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6356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国中国兴国论坛 (http:/ 天下论坛 (http:/ 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 (http:/ 西蓝 发表于 2001-06-08 05:40重新审视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 吴玉春 改革开放已 20 年,事物矛盾的方方面面均较充分地展开和暴露。人们不应再象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摸着石头过河” ,走一步看一步说一步;而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审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广大劳动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这些事实不应是细枝末节,而应是列宁

2、所说的“全部总和” 。列宁说得好:“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国有企业,特别是主导国民经济的国有工业企业的状况,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以及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性问题。这里,我根据统计资料,对国有企业、主要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做些初步探索。一、我国工业格局已有很大变化 1997 年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29027 亿元,占当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25.5,比 1952 年的 41.5下

3、降 16 个百分点,比 1978年的 80.8下降 55.3 个百分点。这种格局变化是改革之初人们所始料未及的。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数量便没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国有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再下降,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将发生动摇。 二、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 1997 年,全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的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由1978 年的 42.1 亿元增加到 831 亿元,增加 18.8 倍;盈利企业的利润总额则由 1978 年的 509 亿元减少到 1997 年的 428 亿元,减少16。这 428 亿元的利润,按当年汇率折算,仅相当于 51.6 亿美元,仅占当年引进外资 644

4、.1 亿美元的 8。 1997 年,在 38 个主要工业行业中,有 25 个行业全行业亏损,占66。除大型企业利润总额达 631.9 亿元外,中小企业总算账都是亏损的,中型企业亏损 103.3 亿元,小型企业亏损 100.8 亿元。 除国有工业盈利很少外,全国铁路、民航、邮政也是全行业亏损。 马克思主义常识又告诉我们,积累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企业没有盈利或盈利很少,就谈不上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没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技术落后,在当今世界强手如林的经济战场上与人竞争,取得胜利的把握是很小的。 三、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原因分析 1 由于计划功能的弱化,导致大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

5、工业发展史较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几百年。我国的国力有限,发展经济主要靠内部积累(我国没有条件也不会靠对外侵略搞原始积累) 。我们本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国家、民族最需要的项目上,以期用超常方式尽快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是,这些年我们却把大量资金用在低水平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方面。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对 900 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普查,有一半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60以下,象家用洗衣机、内燃机、金属切割机床、汽车、复印机、彩电、录像机、微波炉、空调器的生产能力利用率,都在一半以下。 2财政对国有企业取之很多、予之很少;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国有企业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倾向。这些年来,

6、由于财政支出的迅猛增长,在连年赤字(从 1979 年至 1997 年的 19 年间,除 1981 年和 1985 年收支略有节余外,其余 17 个年份都是赤字,而且赤字额度越来越大,从 1979 年的 135 亿元增加到 1997 年的 582 亿元)的情况下,不得不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财政收入的担子则主要落在国有企业肩上。1995 年国家财政收入来自国有经济的部分达4441 亿元,比 1978 年的 985 亿元增长 3.5 倍,占当年全部财政收入的 71.10。 自 80 年代初财政“拨改贷” (即经营性基本建设由原来国家财政拨款改为贷款,这一块形成的本息有七、八千亿元) 、 “全额

7、信贷” (即国有企业所需流动资金不再由财政拨款,全部由银行贷款,截止1998 年底国家银行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已近 5 万亿元)改革后,实际上,国家财政已基本上停止对国有企业直接出资,企业若扩大再生产。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在此情况下,1997 年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缴纳的产品销售税(含附加) 、本年应缴增值税共达2479 亿元,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 8.9,比当年利润总额 427.8亿元多 4.8 倍,而当年企业的利润总额仅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5。这还没有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当年全部国有企业上交的 721亿元的所得税中,有相当部分来自工业企业的利润。 1997 年国家财政支出达 9233

8、.6 亿元,在向国有企业拨款大量减少的情况下,比 1978 年的 1112 亿元增长 7.2 倍。增长最突出的是行政管理费,该项支出由 1978 年的 52.9 亿元增加到 1995 年的 996.5亿元,增长 17.8 倍。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职工人数也由 1978 年的 430 万人增加到 1997 年的 1080 万人,增长 1.5 倍。在国家财政连年赤字的情况下,也不思节俭,上下出国成风,争相购买豪华轿车、建造和装修办公楼。3 债务负担沉重、利息包袱大。 国有企业创造的财富除财政拿走一大块外,银行也拿走一大块,银行拿走的那一块甚至超过财政拿走的那一块。1997 年末,全国金融

