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姓宗祠通用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6页
文档ID:43083120
李姓宗祠通用联_第1页
1/6

李姓宗祠通用联 李姓宗祠门楣题辞 道德传家 太白遗风 诗酒流芳 “道德传家”源自老子在李氏家谱中,老子是十七世裔孙名耳、字聃,今河南鹿邑人, 是周朝主管 王室藏书的官吏,因而是一位学问渊博、见识高深的人,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礼的事,可 以说是孔子的 老师老聃阐发了一系列哲学思想,其中有关于“道”的理论,因而《道德经》被奉为道教 经典,老子 其人也就披上了五光十色的宗教幔纱,视如神明所有李氏族人都为自己是老子的后裔而 感到骄傲,李 氏宗族也为有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而门庭增辉 “太白遗风”、 “诗酒流芳”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经郭沫若考证,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北部) ,李白就生于此地,幼年又随父迁居今四川油南青 莲乡,该地 仍存有李白早年读书的青莲书院,故李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有着传奇式的生平和“光焰万丈 长”的不朽 诗篇又喜饮酒,有“斗酒百篇”的美誉,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 子呼来不 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人们心目中李白是一位超凡绝顶的人物,他的诗歌成就是中华 民族的骄 傲 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卫公勋业;元礼门墙——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靖屡建军功,太宗时封为卫国公。

下联典自东汉•李膺,字元礼,以声名自 高,后 进有登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西陇望族;北海名流——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唐•李邕,李善之子善注《文选》 玄宗时,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 陇西世泽;冯南家声——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汉李广,陇西成纪人以及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 “冯”,即冯翊,古地名, 今 陕西省大荔县 邺侯世泽;楷模家声——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泌,封邺侯下联典自东汉•李膺,字元礼,太学生称“天下楷模” 庋藏邺架;召记玉楼——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泌,封邺侯藏书甚丰,号为“邺架”下联典自唐•李贺,临死前见梦:上 帝成 白玉楼,召其作记,遂卒经传道德; 家藏邺架;诏赴玉楼——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李泌,字长源,京兆人,自幼聪敏,勤奋苦学,博览经史,擅长行书, 喜欢 吟诗作赋玄宗时为皇太子供奉官,后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封邺侯,家 中藏书极多, 号称“邺架”善权术,有谋略,曾为肃宗筹划平安史之乱;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长于随 机应变下 联典出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福昌人,唐朝廷皇室远支,家世没落,生活困顿。

少年聪 明异常,七岁 能写诗文,曾使韩愈惊作诗极为刻苦认真,母亲说他:“此儿要呕出心才作罢!”因避家 讳,被迫不 得应进士科考试(其父名晋肃, “晋”与“进”同音) ,韩愈曾为他作《讳辩》 相传他临死前, 白天 见个绯衣人拿块板,上面写着:“玉帝新建成白玉楼,召先生去作记 ” 经传道德;名重谪仙——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春秋•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 下联典自唐•李白,贺之章称之为“谪仙人”漱玉词丽;娘子军兴——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南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著有《漱玉 词》 下联典自唐高祖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其夫柴绍随李渊起兵反隋,平阳公主在陕西招募 军队七万余 人,时称“娘子军” 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匡山怀哲士;青莲慕奇才——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太白祠联 丞相将军府; 忠臣孝子门——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闻名当世的入闽始祖火德公是陇西李氏的第二十七世裔孙,李火德一支自明、清以来因其 人文鼎 盛而闻名台湾和东南亚诸国台湾省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分别是李 火德的第 26 世 和 28 世后裔,李登辉鼓吹“两国论”是数典忘祖,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今福建上 杭县稔田乡 官田村有规模宏大的“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总祠)正大门有这一副显赫的宗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李大钊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狂歌痛饮双仙骨;索句呕心一锦囊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唐•李白为诗仙、酒仙,是为双仙下联典自唐•李贺每出游,备一锦囊,得句即 投其 中,其母见之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巳耳 ” 居士词犹传漱玉;娘子军莫与争锋——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李清照下联典指唐•李渊之女平阳公主 木荣花绽展春色;子孝孙贤传嘉风——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鹤顶格李姓拆字联 岷江水利千年颂;昌谷诗风万里香——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战国水利家李冰,开凿都江堰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李贺,有《昌谷集》 胪唱儿孙三百辈;经传道德五千言——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氏祠堂联 玉炉修炼延年药; 真道兴诚益寿丹——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云南省陆良县城南面三十里处的终南山老子(李聃)说经台石刻 联 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地理学家、古文家李兆洛撰书联 犹龙紫气当前现;旋马清风奕世存。

