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4102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 校本教研:有效教学必要的前提校本教研:有效教学必要的前提盐盐城市第四中学城市第四中学 沈沈钧钧【摘摘 要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有效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教学实践也初取成效,但有些学校在有效教学实践中存在轻视校本教研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1、理论学习不足。2、教学反思迟缓。3、同伴合作缺乏;学校:1、忽视跟踪教研制度是否符合老师的需求。2、忽视跟踪是否下放教研主导权、是否调动老师的教研热情。3、忽视跟踪是否及时把校本教研的成果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策略:教师:加强自我管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校本教研自主化;学校: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制度完善

2、,实现教研高效化。只有狠抓了校本教研这个“台下功夫” ,才能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呈现精彩的有效教学。【关键词关键词】 有效教学 校本教研 前提 管理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课堂的有效教学上。所谓“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教师在关注时间和效益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减负增效,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活动。大家明白:课堂是师生接触的主平台,是发生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高明的教,学生高效的学,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我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有效教学年”活动中,全

3、市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校本教研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正在形成,但也有一些学校和教师有“一哄而上,大搞有效教学而淡化校本教研,甚至忽略校本教研”的现象,着实令人担忧。有如一部戏剧的演出,有效教学是前台,校本教研是后台有如一部戏剧的演出,有效教学是前台,校本教研是后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社会的需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广大教育工作者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地迎接挑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新问题、新困惑2(比如有效教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要力量、以校园为主阵地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必须要以有效的校本教研为前提。在学校中,校本教研和有效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众所周知:一部戏剧的演出,后台排练的效度常常决定了前台演出的水平,校本教研如后台的排练,有效教学如前台演出,有什么样的校本教研,就有什么样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关键要做到紧紧围绕学生,使每节课堂具有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的教学效果。这些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校本教研,在教师们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才能逐

5、步摸索;只有通过校本教研,在教师们的交流、合作、互助中,才能慢慢澄清;只有通过专家们的专业引领、教师们的学习领悟,才能水落石出。校本教研的主角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贯穿两种活动的灵魂。校本教研强调依靠广大教师在校园内研究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校本教研的管理主体应是学校本身,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应是校长,校长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教研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研热情,引导大家实行自我教研管理,从而逐步培植学校校本教研文化,推动校本教研步入良性的可持续的“生态轨道” 。后台排练的低效必然导致前台演出的平庸后台排练的低效必然导致前台演出的平庸人的

6、能量常常是无尽的,同样,教师的校本教研能量也是无穷的。长期落后的教研评价制度,导致教师们安于现状,缺乏校本教研的自我管理意识,教研的能量没能得到充分挖掘。具体表现在:1、理论学习不足。由于多年来对教学研究强调不够,许多教师侧重学科知识的研究而忽略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2、教学反思迟缓。由于教研评价机制的单一,教师们教学任务的繁重,许多教师平时疏于教学反思,对工作中的问题常常视而不见,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同伴合作缺乏。由于校本教研评价机制,特别是教师群体教研评价机制的缺乏,导致教师间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同伴难以真正合作。不少中学由于校长对校本教研认识的偏颇,校本教研管理有

7、“重两头、轻中间”现象。学校较注重制度的建立,模式的探索,理念的创新,但缺乏扎实有效的具体做法;能重视对研究结果的考3评,但常过于注重教师们的论文和课题结题报告,而忽视了对校本教研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具体表现在:1、 忽视跟踪学校教研制度是否符合老师的需求,导致校本教研制度缺乏群众性,不符合老师们的内在需求,不能吸引老师们主动参与活动,不能激起思维碰撞与交锋,缺乏实效。2、忽视跟踪学校是否下放教研主导权、是否调动了老师的教研热情,导致老师们未能真正获得教研的主导权,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指导等不能真正由他们自己决定,他们的教研热情受到严重影响。3、忽视跟踪教师是否及时把校本教研的成果落实在学生的

