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转型经验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05694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淮学院转型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淮学院转型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淮学院转型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淮学院转型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淮学院转型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淮学院转型经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领导、老师:各位领导、老师: 教育部、省厅要求学习教育部、省厅要求学习“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经验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经验” ;仅扫描、未校对。蔺;仅扫描、未校对。蔺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黄淮学院黄淮学院是 2004 年 5 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 升格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区域战略发展等重要机遇,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 径,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河南发展(成

2、长)最快的院校” 、 “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 、 “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荣誉。201 3 年 2 月,学校 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6 月,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为联 盟副理事长单位。一、学校转型发展的做法与成效升本之初,学校的基本状况是: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同时, 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面对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突出矛 盾,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高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问题,高 校转型势在必行。在这个特殊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深入研判并主

3、动适应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强力推进了学校的战略转型。1(一)做好系统顶层设计,规划学校转型发展一是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明 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体发 展目标定位一一到 2020 年前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国内 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一一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 育,适度开展高职教育;服务面向定位一一立足驻马店,面向中原经济区,辐射全国,主动为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一着力

4、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 展有后劲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一一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 质量”的原则,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瞄准 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二是进一步理清 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奈主线,学校提出了推进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两大突破” ,f 完成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以师范教育为主向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 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三个转型” ,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社会能力“四个提

5、升”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形态匹配、高原见峰”的 指导思想, “人 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 “职前职后贯通、校地同频共 振、多元办学渠道、持续内涵提升 的办学策略以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校际错位、协同创 新 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战略转型的行动计划,推动了学校的加速转型、加速提升。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引领学校转型发展一是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围绕把“黄淮学院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本科院校 , “怎样建设这 所本科院校” , “培养什么样的黄淮学生,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持续开展了教育思 想观大讨论活动,通过研讨突破了传统

6、办学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 想基础。二是开展系统理论研究。围绕应用转型主持了 1 1 项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100 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以合作发展联盟建设为题的省级教改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系统 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的认识,为学校的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三 是请进走出、学习交流。先后邀请境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 20 多位知名专家来校寺题指导,并派出 人员到德国、英国、印度等国和台湾地区 1 0 多所大学进行考察培训,借鉴了国(境)外的应用型 高校办学经验,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使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定

7、位 成为师生 推进学校战略转型的自觉行动。(三)构建合作发展联盟,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将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改革, 与国内外 1 66 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约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 ,打造了多主体合作、 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一是创新合作理念。按照 “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强校企、校 市、校校、校会、校所等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学院系为主体,广泛开展与社会企 业和相关行业的实质性无缝对接。二是拓宽合作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

8、培养人才模式、 构建“双师型 教学队伍、开展项目联合研发、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合作举办冠名班等,使学校和 企业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等方面实现联结和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实行联盟理事会制度,设立联盟秘书处和各专门委员会,通过制定合作发展联 盟章程,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建立了联盟导向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长效合作 机制,使校企合作由自发分散状态转为自觉集中状态,形成团体优势,推功各方共赢发展。(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按照“突出应用、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 的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学科 专业改造提升计划” 。一是

9、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逐步取消师范专业,在对老专业进行改造 的基础上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通过专业改造,目前所有的师范专业已经取消或转型,专业 的应用型特征更加凸显。二是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 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经占到专业总数的 80%以上。三是构 建专业集群,推进专业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具有一定优势、关联度高的专业 进行优化整合,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实现 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转型发展一是完善人

10、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人 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构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 化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修订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 :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 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 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俸, 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的改 革上,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11、 ; 在教学方法 的改革上,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 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 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三是积极开展 “四创”教育。成立创新、创意、创造、创业 “四创”教研室,组建“四创 教育导师团; 把“四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 会研究、学会创新。 + (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支撑学校战略转型一是搭建校内“两园一街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驻、产教融合”的模式,按

12、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 科技文化一条街,让企业带着先进的设备、优质的项目以及经验丰富的导师入驻园区。目前,创新 创业园已入驻企业 42 家,进驻项目 72 个,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工位 1000 个,让相关专业学生承接 项目研发、产品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任务,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携手育人。二是搭建校外 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为主共建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由联盟企业承接柏关专业学生的 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目前,学校与众多的河南地方企业如郑 州富士康科技集团、中集华骏、天方药业、昊华骏化等以及省外

13、的苏州国际科技园、索尼(中国) 有限公司、四川华迪有限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浙江河南商会等单位共建了 128 个实习实训基地, 每年有三千名学生进入联盟单位实习实训和就业发展,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打造互 动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合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 ,每年投入资金 50 万元,设立 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将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 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载体,促进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就业。四是搭 建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行业一线,学校依托重点学科,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协同创新,共享共建 了 44 个校企一体、产

14、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强化应用型科学研究,推进技术创新 和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 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近年来,合作开发项目 50 多项,为企业 争取经费支持 1 200 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 4 千万元。(七)打造双师素质团队,助力学校转型发展一是实施“双聘人才引入计划” 。积极推进“双聘”制度,从行业企业聘用 120 多位兼职教师, 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行业专家走迸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二是实施教师 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每年有计划地选派 1 00 名实践性需求较

15、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 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 3 个月的顶岗实践,并对顶岗实践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三是实 施“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 。选派业务骨干进行创新创意种子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 创意和实践能力。(八)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 的发展思路,与英国、 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 1 7 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一系统引进、学习、消化、 吸收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目前,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 4 个,已有 700 多名学生

16、赴国(境)外合作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每年外 籍教师来校任教 80 多人次,60 多名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国际合作办学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辐射带 动效应日益显现。(九)加快软硬条件建设,保障学校转型发展一是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共建有各类实验室 140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个,市级重点实 验室 2 个,拥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8000 台(套) ,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由 2005 年 3600 万增加 到 1.4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05 年至 2012 年,学校用于新校区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达到 7.5 亿元,新建设楼宇 24 栋,新增建筑面积 46 万平方米;投资 3.5 亿元、占地 45 盲、建筑面积 7 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投资 6 亿 元、占地 400 亩、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学校加强了校园的绿化、 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学校整体面貌、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改观。二、关于学校转型发展的体会通过持续推进学校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