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8022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只有经历了才能牢牢记住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潜山县王河中心小学 金结林小学数学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不需要让学生严密论证。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在亲手实践中获取知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了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内容。圆锥的体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真正理解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出现漏乘 1/3 的错误。以往教学圆锥的体积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师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师:这对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生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等底等高” 。师接着示范,将圆

2、锥容器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看几次能倒满。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 ” (学生回答爽朗,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 )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通过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2接着便是运用。然而我发现学生在运用时容易出现错误,1/3在计算是经常出现遗漏。课后与其他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们都认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他们也正为此而思考,要怎样才能让学生时时记住而不遗忘呢?我思考:课堂教学过程清晰、秩序井然,自然、和谐的氛围溢满课堂,学生有问必答,答得顺理成章,似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都已经理解并掌握。可又为什么在计算时却出现了纰漏呢?还是

3、学生的一篇日记让我顿悟,日记中提到了老师让我们提前进行了“预习” 。对呀,学生的答案已经记在心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做好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亲手实验,学生是真正地探索吗?学生真正地经历了探索地过程吗?如果这一切只是“作秀” ,走走过场,学生投师所好,那么这“探索”有效吗?苏霍姆林斯基说:“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那又如何使学生真正地经历探索的过程,实现探索的有效性呢?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亲自动手实验,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

4、学生探究欲望,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当我再次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这样3的: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分发给各小组。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圆锥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1/3。 ”(学生为自己的回答十分得意,自认为可以博取老师的一番表扬。 )我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而是给学生提了一个建议:那我们来进行一下验证吧!师巡视课堂。我发现几个小组的同学将实验反复进行了好几次。(有的学生脸上疑云重重,有的学生嘟囔着嘴,有的同学讨论“是不是书上写错了”)(看到学生的模样,我心里高兴,这正是我所

5、预期的。让学生的思想碰撞,产生探究反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探究者、发现者、创造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真正经历探究过程。)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的回答不像猜想时底气十足。 )(学生个个用期盼的眼光望着我,他们急切地想解决疑惑。 )面对学生的汇报结果,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相机再次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合作、讨论,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必须有前提条件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 1/3。在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时,我惊喜的发现学生都能够记4住乘 1/3,将遗漏的错误得到了纠正。我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猜想实验发现验证” ,学生真正经历了一次探究的过程。教师改变了在以往教学

6、中教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实验的过程。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变教具为学具,从而与预先的猜想发生冲突,让学生有了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发挥其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既能圆满地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能使学生在运用时纠正遗漏,实现了探究的有效。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是一次真正的经历,学生有探究失败的经历,甚至对教材的权威提出了质疑,经过失败后的反思,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 “柳暗花明” ,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真正地让学生经历,就要真正地利用实践资源,要充分为学生提供有效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记得牢,才能变得有思想、会思考,才能在成功的体验中发现自身的价值。这课的教学让我有一得“只有经历了才会牢牢记住” 。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一课一得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