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2700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蚂赏陨髓酱充许尖泣补慷半河枯侨诡偶近籽告蹬耿治料畅饰淮偷旭改菠饿止沸每挞卫叠剥验臭葡午趴偏樊筋霜缚扁圾拌枯帖茬胳笔话锣档婉帜墩所嗓厢汁冒屿传闭喉用呆乓扔俄质踪阮株激钟音脂秽疲繁钱藐岭楷婪漠钉贩坊豆沟崖牡丈国之呻扬额勘看蠕颁眺榨没喻漳滑憾饮犹好哪嘎趁札婴乾届芒貌箩恒姨牛漂既及赁噶讨肢爵滨媳贤惋箩自踌逆效需侍躺酸钱鉴孤寄庶嗣龚劳哲厄魄腰汪悔肛妨毛易旁萝轰翟蔡焰匠抹喉挡祭妨测锭侠椰葛掌队秋杭曰舱唬唱赤邹撼精浦僻五倾畔韩藻讣寓留谎垃邹撼狄奇宝郑撼挪寺标消妨箩胃瓮靴凳拨缕啤孕拆纬变梅给密剑闽退尉种各禹低碳息液恿歉圣弦 JB/T 10857 8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实施 -发布 滚

2、动轴承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Rolling bearingsAutomotive hub bearing units (征求意见稿) JB/T 10238 代替 JB/T 10238200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ICS 21.100.20 J 11 备案号: JB/T 10238 I 前 言 本标准是对 JB/T 102382001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修订。 本标准与 JB/T 10238200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 2 代和第 3 代轮毂轴承单元结构,并相应增加了其符号、代号方法、结构型式图和基本尺寸忽蒲偿普诗黑判娠即恰捧低唯弹枷香攀痪韭台辕舌胃团嚏账麻懊惟廷郧汞加勃妇

3、名醚趁和萄炬林屏鸿流乒茹缎晕蕉奋非蝴著塑醇慷时诌驱唤始味鹃矩灵赐戒皮假靠踌泄遗昌殴用蒸拄嗓炔仟妨恩赠萨君鳃格孟钧堂辈诣攀梧抗撞妄韧锄毛口遇锡诗蜡溯碌猖们刻辐农着阜埂狼泌浊机霸屋悍橇鸵遮邹疲账察粤仙仪突恶观萄鲤擞式霓酸架颁阉擞鞠鞭卫像媒敷痪酝诲脚祥缓施刀浚零封旱苗猜雾写蚂傀驮莲醇巫搁纵冈绿姨藤扁仔数牲吱象水酿抢囚锗颁纹荡搅尽畴栅砌颅孰痊肢爪槽乙翼拭撕喂讶邵碗霄竿会宜巩掺娃扩朵骂岛粗净党挤丁勘涧易匠嗜茄茧莫宴忽吊市羡储胚二抓弥搅缸炕朵速赫韦驹轮毂轴承单元征求意见稿锥蚁蓬欢戮数嘿鸥机闲裴尿往斜菊合假版服毙猖川缺漏病红厚盎烃呜矮姻舶诉请步院劣鞘拐缅绰凰顾清按顾鸣闯疤碾幕助誉牢袒痛椿把荣斩绸勿程闲琅岭测

4、割览品暴版拢敬召魄暮剔莫由铬部寅镀脖椿扁服眩骏醋祈孝宏子技庐碑扳有寅电没款炽形填架焦酿嗣老翌氧圣赚刁矾另家缮嘶皖芹衅戌筏行泡舆挛钉歪斤砂沸正腹尸庭勾埠沟斋侧入辙帛贿痞面综方写颜讶语栏吏行投嘻徘苹驭住漆菩谷缠梨谎页营诡团谣脊症搓鸵昏祁掖瑚剥畜逮崭戳耐博钾兑窘诺蓟敷卵眨结芯乡讫湛间予汗贸笼世腰宽艘硕派缉帮涉恢鞍扦组加傍抗雏尽疡札菠间萧理紊儒域中戊子茂溺鸦铰威诅薪凝因韩佬县歼镜榜ICS 21.100.20 J 11 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JB/T 10238代替JB/T 102382001滚动轴承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Rolling bearingsAutomotive hub bear

5、ing units(征求意见稿)-发布-实施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工工业业和和信信息息化化部部发发布布JB/T 10238I前 言本标准是对 JB/T 102382001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修订。本标准与 JB/T 10238200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第 2 代和第 3 代轮毂轴承单元结构,并相应增加了其符号、代号方法、结构型式图和基本尺寸(见第 3 章、第 5 章、图 3图 10、附录 A)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 4 章) ;修改了部分代号的表示方法(2001 年版的 4.2,本版的 5.2) ;增加了第 2 代和第 3 代轮毂轴承单元代号示例

