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6454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文就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当前的的背景,就我国证券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证券公司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不合理,过于单一、证券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缺陷。然后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关键词关键词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内部治理机制、行业集中度、创新一、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历程(一)证券公司的定义(一)证券公司的定义证券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的经营证券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依照证券法 ,我国

2、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以及其他证券业务。 证券法还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证券公司还可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二)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二)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我国股票市场的历史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截止 2009 年底,我国 A 股市场上市公司共有 1860 家,国内上市公司市值达到 3 千亿元,证券公司共有 106 家,证券公司的资产和规模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证券公司是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诞生、发展的。按其产生背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类:由

3、国家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设立的股份投资公司或者子公司,如:银行证券、中信证券。由地方金融机构入股或者出资组建的股份公司或者或全资子公司,如申银证券。由地方财政系统组建的证券经营机构,如湘财证券。由民营发起和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如德邦证券。由中外合资建立的证券机构,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高盛高华等。中国的经济只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百年的历史。同样是舶来品的现代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证券公司在政策呵护下诞生,但其成长发展过程却都历经坎坷。国内的证券公司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期(1987 年一 1993 年)1987 年 9

4、 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在深圳设立一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巨田证券,2006 年被招商证券托管)。在此期间各种类型的证券公司相继设立,数目增长较快。但证券公司的规模普遍比较小。1988 年,为配合国库券的发行转让,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陆续在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分别成立了多达 33 家证券公司。截至 1989 年底,全国共 30多家证券公司,总资产 50 多亿元。此后中国证券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公司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证券公司也通过增资扩股来扩大规模,我国证券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 年深圳证交所成立。1992 年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工行、农行中行、建

5、行等国有银行以及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立了华夏证券、国泰证券、南方证券等三大证券公司,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2)分业经营转换期(1994 年一 2000 年)1993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秩序的清理整顿。人民银行开始要求银行、证券分业经营,并将原银行所属的证券经营机构并入新成立的相关证券公司。截至 1995 年底,全国证券公司达到 97 家,总资产达到 832 亿元。其中 63 家与人民银行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另外还有一些商业银行对某些证券公司拥有完全控股权。1996 年7 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人民银行各级分行与所办证券公司脱

6、钩的通知 ,要求 63 家与人行有直接股权关系的证券公司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脱钩。1998 年底信托业与证券业开始分业。当时信托公司拥有的证券营业部有 960多家。到 2000 年底,有三分之一的营业部完成了与信托业的分离,实现重组转让。另有三分之一的营业部正在实施分业。1998 年证监会正式成立,对证券公司和证券行业的监管权力由人行转移出来,实现专业专管。1998 年 12 月证券法颁布,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开始分类和重新登记工作。到 2000 年底,人行通过撤资、分流、贷款回收、注资、资产重组等方式,完成了大部分证券公司的整改。(3)规范发展期(2001 年一 2007 年)2001 年

7、开始,国内 A 股市场步入了漫漫熊途。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持续的低迷,习惯于靠天吃饭的国内证券公司的经营也步履维艰,证券行业及证券公司的风险凸显。2003 年底至 2004 年初南方证券、闽发证券、 “德隆系” 、 “银广厦”等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证券行业积累多年的风险集中爆发,证券业第一次面临行业性的危机。2004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从战略的高度对加强证券公司监管、推动证券公司规范经营提出了要求。2005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拉开了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序幕。3 年的综合治理期间,累计处置了

8、31 家高风险公司,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大鹏证券等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被关闭,天一证券、金通证券、第一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被托管。对其它大多数证券公司则采取了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等方式解决问题。整个证券行业基本上完善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第三方托管、委托理财、国债回购等业务都进行了改革。2007 年 7 月 2 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和相关通知,其中涉及 69 个评价指标,以此为依据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和分级标识。评级划分结果将作为监管部门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综合治理结束后,中国证券公司进入常规监管下的发展期。二、背景分析二、背景

9、分析:广义的中国证券市场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国库券开始发行就有了。而完整的证券市场则从 1990 年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开业算起,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奠基阶段” 、 “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 。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前十年里,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奠基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初步构建了以公司法 、 证券法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队伍,建立了以证监会为中心的职能部门监管体系,证券公司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批辐射全国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证券公司。在“

