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现代化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2707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医学现代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传统医学现代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传统医学现代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传统医学现代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传统医学现代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医学现代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医学现代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医学现代化传统医学现代化传统医学现代化以实证为基础,以科学为依归 刘嘉逸 传统医学现代化以实证为基础,以科学为依归 刘嘉逸 1981 前言 传统医学现代化遭遇的困境 我们没有西方蕴育现代医学的经验: 保守势力的对抗: 观念与作法 传统医学现代化的心理基础及应走的方向 医学只有一个: 不是复兴中华文化: 以科学为根本: 研究与教育: 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参与: 近代中国现代化是个痛苦的历程,叶启政先生称其为难产的 。为什麽会难产?中国 现代化遭遇了那些问题?这是我们讨论传统医学现代化这个题目之前应先了解的。 一、现代化不是西化 ,但我们必须承认,现代化的主要经验内涵实则为西化 , 很多现代化模

2、式我们借重西方社会的经验成果。问题是,当我们本身未曾有过那些经验,现 代化就成为一种硬生生的规范了。传统社会唐突地接受这种规范 ,自然产生某些不适, 这些不适可能大至造成冲突,使我们在适应的过程,须付出不小的代价。最好的例子就 是民主政治 ,中山先生革命六、七十年後,中国才在台湾一地发展成较像样的民主,而 这也是我们自己经过一段不算短、不算平稳的经验後才建议完成的。二、第二个问题是来自传统社会的反对力量。 传统主义属之,传统主义可以梁漱溟 为代表,他认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根本是走的两条不能相交的路,一切欧化、俄化的努 力,徒然为中国带来纷扰、混乱,终必失败。中国民族要自救,必须先有民族精神的自

3、觉, 走它原来自己的路。 (韦政通,巨变与传统,中国论坛 5 卷 12 期) 传统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是一种抗拒的力量,但我个人觉得,它扮演缓和的角 色或许比阻碍的角色来得大些。即,使当时中国社会在一片全盘西化的呼声中,还 保存一份自省。 较严重的另一种情形:中华文化经五千年的历炼,很多学术制度都已发展得极为庞大而 完备。若碰到西方传入同性质、内容却不尽相同(甚至有抵触)的学术或制度时,很容易便 产生对抗作用,这种对抗源於本土文化不相容性的过分伸张,通常是外来文化强大压力 下引起的反动。可以国画为例,中国绘画历代长进,唯所谓西画传入後,西方绘画 丰盛的色彩及表现方式,使得传统中国水墨画前遗陷

4、入困境:任何改革,都有西化的 嫌疑 ,想现代化,却怕失去个性。於是,虽然民初以来,多少艺术家致力於国画现代化的 工作,奈何在西洋绘画传入的冲激中兴起的保守势力,仍使中国水墨画至今停留在师古法、 摹古画、绘古人的时代。很多有国或中字头的学术都有这种倾向,主要是既然中 ,就要有别於西 ,於是不敢加入任何新的文化活力,只得永远停滞了。这是中国现代 化过程特有的悲剧。 它不同於传统主义 。而是非理性的, 义和团保土反洋式的保守主义。其中包含 了民族意识,还包含了某种文化自保意识。 注一 中国传统绘画出路是很大的题目,当然不是两三句话交待得过去的。这里只是 举例。 注二中国现代化问题依上法分类 ,是笔者

5、为了下文谈传统医学时说明方便,事实上 ,各个层面 (政治、经济、文化 ) 的现代化,或多少都有初期不适及传统反抗两个 问题。且这两个问题是一体两面的。 中国医学可说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失败的一部分,失败得很惨,而且造成了很多纷扰 。 本文第一部分,笔者将探讨中国传统医学现代化所遭遇的困境。第二部份,则提出几个 观念上的问题,并谈谈传统医学现代化应走的方向。 壹、传统医学现代化遭遇的困境 一、我们没有西方蕴育现代医学的经验: 我们东方人根本就不曾有过一个自然科学的文化背景。 胡适 (人与医学中译本序,商务,民国 25 年) 中国传统社会存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科举制度下,四书五经,诗

