末清初时期定居于浦东三桥王家弄(今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金明村),迄今已历十余世.二世王兰佩(17131773 年),弱冠时师从上海程兆南学习中医,学成返乡设诊所,为王家行医之始.此后子孙颇有习医行医者,历代都以内科为主,兼治妇,儿,外,伤,咽喉诸病,声誉满乡里.七世王芹生(18751926 年),曾列为民国初年时川沙四大名医之一,其事迹亦载人 1985 年版川 I 沙县卫生志.八世王震诒(19001976 年),学承堂叔芹生公,善治伤寒杂病,尤以内,妇调理擅长,好学不倦,中医文献杂志广求中西各家之长,疗效显着,一生在沪行医,解放后

14、曾任上海铝制品厂及震丰染织厂厂医,深为病者称誉.晚年撰写中医人门书中医内科学术摘记,尚待刊行.上海杏苑中医文献杂志1989 年第 3 期刊登”JII 沙名医王震诒传略”.八世介眉公(18941967 年),精内外科,曾任职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其长子王辉中(19151950 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设诊所于洋泾镇,次子王辉华(1918-1960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在三桥故居开业,解放后参加联合诊所,故居从此无医生.四子王玮,受业西医,曾任职于海员医院.九世王辉萍,为震诒公之子,幼承庭训,随父襄诊多年,学习家传临床经验,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曾任职于上海市公费医疗医院,1970 年随院迁云

15、南,曾任昆明市延安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昆明医学院教学医院中医教研组组长,盘龙业余大学医疗系主任等职.1984 年调职回故土,任川沙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曾发表中医学术论着十余篇.王辉萍从医 50 年,从事中医内,妇科门诊,病房诊疗工作,中医学基础,临床及专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临证擅长治疗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男妇更年期综合征,妇科月经病等;内科对溃疡病,高血压病等肝脾肾诸病也颇有研究.1996 年 l2 月 21 日被上海市人事局,卫生局,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4 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十一世孙王锡昌,受业西医,曾任安徽医学院生物化学副教授.王氏妇科特

16、别注重辨病机,认为辨病机是治疗的前提,只有辨证清晰准确,才可言立法选药精当.临床上以八纲辨证为主,结合脏腑,三焦,奇经八脉等,把阴阳,表里,寒热,脏腑,病因等情况搞清楚,指出:”辨证是治疗的基础,其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症候,要辨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辨明阴阳盛衰,要辨清正与邪的虚实,又要辨明标本轻重缓急.”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给中医的辨证施治增添了新的治疗法则,通过西医的检查,化验,诊断,使中医更深刻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强调调节扶正与祛邪是治疗的关键,也就是平衡阴阳,而平衡阴阳,须分辨五脏阴阳盛衰.临床上主张调血必理气,气血宜同治.并指出治疗中善治脾胃者即可以调治五脏,因此不管外感病或是内伤杂病,王氏都十分重视脾胃生化功能,处方用药处处注意健脾和胃和慎用碍脾妨胃之品.一3;一川沙胡氏妇科胡家世业岐黄,源远流长,行医三百多年,相传至今.十八世胡溱魁(19111972 年),自幼从父胡旭荪习医,禀赋聪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方书,对妇科古籍的研究尤有独到之处.14 岁即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