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8774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歼七”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歼七歼七”在苏丹的悲剧在苏丹的悲剧苏丹第二次内战苏丹第二次内战中国产“歼七”被非洲游击队打的满地找牙的内幕苏丹空军装备的米格-21在苏丹内战中,苏丹政府共引进了 40 架歼七,1989 年第一次从中国购买了 12 架,90 年代初第二次的 22 架由伊朗转手提供,第三次在 1998 年向中国购进了 6 架。而战争中有 17 架被击落,有 20 架因维修不当报废和事故坠毁,或在人民解放军炮击机场时被摧毁在跑道和停机场上。中国歼-七损失惨重的原因有1,中国歼七是一种制空战斗机,而苏丹政府将其用于对地攻击。歼七本身没有对地攻击能力,为达到攻击精度,就必须超低空攻击。歼七机身薄弱,无法抵御反政府武装

2、的 12.7 毫米德什卡机枪和ZSU23 毫米高炮的射击。2,歼七飞行员只是单座。而攻击时,飞行员即要攻击地面目标,又要驾驶。工作负荷大。经常在攻击时被击落,或驾驶失误而失控坠毁。苏丹政府军曾将一些米格-21 改装成双座。因为经费拮据,没有对歼七进行改装。3,苏丹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后期,从政府军手中缴获了一批萨姆-14防空导弹,这种导弹速度快可赶到超音速的歼七,红外热源探测灵敏可向机头攻击。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战争中,塞尔维亚多次用萨姆-14 击落克罗地亚的米格-21。就连美军拿这种导弹也没有办法,在科索沃战争中也因为担心萨姆-14 导弹,不准美军阿帕奇直升机投入战斗。据网上有关苏丹航空资料称,

3、苏丹空军有 7 架歼-7,15架米格-21 就是被萨姆-14 击落的。4,苏丹政府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只是在 90 年代末,通过向中国和西方国家出口石油才脱了贫穷的帽子。苏丹政府军飞行员素质不硬,缺乏飞行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加上曾遇到联合国航空制裁,大量歼-7 因为没有零件缺乏保养而报销。苏丹十年内战史一,苏丹政府军屡战屡败苏丹是非洲最大的国家。由于北方阿拉伯人一直在欺压南方的黑人部落的历史。1983 年到 2003 年,苏丹爆发十年宗教内战。亲阿拉伯的伊教与南方亲西方的基教势力双方展开内战。该战争造成 270万人死亡。是战后死亡人数最多的内战。约翰-加朗,苏丹南方丁干族人。早年留学于坦桑尼亚达

4、累斯萨拉姆。在那里,他与后来的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扎伊尔游击专家卡比拉是同窗好友,人称黑非洲铁三角。70 年代,中国为了支持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向坦桑尼亚派出了一批军事教官。加朗从中国顾问那里学习了游击战思想。后加朗也到美国军校留学。归国后任政府军南方部队的司令。1983 年,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苏丹下令取消对南方自治区自治地位,硬要在南方基教地区实行伊-斯-兰教法。正在南方任司令的加朗一怒之下,率部起义。打响了苏丹内战的第一枪。加朗将自己的武装按照中国军队的名称命名为“人民解放军(PLA) ” 。外界称为“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 。因为苏丹南方地广人稀,政府军兵力不足,分散

5、部署更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加上当地草原、热带雨林、山区、沼泽各种地形盘根交错,地形十分复杂善于打游击。加朗利用这个特点,在南方的广大地域打起了游击战。1983 年 11 月 7 日,加朗率部突袭了重镇马尔万,消灭城中的政府军。并趁胜包围纳赛尔城,将全城封锁了 7 天,占领了一部分城区。苏丹政府军与埃及空军派出米格-21 等战机空袭人民解放军。当时人民解放军缺乏防空兵器,加朗为保存实力,撤围转移。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用少量的高炮击落政府军一架直升机。苏丹政府军企图夺回马尔万。加朗指挥部队击败苏丹政府军的进攻,政府军地面部队损失惨重外,阵亡 400 多人外,还损失了三架直升机。马尔万战役的胜利让

6、人民解放军声望大振,政府军中的南方黑人纷纷开小差前来投效。到 1984 年初,通过收编政府军的逃兵,人民解放军达到了 5 个满编营共 5000 人。部队多为前政府军正规军,而且武器精良。人手一枝 AK-47 自动步枪或 RPG-7 火箭筒。还从政府军手中缴获了不少萨姆-7 地对空导弹,拥有了防空力量。2 月 8 日,人民解放军利用政府军兵少分散部署弱的缺点。仅 2 天围攻就拿下了马拉卡拉。到了 4 月,又多个孤立的政府军据点被人民解放军攻陷。政府军派出飞机搜索轰炸人民解放军,反被击落 2架米格-21。到了雨季,北方与南方的通路被大水切断。人民解放军趁机又夺下了政府军剩余的据点,政府军被孤立在几

