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物价心中不慌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02249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懂物价心中不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看懂物价心中不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看懂物价心中不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看懂物价心中不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看懂物价心中不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懂物价心中不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懂物价心中不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懂物价心中不慌看懂物价心中不慌作者:韩秀云物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汽油在涨,食用油在涨,食品价格都在涨。我们经常听到百姓抱怨说吃的东西涨了,用的东西也涨了。企业家说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29 英寸彩电促销时还不到 600 元,平时也就 1000 多元,买部名牌手机只需要 200 多元,衣服也都在打折卖,新款汽车一上市就 1 万甚至几万地降价。为什么一方面老百姓都在喊物价飞涨,另一方面企业家在抱怨产品卖不出去,打折销售呢?我国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与物价指数读者可能会问,房价涨、油价涨、粮价涨,吃的东西都涨得这么厉害,怎么国家公布的统计公报表明物价指数涨得并不

2、多呢?2008 年 2 月份公布的物价指数 fCPI)是 87,可我们实际感觉涨得很高了,每个月生活费多支出不少,可物价指数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对物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基本生活物品价格上涨反应特别强烈,他们每个月都要为此多支出一笔钱。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吃饭在他们生活费用中占的分量不大,所以他们感觉不明显。中国 13亿人口中,富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普通大众,靠每月工资生存,还有 9 亿人口是农民。当物价指数不断提高时,这就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费用,我们的支出增加了。用什么来表示一国的物价水平呢?这里给出一个名词叫做物价指数,也叫价格指数。什么叫物价指数?我国有上亿种商品

3、,这些商品有的涨有的跌,一种商品也可能年初涨年末跌。这么多的商品怎么办呢?我们就用一个物价指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水平的总趋势。物价指数是这样算出来的,先分出吃、穿、用、住、行等八大类,然后算出这八大类的比重各占多少,总和加起来是 100。其中,食品占比重最大。之后选出每一类的代表品,比如,现在是吃米还是吃面?是吃粗粮还是吃细粮?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是用手机还是用座机?是用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是乘公交车还是开小汽车?孩子们是读大学还是读小学?教育支出占多少?燃料费用占多少?读书费用占多少?国家统计局选出三百多种代表品,把这种代表品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的价格折算成物价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这就是我

4、们所说的官方的物价指数。如果今年 100 元钱只能买到去年 90 元能买到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说物价指数上升了 10,也就是今年的 100 元钱值去年 90 元。当物价指数上升时,货币就开始贬值了。为什么?因为今天钱不值钱了。昨天猪肉是 5 元钱 1 斤,今天是 10 元钱 1 斤;去年白菜是 1 元钱 1 斤,今年 3 元钱 1 斤;去年大葱 1 元钱 1 斤,今年 35 元 1 斤。所以,政府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中国的物价水平降下来。经济学研究的是物价是怎么升上去的。找不到升上去的原因,就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物价怎么突然一夜之问就升了?为什么是从食品价格开始,从猪肉的价格、粮食的价格、玉米的

5、价格、饲料的价格一点一点升上来的?除此之外,我们看到食用油的价格、蔬菜的价格都在涨。买房不算消费它算投资也许有人会问,房价涨得那么高,为什么物价指数只有 7的增长呢?我们说,在物价统计时,没把房产,即把卖房的价格统计进去。为什么?因为买房不算消费,它算投资。买房和买股票一样,你有 10 万元买了房子,或者拿 10 万元买了股票,这都算投资。所以物价指数中不含房价,房价涨跌不计人物价指数。计人物价指数的只是房租的价格。石油价格也没有计人物价指数。因为石油属于能源,它的价格随着季节不断波动。我国有将近 50的原油需要进口,但统计时也没有把石油价格的上涨计算在物价指数内。所以,我们既没有把房产价格计

6、人物价指数,也没有把原油价格、成品油价格计人物价指数。否则,中国的价格指数表现得更高。你要保持去年的生活水平,你今年就要多花几百元,否则就维持不了去年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说,物价指数在向上升,通货膨胀来了。统计毕竟是统计,它反映的只是一个趋势。如果物价指数连续不断地上升,买生活必需品比去年支出就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相对就下降了。如果你的工资和去年一样,今年物价指数在向上升,你的生活质量相对就会向下降。13 亿人口中毕竟靠挣工资生活的人多,当物价水平上升的时候,很多百姓承受不住,他们的生活质量实际在向下降。所以,政府官员一定要想出办法来,妥善解决物价问题。百姓也希望政府能把物价压下来。让我们分析一

