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8497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在对于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歌唱学习中,我们可以逐渐掌握和表现一首歌曲的歌曲内容,但难以在演唱作品的同时处理好声 音和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声乐学习者具有 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键词:关键词:自然流畅、音域狂逛、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正文正文一、 民族声乐演唱对声音的要求民族声乐演唱对声音的要求(一) 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在科学的方法训练的前提下,掌握并运用民族声乐的声音个性与特色,使其与中国本民族语言、感情、风格、表演等相统一、协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在声音上应采用“混

2、合声的声音色彩”(二) 声音要自然流畅、音域狂逛,有持久、轻松的控制力,弱而不虚、强而不炸,上行、下行都应做的非常好;声音要自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为歌曲不一定都是连着唱的,也有断音、跳音的存在,而唱好它们所用的技巧和方法都应掌握。(三) 乐府传声中有关“轻重”的阐述有这样一句话“轻者,放松其喉,声在喉之上一面,吐字清圆飘逸之谓;重者,按捺其喉,声在喉之下,吐字平实沉着之谓。凡从容喜悦及俊雅之人语宜用轻,急迫恼怒及粗猛之人语宜用重。 ”蔡仲德先生将其解释为;“轻”是指放松喉咙,声音在喉的上半部分,吐字清圆飘逸的意思;“重”是指按捺喉咙,声音在喉的下半部分,吐字平实沉着的意思。凡是表现从容喜悦

3、的情绪,清秀文雅的人物,应用轻声;表现急迫恼怒的情绪、粗鲁勇猛的人物,宜用重声。二、二、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品处理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品处理(一) “情” ;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里最强、最感人,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歌声最能够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用心去唱歌,也可以理解为用情去歌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情带声”(二)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要想得到大众的赞赏和接受,必须经过演唱者的艺术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艺术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声乐教师的分析、讲解及在技术上的指导,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首动听的歌曲要经历长期的磨合、分析及研究,使之与演唱者融为一体,最终呈现在大众面

4、前的将是声情并茂的完整表达三、三、 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与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 熟悉和了解作品。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我们逐渐掌握和表现一首歌曲的歌曲内容的同时也要在演唱作品中处理好声音和作品处理之间的关系。记得在我学唱由王志信老师谱曲、刘麟老师作词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一开始只顾赶时间会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记住歌词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都没有做好,结果一首原本非常动听,深情真挚的作品唱出来连自己都没有被感动,更别说去感染旁听者了。后来听到一个老师这样说过:“我从分析作品,了解作品到熟悉作品的时间,远远超过

5、我演唱作品的时间。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使我更能准确透彻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当我拿到一首作品时,首先细看谱面,包括每一个装饰音、附点以及连线,然后理解并诠释歌词的内容,用心去感受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的心灵体会,以及有关音乐背景的知识,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及作品的创作意图。在之后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对音乐、歌词中体现的人、情、景、物、趣,还有音乐的调性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以及作品配器、伴奏旋律的体会。这样一来,经我仔细研究过的作用就是帮助我较准确的能够处理作品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感情来。还有一些气口,如偷气或声断气不断等特殊气口的技巧处理。这样,花了比别人更

6、多的时间去推敲作品的细微之处才能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感染别人了。之后当我再拿出遍插茱萸少一人时,才明白很多感人的细节都被我忽视了太多。这首感人至深的抒情作品,字里行间都是用情来寄托的。一些细节方面,如:歌曲中高潮部分的三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唱出对比情绪、情感递进的韵味来。第一句惊奇,第二句着急,第三句又是叹息的处理方式。这样一来,看似简单平淡的重复就被情感化,与之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情感得到临如其分的渲泄,也更情真意切了。 总之,演唱一首歌曲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声情并茂的表现方式,

7、越能把复杂的问题和内容分析透彻,那么我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就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结论结论综上所述,当我们拿到一部作品时先不要急着唱,首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加以了解,其次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加以分析,再次要对字、声的运用结合加以探讨和研究,以及自身掌握的歌唱基本功底,同时在演唱时能容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对歌曲做全面的处理,这样才能使演唱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根据问题产生的现象,找出问题的发生原因,对症下药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更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金铁霖 邹爱舒著声乐教学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年版2 歌唱中气息、发声、共鸣的相互关系薛良著音乐、舞蹈研究1997 年第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