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0343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课程细目(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学科课程横向细目表数学学科课程横向细目表七年级七年级数学学科课程横向细目表数学学科课程横向细目表一、课程细目综述一、课程细目综述本课程细目适用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编写时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对于 部分章节和课时做了小幅度的变化和更改。课程细目主要分为“学习领域”“课标要求”“课时要求”“教学建议”四个子栏目对教学应 该完成的任务进行了阐述。其中课标要求选自课程标准,课时要求中的内容主要依据教科书中设计的内容,而教学建议是依据以往个 人教学经验、学生认知基础水平和其它版本教材而写。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细目采取了分学年、学期不同时段撰写,便于

2、教师教 学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的纲目。二、课程细目二、课程细目 (七年级)(七年级)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结果目标等级结果目标等级过程目标等级过程目标等级领领 域域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课时要求课时要求 了解了解理解理解掌握掌握运用运用经历经历体验体验探索探索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有理数的产生背景; 有理数的认识;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有理数的分类. 可以介绍有理数的产生历史(参见 人教版),重现有理数引入的必要 性,理清有理数可以按照两种方法 分类.会画数轴; 数轴上点表示数; 数数 与与 代代 数数 数数 与与 式式 对对 应应 教教 材材 第第 2 2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

3、示有 理数.认识有理数和数轴上点的 对应关系. 明确数轴的三要素,体味数轴在表 示有理数中的直观作用,初步接受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够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 的大小. 建立数轴后,由于数轴上的数是有 序的,从而可以用数轴上表示有理 数的点的顺序关系规定两个有理数 的大小: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 的点表示的数大. 让学生知道正数 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 切负数.相反数的定义,会求一个 数的相反数; 4.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 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 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 方法,知道a的含义 (这里 a 表示有理数).绝对值的定义,会求一个 数的绝对值; 教学中注意引

4、导学生发现互为相反 数的两个数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 在数轴上表示两个相反数给出相反 数的几何解释;通过数轴表示两个 相反数,抽象概括出绝对值的意义; 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 相等.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和法 则; 5.掌握有理数的加法,理 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 算.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注意引导学生从算数求和的运算, 过渡到有理数求和的运算,从而建 立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是求两个有理 数的和.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从三 个方面进行总结: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和一个数与 0 相加, 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类讨论的思想. 加法法则实际上是将有理数的加法 转化为已经熟悉的非负

5、数的加减运 算. 原有的运算律仍然成立.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和法 则; 章章 和和 第第 3 3 章章6.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味有理数减法 法则的由来,体会小学减法运算和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区别. 让学生 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先将减法变成加法,再做加法运算.混合运算时要按照小学所学的运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算顺序.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过 程,体会有理数乘法的意义; 7.掌握有理数的乘法理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能 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会用 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运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味有理数乘法 法则的由来,注意书

6、写的规范性.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基本 步骤:先定号,再定绝对值. 原有 的乘法运算律仍然成立.经历探索有理数除法的过 程,体会有理数除法的意义; 8.掌握有理数的除法. 掌握有理数除法的法则, 会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 除法运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味有理数除法 法则的由来,体味有理数的除法是 有理数的乘法的逆运算,有理数的 除法就是要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 混合运算时要按照小学所学的运算 顺序.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 理数的乘方运算; 9.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理 解乘方的意义.会用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 数的乘方计算. 明确幂、底数、指数三个基本概念, 指明乘方是一种运算,a 的 n 次方

7、和 a 的 n 次幂相同的道理;教学时 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幂的符号规律.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 的混合运算顺序; 10.简单的混合运算(以 三步以内为主). 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发展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小学学习的内容联 系十分密切,教学时可采用类比教 学的方法,及时弥补学生有关缺漏 知识. 养成学生按照高级运算到低 级运算的习惯. 在进行有关运算时,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尽量灵 活运用运算律,选择合理的运算途 径,简化运算.理解科学记数法;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 值大于 10 的数; 11.掌握科学记数法.了解近似数. 会按要求取 近似数. 近似数是小学中已经了解的内容, 教学时