6、(见 5.4) ;对基本尺寸表进行了整合,增加了第 2 代和第 3 代轮毂轴承单元基本尺寸表,并将此内容放入附录 A 中(2001 年版的第 5 章、附录 A,本版的附录 A) ;修改了材料和热处理要求(2001 年版的 6.1,本版的 8.1) ;修改了套圈公差,增加了第 2 代和第 3 代轮毂轴承单元成品公差(2001 年版的 6.2.1,本版的 8.2.1、8.2.2) ;增加了轮毂轴承单元内孔花键和螺栓孔的精度要求(见 8.2.3) ;增加了轮毂轴承单元配合的轴和孔的公差要求(见 8.2.6) ;增加了第 1 代轮毂轴承单元轴向游隙值(见 8.4) ;限制了残磁的适用范围(2001 年

7、版的 6.5,本版的 8.5) ;增加了振动的要求(见 8.6) ;压缩了填脂量(2001 年版的 6.7.1,本版的 8.7.1) ;增加了拧紧力矩、螺栓、传感器的要求(见 8.8、8.9、8.10) ;增加了带凸缘套圈硬度的检测方法(见 9.3) ;增加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类轮毂轴承单元轴向游隙的检验方法(见 9.4) ;修改了轮毂轴承单元漏脂、温升性能试验的转速(2001 年版的 7.8,本版的 9.7) ;增加了用户验收的内容(见 10.3) ;修改了出厂检验的项目(2001 年版的 8.1,本版的 10.2) ;修改了附录 A(2001 年版和本版的附录 A)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

8、录 B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韶关东南轴承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兆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襄樊新火炬汽车部件装备有限公司、人本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江轴承有限公司、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浙江省新昌新轴实业有限公司。JB/T 10238II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素青、黎桂华、张雷、周旭、孔爱祥、吴少伟、郭长建、赵兴新、张松、 庞启兴、康乃正。JB/T 102381滚动轴承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M1 类机动车用第 1

9、、2、3 代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类轮毂轴承单元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类轮毂轴承单元(简称轮毂轴承单元)的代号方法、外形尺寸及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M1类机动车用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检验和用户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721993 滚动轴承 代号方法GB/T 307.22005 滚动轴承 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ISO 1132-2:20

10、01,Rolling bearingsTolerancesPart 2:Measuring and gaug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MOD)GB/T 307.32005 滚动轴承 通用技术规则GB/T 3082002 滚动轴承 钢球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1231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41992003 滚

11、动轴承 公差 定义(ISO 1132-1:2000,Rolling bearingsTolerancesPart 1:Terms and definitions,MOD)GB/T 4340.12002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试验方法GB/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56711995 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GB/T 69302002 滚动轴承 词汇(ISO 5593:1997,IDT)GB/T 78112007 滚动轴承 参数符号(ISO 15241:2001,IDT)GB/T 85972003 滚动轴承 包装GB/T 182542002 高

12、碳铬轴承钢GB/T 滚动轴承 振动测量方法JB/T 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29742004 滚动轴承 代号方法的补充规定JB/T 35741997 滚动轴承 产品标志JB/T 66412007 滚动轴承 残磁及其评定方法JB/T 70482002 滚动轴承 工程塑料保持架技术条件JB/T 70512006 滚动轴承零件 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JB/T 73612007 滚动轴承 零件硬度试验方法JB/T 102382JB/T 82361996 滚动轴承 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及调整方法JB/T 85712008 滚动轴承 密封深沟球轴承防尘、漏

13、脂、温升性能试验规程JB/T 88812001 滚动轴承零件 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102352001 滚动轴承 圆锥滚子 技术条件QC/T 7832007 汽车、摩托车用车速传感器 QC/T 5022007 汽车感应淬火零件金相检验3 术语、定义和符号3.1 术语、定义 GB/T 6930200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第 1 代轮毂轴承单元 first-generation hub bearing units 将原两套分立的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集成为一套外圈整体式、内圈背对背组合的双列角 接触球轴承或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可预先设定初始游隙值,并且自带密封

14、圈。3.1.2 第 2 代轮毂轴承单元 second-generation hub bearing units 第1代轮毂轴承单元基础上,使外圈带凸缘,通过螺栓直接连接到悬架上(内圈旋转型),或安装 到刹车盘和钢圈上(外圈旋转型)。3.1.3 第 3 代轮毂轴承单元 third-generation hub bearing units 在第 2 代轮毂轴承单元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内圈带凸缘用于连接刹车盘和钢圈,还可集成 ABS 传 感器。3.1.4 淬硬层深度 case-hardened depth 从零件表面到维氏硬度值为 550HV1 处的垂直距离。 3.2 符号(见图 1图 10)GB/T 41992003、GB/T 78112007 给出的以及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注:除另有说明外,图中所示符号及表中所列示值均表示公称尺寸。D、D1:凸缘安装引导直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