6、词歌 赋成了知识的唯一标准。 科学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被排斥的末技。 蔡仁坚 (中国文化新见证科学史) 陈胜昆在中国传统医学史序中沈痛地指出:近百年来中国的种种苦难大多源自科学落 後,科学落後的原因在於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提供发展现代科学的土壤。 中国曾出现不少 的科学家,不幸,这些科学家都成了孤立的天才 慧星式的。 冷酷的社会环境使这些优秀的科学思想无法蔚为风气,而中国也就从未发展一门有系统 的科学。 殷海光在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一文中更深入地谈道:科学的第一设准为是什麽就 说什麽 。 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仅不在此,而且常常为了道德与感情或利害 关系,牺牲了是什麽就说什麽的原则。 所以,科学在

7、中国虽然曾经一度开过花 ,可是由於在文化价值里生不了根,所以终於萎谢。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时报出版公司 ,六十九年) 传统医学在这种客观情势下,自然无法突破,理论文停留在玄学、哲学的阶段,临床上 停留在经验医学阶段。 西方医学在十六世纪前,其实也差不多,他们也是经验医学,也受神学影响,也有玄学 哲学理论,若以同时期学比,西方甚至还落在中国之後(十六世纪中国医学之本草学、阴阳 五行理论 等都已臻成熟) 。 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相继兴起,社会形态的改变,科学的进步,使得西方医学一日千 里。 文艺复兴(1417 世纪)至今约四百年,虽然才四百年,四百年远矣,少了这四百年的 科学经验,使得中国传统医

8、学在衔接现代医学时产生极的矛盾。正如传斯年先生所说:中 医是否预备全部接受近代解剖学、生理学、微菌学?若然,中医之为中医还有几何?若不预 备全部接受,而只在那里剽窃几个名词,这些系统科学中的名词如何在国医系统中与其他名 词与哲理合作? (再论所谓国医,独立评论 115 期,民国 23年) 。 二、保守势力的对抗: 中国一开始现代化,传统与外来就立刻对立。 叶启政 (知识份子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国论坛 5 卷 4 期) 西洋医学在明朝已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开始时多为文艺复兴前的思想,以後新医学逐渐 传入,但仍限於传教士之临床执业。而传教士们又未能建立医校,推广医学,使得西洋医学 无法大量引进。王吉民,

9、伍连德着英文中国医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天津 ,1932) 中就认为传教士们没有把握机会,建立医院及医校,培养中国新一代的医学人才, 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P.595) 所以中西医学的冲突,一直到清末才明显起来。当时一些了解西方科学或受过现代教育 的人对传统医学提出严厉的批判,但仍止於文字论战。民国肇建,政府对中国医学持有新的 评价,采行了一连串的医政改革政策,终於将此问题提到现实层面。 现在,我们来回顾民国初年政府的医疗政策: 民国三年教育总长汪大奕拒绝北京(中医)医学会立案。 民国十一年政府公布管理医师暂行规则及管理医士暂行规则 。新医(西医)为

10、 医师,医学院毕业即取得医师证书;旧医(中医)为医士,须经地方警察考试及格,取得医 士证书才能开业。 民国十二年,公布取缔中医办法 ,限定医士资格。 民国十四年,教育部复令中医不准组织公会。 民国十七年北伐完成,十一月颁布卫生组织法 ,设立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及中 央卫生试验所。 民国十八年一月公布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政府通令全国,将中医 院改为医士、中医学校改称传习所,并禁止中医学校招生。 至此,我们可发现政府对医疗卫生现代的决心与魄力。政府是不是要将中国传统医学赶尽杀绝?我想不是的,因为从余严、傅斯年等强烈反对中医的政治学术界人士的文章中可看 出,他们并不反对研究中医药,只

