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1358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PR现场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安之路本安之路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潞安集团常村煤矿 PCPRPCPR 安全体系建设纪实安全体系建设纪实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是我国首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1985 年建矿,1995 年投产。现有员工 6400 人,生产能力 700 万吨、年销售收入 34 亿元。企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装备、管理、培训并重原则,自 2006 年开始,按照集团公司部署,构建“369”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连续四年实现事故为零。进入 2009 年以来,认真贯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建设安全保障系统的要求,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安全防护、应

2、急救援 “PCPR”新型安全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源头预防源头预防”狠抓源头预防,消除事故隐患,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根本所在,常村煤矿重点通过五个途径实现了超前防范,源头治理。一是树立本质安全的理念一是树立本质安全的理念。认真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始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安全第一、绝对第一、安全致胜的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全面强化了企业的安全意识,系统提升了干部员工的安全理念。二是培育本质安全的队伍。二是培育本质安全的队伍。通过思想教育提升队伍安全意识,通过员工培训提高队伍安全技能,通过建设教育

3、基地,营造本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6S管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通过红线管理,让不安全的干部退出管理岗位,让不安全的员工退出生产过程,从而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三是提升本质安全的装备三是提升本质安全的装备。坚持优先安全投入,不断提升安全装备。对主通风机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电网波动对风机运行的影响;对局部通风机实行双风机双专电自动切换,提升了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对供电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减少了无计划停电事故;对主副井提升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消除了提升系统隐患;对综采装备进行能力升级,液压支架由4800型、5600型更换为7000型,增强了支架初撑撑力,减少了顶板事故的发生。四是四是创造本

4、质安全的环境创造本质安全的环境。变高瓦斯为低瓦斯,建立立体抽采系统,采取边掘边抽、采前预抽、裂隙带抽采、采空区抽采等多种方式,实现抽采达标;建立了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勘探、超前物探、超前钻探四道防线,从源头消除了水灾隐患;将井上下辅助运输轨道全部完成了重轨改造,减少了运输事故发生。五是五是构建本质安全的机制构建本质安全的机制。建立瓦斯预警预控机制,将瓦斯报警浓度由规程的规定值一律下调 20%,使瓦斯超限由原来的每年数百次降低到 2009 年的一次,从源头消灭了瓦斯事故隐患;建立危险源辨识机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辨识,动态防范;建立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对事故隐患实行“三查五定”,随时清除生产中出现

5、的不安全因素。“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如果说,源头治理是保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的话,那么过程控制就是它的第二道防线。常村煤矿在构建这一道防线中,主要通过三个手段进行过程控制。一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过程控制。煤矿生产环境恶劣,条件复杂,技术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严格执行“三大规程”,用规程措施来保障安全。其次是狠抓技术创新,生产过程中,总有一些相对薄弱环节容易发生事故。在综采工作面,端头是支护的薄弱环节,通过研制端头副架,减少了冒顶事故。在掘进工作面,超前支护是个薄弱环节,通过小改小革,发明超前逼帮装置,杜绝了片帮事故。再次是狠抓员工素质提高。由班组织岗位练兵,由队组组织技能训练,由科室组织专业

6、培训,由矿上组织技术比武,通过上下联动,共同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二是通过管理手段进行过程控制。坚持推行正规有序作业,防止由于生产过度波动和无序作业发生事故。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不断提升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等专业质量水平,增强了质量保障能力。坚持推行岗位作业标准化,规范员工作业行为,确保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减少“三违”现象。坚持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行四四二结构工资,将查隐患、查“三违”等各项安全工作作为首要工作,进行量化收购,充分调动了干部员工抓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通过监察手段进行过程控制。加强了安全监察机构,充实了安全监察人员,健全了安全监察机制,完善了安全监察制度,围

7、绕生产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察,针对采、掘、机、运、通各个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察。严格进行事故控制,坚持进行安全问责,对于出现“三违”和事故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经济处罚、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确保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安全防护安全防护”安全防护体系是矿井抗灾和人员避险的硬件基础,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可以大大减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09 年 12 月,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井下避险系统建设进行了新的部署。常村煤矿高度重视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紧密结合本矿实际,构建起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紧急避险 “六大安全系统”。一是升级了一是升级了监测监控

