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302732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份 自用一轮复习讲学稿(7)(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轮复习讲学稿(7)2013 年 8 月 27 日 复习内容:必修 3 文化生活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自查过关(微观自学):专题专题 1 1 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复习可以把握一个核心,认识两对关系。 一个核心就是: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明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作用。两对关 系就是:认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综合国力重要 因素的作用;认识文化与人的关系,明确文化是如何影响人和塑造人的。 核心考点一核心考点一 全面揭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面揭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背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个人成长、社会发

2、展中的作用。(见小册 46) 2、背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 决定 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1) 相互影响文化 反作 用于 经济、 政治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 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 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的。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

3、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 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 (2) 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 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国内政治文明的进步程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成为 当代国际斗争的。 例 1.(2011 年天津卷)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 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 现了( )A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

4、】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元素的加入,使商品富于文化意味,因而深受热捧,体现了文化 与经济的相互交融,选项 A 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 项颠倒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 系,应排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故 C 项 观点失之片面和绝对化。D 项观点正确,但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例 2.(2011 年江苏卷)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 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2料告诉我们( )B文化与

5、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这一知识。发达国家通过输出价值观,用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 “软征服”,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故选项符合题意;价值观的输出是以产品、科技为载体、以推 行文化霸权为目的的,故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供有关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信息,其侧重点也不 是说明跨国公司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 B。 例 3.(2010 年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 的影

6、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 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答案】(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 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 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 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

7、解析】本题为观点评析类试题,有一定辨析色彩。传统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都属于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为一定社会经 济、政治制度服务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为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服务;后者是建立 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基础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答题时要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 作用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对传统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异同。例 4.(2010 年全国新课标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 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

8、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 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 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 好,产值月均增幅达 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 20%以上。 (1)根据材料,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 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 论的建议。 (1)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 持等功能。材料二中,

9、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 “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 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2)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 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核心考点二核心考点二 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 1、背诵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以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见小册 46) 2、判断: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例 5.(2010

10、年天津卷)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3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 6 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 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 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说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而能够对一个 人的现在和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

11、,是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故 本题选 B 而不选 A。排除 A 项还有一个理由,即文化影响但不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D 项 说法也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只有高尚的、先进的、优秀的 文化才能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例 6.(2010 年福建卷)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 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

12、人们的精神力量 【解析】美籍华人欣赏了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故 A 项符合题意。茶文化对该美籍华人的影响是否深远持久,材料中没有明确信 息,故 C 项不选。B、D 二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涉及文化的创新以及人们精神力量的增强,与题意 无关。 例 7.(2010 年广东卷)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 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 【背景】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诗中的

13、羊公碑是纪念西晋开国元勋羊祜的。羊祜能文能武,是西晋著 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据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岘山置酒言咏,颇有 名士风范。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 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这是古人面对无穷的宇宙,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羊祜生前政绩 斐然,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纪念他。孟浩然一生怀才不遇,垂暮之年登临岘山,读羊公碑, 思羊公语,感慨自己一事无成,亦将“湮灭无闻”,不觉潸然泪下。 【解析】诗句中提到江山胜迹,前人碑刻,这些文化遗存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故选项应选。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江山胜迹以及

14、文献碑刻流传下来,感动后来的登临者,可见文化具有继承性,选项正确。 孟浩然读罢羊公碑,感慨万端,潸然泪下,由此,选项应选。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文化 创造的主体, 因而选项“文化是文人创造的”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应排除。本题答案为 C。 例 8.(2011 年北京卷)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4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 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 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运

15、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知识。考生首先要检索“知识库”,明确这一知识的具体内容 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化塑造人生)。其次,要分析材料及设问,找到要求分析的具体的“文化”环境宣传教育。再次,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环境宣传教育”影响人的表现,影响人的特点,塑造人生的作用, 从而阐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答案】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 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

16、、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社会文化 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环保理念。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提示:注意不同颜色内容的对应关系) 例 9(2011 年山东卷)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 产。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的新基地。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这一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首先,学生必须掌握“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个人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