11、是他们认为应由懂得现代科学的人来作这件事。所以我认 为政府这些政策的主要意义在旧(中)医不懂现代医学,不应进行医疗工作。 最终目的 则是以新医取代旧医。 但是这些政策却失败了。 为什麽失败,第一个原因:当时新医教育配合不上政策,民国二十年时全国公私立大学 或独立医学院、医专尚不及三十所(三十八年已增至四十四所,但仍不够) ,有限的新医学 校培养出来的医师根本无法满足地广人众的中国社会需求。 第二个原因:中国传统医学照顾中国人民健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民间对其信赖程度不 只是单纯的医疗而已,它已和民众密切结合,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骤然要中 国人民放弃中医 ,改信西医 (注意我用信这个字)

12、,是很难办到的。 一般讨论中西医问题的先生学者较少注意到这个问题。目前台湾人民教育普及, 西医 人数众多(虽然乡村及偏远地区仍不足) ,却还有极大数目的民众宁愿找中医看病,可想 见此问题不是那麽简单。 而对中医学本身而言,它发展得如此严密而完备,有自己一套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 学、治疗学, ,要其和另一种原理完全不同的医学融合,是何等困难的事。 於是和前述国画问题一样, 传统和现代就对立起来了。 更现实的一件事:政府的政策危及众多中医的生存。为了自身的前途,他们纷纷起而向 政府或民意代表提出陈述,请愿。如民国三年北京医学会申请立案失败後组成的中医 学救亡请愿团 ,虽然当时的请愿受到国际性的批

13、驳,但类似的运动一直持续不断。 这种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终於民国二十年,政府将医师暂行条例修改成西医 条例 ,二十五年,公布中医条例 ,中医由医士升为医师 ,民国三十二年,国 民参政会通过参政员孔庚等提出中西医待遇平等的议案,同年立法院接纳中医界请愿,将 西医与中医条例合并修改为医师法 。 (以上有关卫生行政的资料得自李焕荣教授 六十年来我国医药卫生史民国 62 年,收於医林小草书中;吴基福先生我国医疗政策的 演变与努力方向台湾医界 18 卷 1 期,64 年,二文及陈胜昆医师近代医学在中国一书,当 代医学丛书,67 年) 从此,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永远分了家。 贰、观念与作法 传统医学现

14、代化的心理基础及应走的方向 一、医学只有一个: 医学原为一体,不应分作中西。 李焕燊 (对中医建校之管见,民国 45 年答教育部) 医学为科学,科学是唯一的,我们没有说美国数学 、 英国数学 ;也没说日 本物理 、 中国物理 ;为何独独出现西医学 、 中医学这种怪异的分别呢? 吴基福先生曾说世界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原始医学,如今都全盘朝着现代的医学而发展 ,毫无可争议之处,唯独我国将原始医定名为国医 ,现代医学定名为西医 。 (透视 台湾医界大杂院,文星杂志 61 期,51 年) 西医 、 中医两个错误的名词,也许早在现代医学传入时就发生了。这是中国人 民为将之与五千年来健康依托的传统学区别时,必

15、然会使用的名词。民国以後,有智之士多主张以新医 、 旧医的说法来代替西医 、 中医 。 这不只是名词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医学不分中西,只分新旧。中西医的说 法,应只适於地域的分别,譬如现代医学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起来,它就应称为中 国的现代医学 ,而不是中国的中国西医 。 在台湾发展起来,它就应称为台湾的现代 医学 ,而不是湾的西医 。 因为医学是科学,不只是科学,还是关系人命的科学。 常听到中西医一元化的口号,这句话话了,也错了。对的是:中 、 西医绝 对应一元化;错的是:医学本不分中西,何来二元说?今天,我们所谓中医其实只是尚 未现代化的旧医,现代化後自然现代医学合而为一了。 所以中西医一元化这句话的本质其实是传统医学现代化 。而传统医学现代化则 应建立在科学化,实证化的信念上。 二、不是复兴中华文化: 中医有哲学空想及尚古的倾向。 杜聪明 (对中医药科化之管见,57 年) 大多数传统的文化元素,都是有时空性的,既不能长生不老 ,也不会置诸天下而皆准。 前一个时代的很多传统,会为後一时代的新事物所取代,形成新的传统。 杨国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