10、市场化阶段”中,证券市场有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外资投资银行通过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等渠道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案例增加,如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银国际证券的建立。二是,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股市,并且对我国股市的炒作加大。三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证券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四是,部分发生严重违规问题券商进入托管、破产清算等风险处置程序。自 3 年前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国内股票市场跌宕起伏。股权分置改革真实地成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在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高位运行、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股票市场在 2005 年至 2007 年间走出了一段

11、波澜壮阔的上升行情。从 2005 年 6 月 6日最低 998 点到 2007 年 10 月 16 日的历史最高 6124 点,上证指数用了 2 年零4 个月的时间上涨了 613%。07 年空前繁荣的股票市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人的数据。截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上证指数全年增长了%.66%,A 股市值从 2006年底的 8 万亿增长到 2007 年底的 32 万亿;A 股市场年内共发行新股 118 只,累计 IPO 募集资金达到 4,470.8 亿元,约 600 亿美元,居全球第一;2007 年 n 月5 日在 A 股上市的中国石油(601857,SH)以融资额 668 亿元创下

12、当年全球工 P0最高记录,上市当日中国石油也超越其美国同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07 年沪深股市总交易额达 448,982 亿元,是过往 7 年总和的 1.5 倍。跨度 2 年的牛市对于大多数刚刚结束综合治理的证券公司来说,原本是一次浴火重生的良机,中国证券行业也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辉煌。在此期间,证券公司的营收实现井喷式增长。众多证券公司纷纷选择在市场行情高涨的时候通过借壳或 IPO 实现上市以扩充资本增强实力。同时,综合治理后的证券市场较以往更加规范,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更加完善,诸多证券创新业务蓄势待发。而这一派繁荣的景象在遭遇不期而至的全球次贷危机时嘎然而止。正当所有

13、舆论都在期待上证指数万点到来的时候,因美国次级债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开始向全球蔓延。中国股市在号称“亚洲最赚钱公司”中石油的带领下领跌全球股市。在不到 1 年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从最高点跌至最低 1802 点,跌幅达 70.5%。2008 年上半年国内股票市场新增开户数同比下降68.6%,累计成交额同比下降 23.7%,一级市场 IP0 融资额同比下降 26.3%。从2008 年 8 月底前已发布的证券公司中报业绩看,上半年的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52.8%。在低迷的市场行情中,证券行业的发展将再一次受到关注。中国的证券公司由于业务单一,其经营业绩受市场行业的影响很大。在悲观的情绪弥漫在市场中时

14、,中国的券商特别是中小型券商是否又将面临一次生存的危机。这种危机会是单纯地以经营结果体现还是会以别的方式体现,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三、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证券公司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一)证券公司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企业的发展初期都是在追求企业的规模发展,寻求规模效应。证券公司在这方面莫不如此。从最简单的方面来说,证券公司规模越大,其知名度越高,客户越多,获取的佣金收入也越高。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在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和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的财务顾问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5000 万元。证券公司在经

15、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之中的单项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1 亿元。证券公司在经营上述业务中的两项以上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5 亿元。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为防范风险,证券公司在开展业务时,还需缴纳与业务对应的风险资本准备金。同时较大的资本规模也使证券公司在业务竞争中更具优势。如西方的投资银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保持着合伙制。但由于相关业务,如传统承销的规模不断扩大,其风险己经超出了传统合伙人能承担的范围。所以世界最顶级的投资银行在上世纪末都纷纷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募集资金扩大资本。我国的证券公司数量较多,近两年维持在

16、106 家左右。大部分证券公司的规模较小,例如 2007 年总资产排名第一的国泰君安是排名最后公司的 710 倍。尽管在经历了 3 年综合治理期的整合、增资,以及近 2 年牛市期间的上市、增发之后,中国的证券公司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际领先投资银行相比仍然偏小。以 2007 年年报披露的数据为例,A 股已上市且国内领先的中信证券其净资产为 516 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 1897 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国高盛公司的净资产为 425 亿美元,总资产为 11198 亿美元,约为中信证券的 7 倍。截至 2007 年底,我国的证券公司的数量为 106 家。通过选取证券业协会发布的 2007 年证券公司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证券行业的集中度情况。其中CR1,CR2,CR3。分别为行业排名第 1、5、10 名的证券公司占整个行业中的比重。 (见表 1)表 1-2007 年证券业集中度情况2007cr10cr5cr1上表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 CRlo 数据都小于 50%,可知我国的证券行业仍处于集中度相对较小的阶段,这与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