7、下,物价究竟是怎么涨上去的?涨价背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与生活相关的像粮食、蔬菜、玉米、食用油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涨得这么快,而那些工业品,比如说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耐用品价格涨得不快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地里种的粮食,生长期至少半年,可是我国耕地有限,如果把这块土地用来盖住宅建厂房,耕地就没有了。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在这块地上种的粮食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收获,打下的粮食还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吃,做成饲料才能养鸡喂猪。所以,谁都愿意挣快钱、挣大钱,愿意到城市去办工业,这是世界的普遍趋势。中国历来是非常重视农业的,俗话说“无农不稳”。国家千方百计保护农业,也千方百计

8、保证城市食物消费水平稳定。既要保护农民,又要保证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平衡。2007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 5015 亿吨,成为历史上第 4 个产量超过 5 亿吨的高产年;我国谷物类粮食自 2000 年以来的 8 年中,只有 2004 年是进口多了(进口减去出口叫净进口),其它年份我国粮食贸易都是顺差,自给率超过了 100,不存在依赖进口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过去这些年,我国并不缺少粮食。既然没有缺粮,那粮价怎么就涨起来了呢?相信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我国粮食构成中除了谷物,还有大豆和玉米。比如说,我国大米虽然自给率很高,大豆进口率却很高,有近 70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这时就由

9、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水平来决定国内大豆价格的走势。而玉米呢?由于石油价格猛涨,美国、巴西都用玉米生产乙醇来部分替代汽油作为燃料,玉米价格就会上升。再加上国内玉米生产成本呈逐年增加趋势,19952007 年总成本上升了一半,生产成本上升了大约三分之一,土地成本则上升了近三倍。由此形成了一个比价效应:就是大豆价格涨、玉米价格也涨,那大米的价格涨还是不涨?如果米价不涨,会伤害种米农民的利益,农民不再种大米,因为他们觉得不划算。这样一来,我国的大米就会供给不够了。如果大米的产量降低,那米价也会水涨船高跟着涨的。如果仅从国内比,还不算太大的压力。再从国际看,2008 年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上涨,泰国大

10、米的价格从每吨 355 美元一下猛涨到 760 美元,创了 20 年来最高点。美国农业部称,全球大米库存量将跌至 7520 万吨,创下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最低点,约为本世纪初的一半。于是世界银行甚至警告说,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连续6 年来的最高点,墨西哥、也门等 33 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而且有些国家已经发生动荡。我们可以看到,粮食安全多么重要。大米价格的高低影响甚巨,它已不是一个国家自己关起门来说“我国大米够吃,不用进口,米价不会涨”的问题。因为有一系列比价效应、关联效应,这会改变或者影响市场的心理预期。当我们搞清粮食涨价的传导机制后,紧跟着蔬菜、猪肉一系列涨价也就“顺理

11、成章”了。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都在涨,蔬菜价格能不涨吗?尤其是猪肉,喂养的饲料涨了,人工也涨了。有农民说,他不养猪了,因为养一头猪需要半年时间。买猪崽的时候就已经很贵,饲料也很贵,等真正卖出猪肉的时候,根本收不回本钱。索性我就不养猪了,我把这钱拿来炒股票,买股票赚钱。因为股市有赚钱的“例子”,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实业,都愿意去炒股,或者去做点别的生意,或者出去打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 2007 年物价涨的速度非常快。那为什么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这些商品的价格不涨反跌?因为它们是大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只要一开机器,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它们可以批量生产,只要原材料充足,一开机器就会

12、批量生产出来。所以,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成本低、竞争激烈。你要是涨价,我这儿降价,你就卖不出去。这就是中国今天物价水平的现状。稀缺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越来越贵,大工业化生产的东西价格却上不去,所以才表现为物价指数没有这么高。概括起来说,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蔬菜、食用油、煤炭、电力、自来水、天然气,这些东西的价格必然上涨,因为土地资源稀缺,矿产资源不可以再生,而且这些消费没有弹性。在“”期间温总理说,希望我国的物价指数 2008 年保持在48的水平上。为什么说这个数?这里就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物价指数在 5以下时一般消费者都能承受,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规律。物价指数 5,只要和银行存款利率大体持平就行了。但物价指数一旦超过 5,所有人都不愿意存钱。为什么?物价指数 7,银行存款利率 414,中间差了近一半。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的钱是越存越少,出现了负利率。怎么办?政府只能千方百计把物价指数压下去,至少跟银行存款利率相等。政府在宏观调控上下大力气,既要保护农民,又要保护城市弱势群体,要避免一系列问题传导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