8、,可以在复习基础上进一步 介绍精确到哪一位的做法12.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 解决简单的问题.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 单的问题. 补充内容,教学时可以参考其他版 本教材,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 的意义,知道用字母可以表 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数量关系的过程,初步建立 符号意识;经历观察、发现、 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 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13.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 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 表示数的意义.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 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分别感受 用字母能够描述数、数量关系

9、和变 化规律一般而又简明的表达出来.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经历列代数式的 过程,使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具 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结合挑战自 我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 想,问题可放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敢于质 疑,敢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 力. 同时应注意学生代数式书写的 规范性.数数 与与 代代 数数 数数 与与 式式 对对 应应 教教 材材 第第 5 5 章章 和和 第第 6 6 章章14.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 示.了解代数式的意义,能分 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并用代数式表示,能用语言 文字叙述代数式,解释一些 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 何

10、意义; 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列代数, 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依据现实问题 列出代数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 够根据代数式,赋予现实背景或几 何图形. 通过具体问题概括代数式 的概念,并作为了解层次的内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的 过程,发展符号意识;体会 数和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 量关系的重要工具. 列代数式要本着“先读先写”的基 本原则. 要注意代数式和等式、不 等式之间的区别.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 会求代数式的值; 经历代数式的值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应 用,感受代数式求值的转化 思想; 15.会求代数式的值;能 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 找到所需要的公式

11、,并会 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用代数式表示. 通过代 数式的值,感受模型思想.教学中,可选用富有挑战性和现实 结合紧密的问题,引导学生先列出 代数式,再代入具体数值求值;明 确求代数式的值的基本过程:一代 入,二计算,计算时按照代数式指 明的运算顺序进行.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知道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 关系和变化规律可以有不同 的表示方法; 16.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 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 常量、变量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感受数量 的变化过程. 用丰富的现实实例,让学生感受两 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并将其中 一个量用含有另一个量的代数式来 表示,进而概括出常量与变量

12、的概 念. 常量与变量不应脱离实际背景 而随意定义,尤其不能由列出的代 数式来说谁是变量、谁是常量.了解函数、函数值的概念, 会由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经历函数抽象的过程,获 得函数的感性认识,了解函 数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17.结合实例,了解函数 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 举出函数的实例.培养符号意识和模型思想. 说一个函数时,应具体指明谁是谁 的函数. 强化给定一个自变量的值, 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值,即有一个 x,就会有一个相应的 y. 不能把函 数定义理解成当 x 变化时,y 就随 之变化. 如函数 y=1.进一步明确变化过程中的 变量与常量; 18.能结合图像或表格对 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

13、关 系进行分析.体味函数是刻画现实数量 关系的有效模型. 教学中,应该选用不同方式给出的 函数,如列表、图像和表达式等, 让学生体会函数的广泛应用和灵活 方式.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 式的概念. 能说出单项式的 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 次数,项的系数和次数; 19.理解整式的概念.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观察归 纳概括能力. 概念较多,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 进行区分和对比,说明不含加减的 整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 字母也是单项式;含有加减的则是 多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具有相对性, 注意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 的系数和次数学生容易混淆.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两 个

14、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0.掌握合并同类项.感悟分类和转化思想.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同类项 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 的指数相同). 合并同类项的原理 是逆向应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帮助学生总结合并同类项的基本过 程:一找(同类项),二换(加法 交换律,交换位置),三合并. 非 同类项不可合并.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算理的应用; 21.掌握去括号的法则.感悟转化思想. 通过一个问题两种列法,总结去括 号的法则,让学生明确去括号是一 种恒等变形,去括号后与原式子的 值相等,去括号的目的是合并同类 项后,使得代数式表达更简洁.22.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 法; 23

15、.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减理解通过去括号、合并同 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时,应特别 学会合理的添加和去掉括号. 应当 指明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法运算.能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化 简多项式并求值. 后合并同类项.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探索等 式性质的过程,理解等式的 基本性质; 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 行变形; 24.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推理意识. 给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现实情境, 引导学生用合情推理,发现和理解 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用几何图形 解释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应让学 生灵活地应用等式基本性质进行变 形.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 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 程的解;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经历估计一元一次方程解 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 25.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方 程的解的概念.经历用不同方法建立一元 一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体会 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实例,首先让学生体味一元一 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 有效模型,体味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问题的优越性;其次归纳一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