8、发展上,导致教师们参加了听课、评课后,再没人管他们是否采取行动改进了课堂教学,没有人关注他们的教研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什么效果,从而大大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在校园教研文化和氛围尚未形成之前,制定了教研制度,就一定要重视落实制度的过程管理,这是校本教研取得实效的保证。过程管理需要学校领导们身先士卒,分工蹲点,加强考核,在管理中推动教研的顺利开展,促进教研成果的转化,让校本教研发挥其巨大威力,让老师们尝到教研的幸福感,从而推动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最终促成教师们养成自动自发的教研习惯,形成一个教研自主化的良好局面。作为校本教研和有效教学两者灵魂的教师,若没能真正发挥作用,作为校本教研管理

9、第一负责人的校长,若没能真正负起责来,其后果不堪设想。正如戏剧演练中,后台训练的低效必然会导致前台演出的平庸,校本教研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低效的校本教研必然脱离学生,脱离教师,脱离学校,从而带来低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无从谈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1 1、教师:加强自我管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校本教研自主化、教师:加强自我管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校本教研自主化要实现有效校本教研,一方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千方百计调动老师们的教研热情,全身心地投身教研。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要增强危机感,加强自我管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研,努力做校本教研的主人。 (1)加强理论

10、学习,提高教研的素养。科学的教育理论可使我们掌握教育规律,加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转变自己的4教育观念,为开展校本教研打下坚实的基础。(2)养成反思习惯,成为教研的主人。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美国学者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地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反思,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之

11、间的差距,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速度,成为有着深厚理论功底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3)密切同伴合作,提高教研的效率。教师之间的同伴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同时,密切同伴合作,打破教师之间的自我封闭状态,让不同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在合作中发生冲突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能有效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2 2、学校: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制度完善,实现教研高效化、学校: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制度完善,实现教研高效化学校校园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搞好校本教研既要靠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更要靠学校的自主经营。在制定了教

12、研制度后,校长一定要重视落实制度的过程管理,要引入责任制,把责任层层分解到副校长、教研主任和各教研组长身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过程管理松懈实际上也是教研制度欠完善的表现,我们要在加强校本教研过程管理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教研制度,从而真正实现校本教研的高效化。(1)跟踪管理,以符合老师的需求为标准完善教研制度。首先,在制定制度时就要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意见,让他们成为选择的主人,选择教研形式、教研内容、教研指导等。其次,要在校本教研中不断观察、检验,发现制度有偏差,要及时调整,让制度真正符合大多数教师的内在要求,有效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

13、善教研制度,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教研模式。(2)跟踪管理,以调动教师的教研热情为标准下放教研主导权。我们要尊重教师的教研主人翁地位,密切跟踪,以调动老师的教研热情为标准,下放教研主导权,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笔者认5为:充分利用好教研组长是下放教研主导权的最佳途径。教研组长能联系上下,起到较好的教研纽带作用。自己的问题最能吸引老师们的注意力、最能激发起老师们的创造力,教研组长能有效组织基层老师经过集中问题,组织讨论,制定计划,组建课题组,实施研究,转化成果,实现有效的校本教研。(3)跟踪管理,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转化校本教研成果。促进校本教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一方面要求广大教

14、师平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具备学生意识,在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考虑学生现在的学习需要,又要考虑他们将来的发展需求;遇到教学困难时,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如学生的年龄、爱好、知识结构、家庭背景等,对教研成果进行变通或选择,以确保教学能有的放矢,避免“一个模式打天下”现象发生。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校本教研的推进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也需要一个过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只有把校本教研这个“台下功夫”抓扎实,通过教师团队的合作、互助,通过教师自己的反思和实践,通过专家的专业引领,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效果等有效化,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不断展示精彩,不断收获有效、高效、长效,从而不断推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郑金洲. 校本研究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2张行涛、李玉平. 走进校本教研M. 北京: 开明出版社,2003.11. 3杨九俊,吴永军. 走向校本发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