8、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建成先进的千兆以太环网工业信息平台,完成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西坡主扇电控系统、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等工控子系统的集成,建立短信报警功能,实现了信息共享,确保矿井现场监测准确、传输可靠、监控有效。二是完善了二是完善了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将人员定位系统与员工考勤系统进行对接,确保地面生产调度、安全调度、通风调度等指挥系统能够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和准确位置。三是三是建立了压风自救系统。建立了压风自救系统。沿压风管路每 50 米预留一个应急供风接口,覆盖井下所有巷道及采掘地点。四是四是建立了供水建立了供水施救施救系统。系统。利用矿井静压供水系统,沿巷道每 50 米预留一个

9、应急供水接口,确保所有巷道及采掘地点全覆盖。五是五是完善完善了了通通讯讯联络系统。联络系统。形成了调度通讯系统、无线小灵通系统、应急救援紧急广播系统等三套通讯系统。六是六是建建设设了了新型新型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先在北三采区建设了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等新型防护系统。在采掘面顺槽安设了救生舱,在流动人员较多的区域建设了临时避难峒室,在采区人员集中区域建设了永久避难峒室。新型防护系统的建设,可以满足采区所有人员的避险需要。永久避难硐室可以容纳 80 到 100 人,具有防爆密闭、氧气供应、空气监测、二氧化碳吸附、空气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通讯

10、联络、食品饮水供应等功能,并且可以通过直达地面的救援钻孔获得新鲜空气、电力供应、流食供应,进行通信联络。由此形成了永久避难峒室的三级防护体系,一是当外部供水、供电、压风、通讯保障等系统没有受到破坏时,室内人员可以依靠原有的系统维持生存。二是当外部保障系统受到破坏时,室内人员可以依靠室内的自身储备,维持 96 小时的生存时间。三是可以利用通向地面救援钻孔维持生存、等待救援。临时避难峒室设计容纳 40 人,除没有直达地面的钻孔外,其它功能与永久避难峒室基本相同。采掘工作面设置的救生舱每台可以容纳 8 到 12 人,具有两级防护功能,一是当供电、压风、通讯等系统没有受到破坏时,舱内人员可以依靠外部保

11、障系统维持生存。二是如果事故破坏严重,与救生舱对接的各种系统中断时,舱内人员可以依靠救生舱的自身储备,维持 96 小时的生存时间。新型防护体系建立后与原有的供电、供水、压风、通信、监测监控等系统完成了对接,增强了矿井的整体抗灾避险能力力。“应急救援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是保障矿井安全和员工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常村煤矿通过完善五大应急救援体系,确保避险抗灾科学、快速、有效。建立预案保障体系。建立预案保障体系。矿井灾变计划和事故预案体系囊括井上下各种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既涵盖了重大灾害处理计划,又包括了零打碎敲事故应急预案,既涵盖了生产安全,又包括了社区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应对群体事件等各

12、种专项预案。预案上下联动,分级响应,定期修订,及时调整,随时补充,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从而构建起全面性、立体性、动态性、实效性的预防体系。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建立组织保障体系。逐级完善组织机构,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快速响应,提高应对灾害事故处理速度。成立了兼职矿山救护队,做到配置标准化、管理军事化、技能专业化,增强了应急救援实力,确保指挥有力、协调到位、施救有效。建立智能决策体系。建立智能决策体系。开发了矿井灾害破坏性分析与应急救援专家系统,可以为矿井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正确的决策建议。 建立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物资保障体系。在井上井下配备了专用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储备了充足的设备、

13、材料、工具、器材等应急救援物资。首创了风井防爆盖灾后快速复位技术,成功研制了集发电、压风、通讯、监测监控、食品供应、饮水共应等功能为一体,并能够为井下遇险员工提供生命保障的应急抢险车辆,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建立急救保障体系。建立急救保障体系。在井口设立医疗室,在井下设立急救站,在所有采掘工作面配备了应急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对全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使职工受伤后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可以有效防止伤情扩大。PCPR 新型安全体系的创立,是常村煤矿在安全管理上的积极探索。它推动了企业的安全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构建和谐的社会责任。随着 PCPR 新型安全体系的深入推进,常村煤矿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必将再次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