7、个大城市的飞地里。为了给被围的政府军送补给,苏丹政府从外国引起了 6 架运输机,其中2 架被送给苏丹海军作为苏丹海军巡逻机。其余用于向南方空运补给。另外,在向南方运送补给时,苏丹政府还启用了 C-130 运输机和安-12 运输机。1985 年 2 月,3500 名人民解放军分兵两路包围朱巴城。当地政府军和民兵防卫坚固。人民解放军屡攻不克。加朗果断改变策略,趁苏丹政府军全力援救朱巴后方空虚之机,率部下乘着丰田卡车,机动突袭了政府军约博马和伊罗勒。两地的政府军千余人被全歼,损失巨大。此事惊动了喀土穆,尼迈里因这此失败下野。南方人民解放军趁北方政治混乱之机。加剧攻势。夺下了更多的政府军据点,所有躲在

8、据点内的政府军都被分割歼灭。1985 年 4 月 14日,一架政府军的水牛型运输机被人民解放军击落,机上 4 名飞行员丧生。1985 年 7 月起,利比亚的卡扎菲本着“同宗同教“的感情,来援助苏丹政府了。而人民解放军没有外界的支持,仍能独自击败政府军的围剿,而且越打越强。1985 年 7 月,人民解放军放出警告,因为苏丹政府用民航客机运送兵员,如果政府军继续这一行径,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将民航客机作为打击目标。1986 年 8 月 16 日,人民解放军将警告付诸实施,用从政府军手中缴获的萨姆-7 导弹击落一架苏丹民航客机,机上 70人无一生还。1985 年底。苏丹政府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们向南方

9、的认为是亲政府的部落放发包括中国“56 冲“,俄罗斯 AK-47 等在内的大量武器。想实施南方人打南方人的政策。结果这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南方部落拿到武器后就加入人民解放军。苏丹政府花巨资购买的武器反过来装备了自己的敌人。1986 年,政府军主力集中起来,准备在 1986 年开年向人民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攻势。不料,人民解放军先发制人发起攻势,消灭了阿多克地区的政府军,随后他们又重创了朱巴的政府军。利比亚见政府军屡战屡败,便希望苏丹与人民解放军达成停火。4月 4 日,政府军一架水牛型运输机在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博尔地区被击落。机上的 16 名遇难者中有 7 人是政府负责与人民解放军官员。这一事件让调

10、解努力彻底失败。之后,人民解放军打下了瓦乌市。1986 年 11 月,屡败屡挫的政府军集中 5000 人的兵力,配以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发起大规模攻势。却又一次败在加朗的人民解放军手下。损失数百人,十多辆 T-55 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1987 年年初,双方围绕着瓦乌重组兵力,准备再次展开决战。5 月11 日,一架政府军 C-130 运输机被人民解放军的萨姆-7 地对空导弹击落,机组 5 人全部遇难。机上的军用物资被人民解放军缴获。由于连战皆捷,到 1987 年人民解放军的兵力已达 22000 人。二,苏丹向中国引进歼七战斗机,扭转战局1989 年,巴希尔军政府军上台。他主张在苏丹施行比尼迈里

11、更加极端的宗教主义。这时,苏丹政府军也不甘心失败,从中国购买了 12 架歼-7 战斗机,从利比亚讨来了 12 架米格-23 战斗轰炸机,苏丹政府军空军还将老的 8 架米格-21 战斗机从单座改造成双座,以适应于对地攻击。1988 年初,人民解放军发起代号为“光明之星“的大规模进攻。苏丹政府军顽强抵抗,还匆忙将从利比亚援助的米格-23 战斗轰炸机投入作战。仍不能抵抗人民解放军的攻势,朱巴、瓦乌、托里特尔、马拉卡尔、本秋、乌瓦勒、伦拜克、亚勒、纳赛尔、阿库巴、耶伊、博尔马里迪、穆那德里等南方各座城镇均陷入人民解放军之手。到了 7 月,加朗宣布,整个南方已被人民解放军解放。此时南方人民解放军已有 4