9、机构对工业的短期贷款余额为 16527 亿元,按一年期年利率 10推算(1996 年 8 月 23 日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年利率为 10.08) ,当年应交利息 1653 亿元。从八十年代初国家财政拨款改贷款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改由银行贷款,按 1997 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的长期负债 13640 亿元推算(按 1996 年 8 月 23 日公布的一年以上至三年的年利率为 10.98,三年以上至五年的年率为 11.7)利息约为 1498 亿或 1596 亿元。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两项应交利息约为 3151 亿或 3249 亿元,超过了向财政上交流转税 2479 亿元的27或 31。由于利息

10、沉重,企业流传着“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说法。由于金融机构享有大量利差,所以任何城市最豪华的高楼大厦往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职工的住房是最阔气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是最高的。1997 年金融、保险业职工全年人均工资达 9734 元,是各行各业职工中工资水平最高的,比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 5933 元高 64。天津无缝钢管厂是 1996 年投产的,该厂建设投资 90 亿元全部由银行贷款。现在企业负债率超过 100,每年五、六个亿的利息负担始终让“大无缝”喘不过气来。最终,由于企业无力还债,银行也背上了大量不良资产,存在着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4进出口产品费用高。我国内地从国外输入货物和输出

11、国外的货物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香港转口。1995 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额比1978 年增长 88.6 倍,而香港对内地的转口贸易则占香港转口贸易的 88.5,香港从内地的转口贸易附加值中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据港英当局统计,1995 年香港的转口货值达 10204 亿港元,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转口货值为 6364 亿港元,去往中国内地的转口货值为3480 亿港元,若按 1994 年平均约 25的毛利计算,1995 香港从内地转口贸易中获得的转口毛利即在 2040 亿港元左右。另据中国原外经贸部长吴仪于 1996 年 5 月 20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数据,中国对美的出口是经香港为主的第三方

12、转口进行的,转口的增值率高达 40,其中玩具、服装的转口增值率甚至超过100。不容讳言,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在通过香港转口过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价值转给了香港。 5地位不平等。我国的国有工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具有“先天不足”的弱势,进入市场时又不能与其他所有制工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西方的大工业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雄厚资金、掌握了最现代化的技术。而我国的工业基本上是建国后几十年内发展起来的,除少数产品外,技术一般比较落后,资金更不富裕,再加上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担负着“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1998 年末国有企业两个半在岗职工养一个离退休职工;现全国有 1800 多所义务教育阶段

13、的学校是企业办的;全社会医院病床数的 13 是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还要为职工建设大量住宅) 。在进入市场后,外资等企业在税收等方面又享有优惠政策,因而国有工业企业在竞争中显得非常乏力,不少企业败下阵来。 6内部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由于党的领导作用削弱而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的权力较普遍地得不到监督,腐败盛行。据重庆晚报京纪综文章披露,贪污受贿、侵占公款、化公为私,已成为部分国有企业中腐败的主要表现,纪检部门统计表明,近几年每年信访举报案件中 80反映的是这类问题。又据 1999 年 10 月20 日人民日报在让国企远离“黑洞” 一文中披露:近年来,在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

14、失严重,出现了令人痛心的“黑洞” ,而“黑洞”的制造者,便是在国企中进行贪污、贿赂以及玩忽职守等经济犯罪的“蛀虫” 。这些“蛀虫”们有的利用企业改组、联合之机,侵吞、私分、挪用企业资产;有的在本企业中大肆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造成了企业严重亏损,以至将原本效益好的企业“吃”成了“亏损大户” ;有的身在特困企业,仍作威作福,成了“穷庙中的富方丈”据检查机关的权威统计,近几年他们查办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中,国企人员的职务犯罪案占 13以上。1998 年 1 月至 1999 年 8 月,检查机关共立案查办国企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嫌疑人 2 万余人,占同期检查机关立案侦查总人数的 43.

15、8。7由于监管不力、管理不善造成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损失浪费也是触目惊心的。据 1999 年 3 月 12 日中国青年报张双武的文章透露:全国 1995 年以后竣工和 1996 年在建的 50 万元以上的 25.14万个工程项目中,约 40的项目处于失控状态。这些项目或末经批准就开工,或未报建,或不进行公开的招投标搞“地下交易” ,或“暗箱操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全国政协常委何光远、吴文英以及 20 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座谈。会议一开始,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白大华就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每年因建筑工程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 1000 亿元左右。目前仍有 20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国家检查机关近几年查处的十多万贿赂案件,涉及建筑业的竟占 63。1998 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拉动内需,中央作出了增发 1000 亿元国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而“豆腐渣工程”刚好抵消了中央增发的国债收入。 8弄虚作假、失于核算、账目混乱的现象很普遍。1999 年 8 月 9日人民日报记者李建兴报道,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财政部今年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共抽查 110 户企业,有 102 户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不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