——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台湾省屏东县内埔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时思想家老子(李聃) 下联典出北 宋大 臣李沅,字太初,肥乡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真宗时历官户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侍郎、 尚书仆射 (宰相) 性格耿直,善良忠厚,多次上疏议论朝政,当时人称他为“圣相”对自己要求严 格,生活 清俭,在京城封丘门内建宅院时,客厅前一片地方仅仅容下旋马(谓掉转马身)之方寸之 地 原本陇西神仙祖; 派系唐朝帝王孙——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忠寮里竹围子李氏祖厝联 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道德犹龙,名起柱下; 文章倚马,系出陇西——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春秋•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 曾任周柱下史孔子曰:“吾今日见老子, 其 犹龙邪?”后人以犹龙代称老子下联典自唐•李白,旧说为陇西人,其《与韩荆州书》云: “请日试 万言,倚马可待 ” 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李泌秩事下联典指东汉•李膺秩事 鸣凤朝阳,谏诤均推御史;宫袍带月,神气咸钦谪仙——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御史李善感。

下联典指李白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联上联“理官”,指李氏源于大理官;“柱史”,言老子(李聃)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联典出成都这支李氏的迁徙,据民国年间《李氏族谱》 :唐代大将 李光弼本是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归唐后姓李氏,屡立战功,封临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 南方数省迁 徙元、明以后,有一部分从南方西迁,其中广东李氏的一支于清代乾隆年间辗转迁至蜀 地,定居成 都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 乏“将 相公侯”;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模楷听松风,敢诩龙门望第;文章标花萼,毋忘鹿洞遗规——佚名撰李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李氏祠堂联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佚名撰李姓宗祠 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嘉山县方村镇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字玄邃,京兆 长安 人,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少年时好学,曾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大 业年间,参与 扬玄感起兵反隋,失败被俘,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瓦岗,辅助翟让联合附近各部起义军, 并设计在荥 阳击杀隋将张须陀,得翟让信任,自率一军,号称蒲山公营,继而被翟让推为全军之主, 称魏公,立年 号为永平他传檄天下,数隋炀帝十罪,屡破东都隋兵,部众日益强大,后来入关降唐 下联典指老子 李聃 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佚名撰李姓 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袭誉下联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世系考春秋,御史名官、东鲁圣人曾问礼;渊源溯唐代,翰林著绩、玄宗皇帝也求诗— —佚名撰李姓 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孔子问礼李聃之事下联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诗于李白之事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佚名撰李姓 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广东省广宁县古水镇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本支李氏宗的来源和迁徙;下联典出 本支李 氏多有大家贵胃 李姓家谱介绍 单家庄廿一世李春来/搜集 “家乘”一词,最早出现于北京,是从《乘》衍生出来的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名《乘》 ,后因 称史籍为 史乘。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著有《宜州乙酉家乘》 ,是记载私家之事、日记性质的作品 此后,有 人撰写家谱时,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因 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所以古代的谱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门 阀的工具;这 里所说的“家乘谱牒”,指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有关事迹的书或图表,即族谱或家谱、宗谱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 115 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 67 种, 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 的,基本上都 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 进行“尊尊 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 内容是记载 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 辈分、族 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北宋景祐二年(1035 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 征,相 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 临淮王光 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 一,由金陵、 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 谱之为制,所 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

”“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 福建省连 城县蓬峰镇) 《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 一层,条系 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 截,自后十一 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 “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 行履历、 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 “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 考实则 书,无考则”、 “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 为世法 者,亦传其实”、 “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 ” 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 都编成 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 时乾坤太, 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 泽,道德传 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 “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这些 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