12、4000 多人。在“光明之星“行动中,政府军有 3 架米格-23 被人民解放军击落,还有 3 架因事故坠毁。政府军损失的其它飞机有:3 架 F-5 战斗机,2 架水牛运输机,2 架 C-130 运输机,一架歼-6 战斗机,一架米-8直升机,一架安-24 运输机,一架歼-七。这是第一次有歼七战斗机被击落。此后短短一个月内,歼-七又被击落 2 架到了 1991 年,苏丹巴希尔政府得到了伊朗和利比亚这些伊-斯-兰反美国家的支持,而苏丹南方人民解放军得到了肯尼亚和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这些基-督-教国家的支持。黑非洲各国都将加朗视为顶住苏丹伊-斯-兰革命风暴的支柱。巴希尔在以往的历次战争失败中引取了教训,

13、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整顿军队内部,加强宗教极权。1991 年 4 月中旬,巴希尔政府宣布粉碎一次政变,20 名军官被处决。8 月中旬,国民党、民主联合党等一批主张伊-斯-兰世俗化的军官准备政变,计划立即处决巴希尔和宗教领导人图拉比,宣布取消国家伊-斯-兰法。推行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政策。结果被侦破,8月 20 日,包括 10 名现役军官、一批退役军官和前教育部长巴克里阿代尔,民主联合党领导成员前卫生部长艾哈迈德巴希尔等人被逮捕。1992 年 2 月,又一起政变被破获,41 名军官被捕,100 余名指挥官被撤换。二是花巨资改善军队装备。1991 年和 1992 年,苏丹政府与中国、伊朗、白俄罗斯

14、等国签署了一系列军火协议,耗资 4 亿多美元。购置了大量军火。除了原先从利比亚苏联处得到的 T-55 坦克、美国 M-41、M47、M-60 外,还从中国购进了 62 式轻型坦克,59 式坦克。还有苏制 T-62 坦克和大批导弹、机枪、大炮。海湾战争时,有大批伊拉克飞机为躲避轰炸逃到伊朗,伊朗将这其中 10 架米格-23 飞机提供给苏丹。苏丹空军的歼-7、歼-6、歼-5 战斗机的维护工作由中国技术人员负责,而苏制米格-21、米格-23 等飞机由白俄罗斯技术人员负责。伊朗人也提供了一些技术和零件。三是,仿效伊朗革命卫队模式建立民防军民防军由国家工作人员和各地的学生工人组成,共约 10 万余人。除

15、维持治安外,主要协助政府军对人民解放军发动“圣战” 。1991 年,人民解放军内部就是否要向北方进军,推翻巴希尔政府发生了分裂,以纳赛尔派为首的一批干部认为,本军队没有实力消灭北方政府,而加朗主张北伐。当年 6 月和 7 月,一万多“纳赛尔”派脱离加朗。9 月初,人民解放军再度分裂,3 位纳塞尔派领导人拉姆-艾库尔、里克-马歇尔、卡比努-阿尔卡图向 BBC 记者谈话时宣布脱离加朗,又有 1 万人脱离加朗。此时加朗虽仍掌控人民解放军,但手下的部队仅有 3 万人。1991 年 10 月,加朗提出“将战火扩大到北方” 。开始北伐。11 月,为了北伐后方安全,人民解放军向被围在南方最后一座飞地朱巴的政

16、府军发起围攻。整个城市遭到猛烈炮击。该城有 2 万政府军,并防守坚固。人民解放军尽管重创了当地政府军,但未能得手。同时,对朱巴北面一个政府军营地的进攻也失败了。巴希尔军政府准确利用了加朗的失误和人民解放军内部的分裂。准备开始反攻南方。1992 年初,政府军在歼-7 等战斗机的支援下击退了进攻达尔富尔州和科尔多凡州的两股人民解放军。1992 年 2 月低,利用旱季,兵分3 路,开始向南方上尼罗河州、加扎勒河州和赤道州的人民解放军发起强大攻势。第 1 路负责在上尼罗河州沿尼罗河两岸和苏丹埃塞边境进军。第 2路负责消灭加扎勒河州的人民解放军。第 3 路负责消灭赤道州西部塔姆布拉的人民解放军。然后回师直捣该州东部托里特城的人民解放军指挥部。为保障作战需要,政府军开辟了从喀土穆到朱巴的空中桥梁和中部州(原白尼罗河省)库斯提至上尼罗河州马拉卡尔的水上通道。一开始,政府军进攻较顺利。3 月 9 日,波查拉城被拿下,这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后勤供应中心,4 月 4 日,克位于白尼罗河州、加扎勒河州、赤道州交界处的博尔城。 。这是加朗的故乡,也是人民解放军的革命摇篮。4 月 10 日,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