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音乐填空名词解释题文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300635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艺术音乐填空名词解释题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前儿童艺术音乐填空名词解释题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音乐填空名词解释题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音乐填空名词解释题文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 岁)前符号阶段、 (2-7 岁)符号运用阶段、 (8 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

2、物体一起移动动作。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33-4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b1。44-5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c2。55-6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d2。6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

3、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

4、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1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

5、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5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1幼儿园

6、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

7、性质。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简答题: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

8、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四、论述题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 “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 “内容” 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2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

9、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