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5817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宝应氾水高级中学体质中心研究课题申报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3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研究课题申报书研究课题申报书课 题 名 称:大课间的整体设计、有效推进及评价研究 课题负责人: 刘文雷 课 题 类 型: 定 向 所 在 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单 位 地 址(225819)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文化路 23 号申 报 日 期: 2012 年 9 月 8 日 江苏省教育厅制2填表填表说说明明1本表本表请认请认真如真如实实填写。一律采用填写。一律采用电脑录电脑录入,不得手写。入,不得手写。2封面上的封面上的课题类课题类型型为为:重点:重点课题课题、一般、一般课题课题、定向申、定向申报课题报课

2、题、委托、委托课课题题,申,申报报者者应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填写。根据个人的情况填写。3 课题负责课题负责人指承担人指承担课题课题主要工作的申主要工作的申报报人,不是人,不是单单位位负责负责人。人。4. 申申报报者所在者所在单单位:高校填写至所在院系,科研机构、教研室、中小学位:高校填写至所在院系,科研机构、教研室、中小学直接填写直接填写单单位名称。封面及第位名称。封面及第 7 页页所在所在单单位意位意见处须见处须加盖公章,公章加盖公章,公章须须与与单单位名称一致,无位名称一致,无单单位公章或公章与所在位公章或公章与所在单单位不一致者不予受理。位不一致者不予受理。 5 单单位地址位地址处应处应当填

3、入当填入邮邮政政编码编码+详细详细通通讯讯地址。地址。6. 表内需表内需选择处选择处可在相可在相应应的的选择项选择项前画圈;无相前画圈;无相应应内容内容时时可填入可填入“无无”。 。7.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为为本本课题拟课题拟研究解决的研究解决的问题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为为研究中具体采用研究中具体采用的方法,包括的方法,包括拟调查拟调查、 、测试测试、 、实验对实验对象的人数等具体信息。研究内容及方法象的人数等具体信息。研究内容及方法应应尽可能尽可能详细详细填写。研究成果形式包括:填写。研究成果形式包括:报报告告书书、研究、研究论论文、文、专专著、技著、技术专术专利利等。等。8. 申申报书统

4、报书统一用一用 A4 纸纸印制,左印制,左侧侧装装订订。 。一、简表:一、简表:3课题名称大课间的整体设计、有效推进及评价研究申报课题类别 定向申报课题 课课题题概概况况申请金额 1.05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2014 年 10 月课题负责人姓 名刘文雷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605专业技术职务中学 高级学 历本科学位研究专长体育教育固定电话0514-88420708手机15852863157电子信箱申申报报人人行政职务教务副主任合作单位宝应县教育局体育教研室姓 名职 称工作单位研究专长签名王开叶中学高级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耿万沂中学高级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朱军中学高级扬州

5、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孙宜林中学高级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周宜银中学二级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王中平中学二级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郁富秋中学二级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课课 题题 组组 成成 员员周 峰小学高级扬州市宝应县氾水中心中学体育教育申申 报报 人人 主主 要要 究究 成成 果果 及及 承承 担担 课课 题题 情情 况况1、主持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两主教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性研究 (21 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研究中心)04 年结题 获二等奖2、主持人文精神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育中渗透探悉 (21 世纪中国

6、体育发展研究中心)08 年结题 获二等奖3、主持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对策的实验研究市级课题已结题4、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生作为习惯养成研究2011 年结题并荣获一等奖,本人是核心组成员5、市级课题体育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开题,本人是核心组成员6、部分论文: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发表在东方青年2011 第九期;体育教师的威信与教风发表在运动11 年 11 期;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实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整齐划一的效益研究发表在运动12 年 4 期;话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四精”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11 年第七期;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

7、养成省蓝天杯二等奖二、课题论证二、课题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限 1000 字)4一、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课间实践研究现状及趋势国外在大课间活动方面的探索研究的参考资料相对较少,而在国内的相关调查中,通过对大课间活动及其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大课间活动的现状:主要研究集中于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要性、功能、活动模式、活动内容、组织管理、保障机制、安全隐患的方面。如刘海元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沿革和落实思考(体育学刊2010 年 04 期)中提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内涵。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在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首都体育学院学

8、报2009、11 月 21 卷第六期)中肯定了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要性。魏各顺在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 年 9 期)中总结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模式。周凤施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7 年 06 期)中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潜在功能进行了探讨。饶志军在构建大课间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http:/ 05 期)中总结了关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国内大课间活动研究的新趋势转为理论化、深层次化、课程化。在理论化方面开始探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本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依据。在深层次化方面开始研究学生的状况、心理动机、项目

9、设置、管理、组织与评价、领导支持、资金场地配备等方面。在课程化方面把大课间作为一个课程纳入课程表定义为大课间体育课程模式,并依据课程模式的理论对大课间活动课程化的内涵及构成、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组织程序、目标、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现有文献可以得出大课间活动研究的理论研究多于实验研究,只有理论上一般问题的探讨。例如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功能等等,缺乏管理组织活动及其实践经验的理论再升华。因此学校提出此课题,就是想着重在大课间活动的实践研究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推进提供经验,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

10、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灵活,练习强度适宜,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很多基层中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使得体育大课间活动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低下,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此状况,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笔者提出本课题,有意通过此研究,提高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

11、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本研究还以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为依据,其核心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体育与健康课程及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音乐、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

12、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及大课间活动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13、,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验观,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及大课间活动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运动带来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6(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确立学校领导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2、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其

14、自主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信心水平也随之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 12 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4、通过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大课间活动整体优化。开发多套符合农村学校特点,实效性、趣味性较强的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构建出符合现代教

15、育发展规律,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课间活动模式。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我们学校选择研究方法有: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分析整理教育教学理论,优秀活动案例,利用相关的优秀内容等形式学习借鉴。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练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与实验法、统计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写大课间活动反思随笔。立足于每一天的体育健康锻炼,更好地体验校园里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快乐学习和生活,并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3、实验对比法:对大课间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可以展开实验研究、对比,找出适合本校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模式。4、分析研究法:利用学校典型大课间活动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的策略,研究总结形成学校富有特色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和校本化课程,并及时予以推广。创新之处创新之处:1、依据学校的传统项目,形成特色,建立体育活动社团。2、大课间要求学校弹性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自主开发的活动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弘扬学校的办学传统、使得学生人人有特长。3、通过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学生探究获得更多的体育类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