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0261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答(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与练】2016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及难度美好生活的向导1、2、21(1)(难)百舸争流的思想3(中)、4(中)时代精神的精华5(中)探究世界的本质6(中)、7(中)、21(2)(3)(中)把握思维的奥妙21(2)(中)求索真理的历程8(中)、21(1)(难)、21(3)(中)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9(中)、10、11、23(2)(中)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中)、13(中)、22(2)(中)、23(2)(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4(中)、15(中)、22(2)(中)、23(2)(中)创新意识

2、与社会进步16寻觅社会的真谛17、18(难)、19、21(1)(难)、22(1)(2)(中)、23(3)(中)实现人生的价值20(难)、21(1)(难)、22(1)(中)、23(2)(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2015 大连测试)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向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解

3、析:D 世界观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具有指导但非决定作用,A 表述错误;材料主题在于预言对措施的重要性即世界观对方法论的重要性,故选 D。B、C 不为材料所反映。2.(2014 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哲理数学”创立于本世纪初,核心是对立统一的量化研究方法,即定性与定量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它既区别于以往数学单纯的定量研究,又区别于以往哲学单纯的定性研究;既能让数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中医理论等领域,又能使哲学对事物的联系、变化、矛盾的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这说明(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B.具体科学与哲学的有机结合能推动具体科学发展到最高境界C.哲学是科学的科学,能为具体

4、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解析:D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选项 A 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是具体科学领域;选项 B 错误,具体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过程,没有最高境界;选项 C 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选项 D 说明了具体科学的重要性,符合题意。3.(2014 渭南二模)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

5、取和不现实的 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A.B.C.D.解析:D 该题认为幸福应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正确的和现实的,错误;该观点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正确;该观点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正确;该观点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错误。4.(2014 黑龙江重点中学质检)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

6、上帝的无穷创造力。”这一观点属于( )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 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创造宇宙,也可以认识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否认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辩证法,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智慧的产物A.B.C.D.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的认识。题干观点揭示的是世界本原问题而非是否可知问题,不符合题意;不选,“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智慧的产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中罗马教皇的观点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承认了上帝的存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5.(2014 乌鲁木齐一模)“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从马克思

7、的这一论断可以看出(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哲学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由客观的物质要素构成的A.B.C.D.解析:B 物质的力量是指实践的力量,马克思的上述论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强调世界的物质性,与材料主旨不符。6.(2014 郑州模拟)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由此可见(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

8、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A.B.C.D.解析:B 此题适合用排除法即排除那些表述错误的选项。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排除;规律是客观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排除。符合题意,故选 B。7.(2014 太原模拟)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 45 度到 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9、 )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良好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解析:A “讲方法、重技巧”是按规律办事的体现,A 符合题意;B 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良好精神状态,C 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要“讲方法、重技巧”,而非总结出经验和方法,D 与材料不符。8.(2014 南昌三模)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主客

10、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基于实践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B.C.D.解析:A 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9.(2014 长沙模拟)荣获美国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的三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称为Nitella 的细长的藻类中的巨大乌贼轴突(squid axon)能帮助他们分析与运动相关的蛋白,以及沿着细胞内部骨架移动的蛋白。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新型细胞骨架马达蛋白驱动蛋白,这

11、种蛋白能沿着称为微管的细胞骨架移动。这些工作揭示了分子机器是如何帮助细胞移动和肌肉收缩的,也指出研发新的心脏疾病和癌症潜在药物的方向。这说明( )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 只有不超出认识的范围,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自在事物的联系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A.B.C.D.解析:A 材料强调了相关要素的联系,强调联系的客观性,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不能体现人的能动性,排除;通过研究,发现了事物内部的客观联系,体现了。10.(2015 武汉模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劳动

12、力人口下降,我国开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体现了( )A.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认识是在曲折与反复中发展的C.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D.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D 政策与实际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A、B、C 不符合题意,D 正确。11.(2015 武汉模拟)这是一则列入教科书的工业设计案例:“面包机出口价 4 美元,煮蛋器 3 美元,通过工业设计把两种功能合成在一台设备中,原理没有改进,成本没有增加,出口价立刻上升为 12 美元。”从哲学角度看,实现利润倍增的秘籍在于( )A.注重联系,系统优化,追求综合效益B.立足现实,解放思想,

13、不断适应变化C.舍弃传统,批判创新,变革思维方式D.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赢得竞争优势解析:A 通过功能组合,实现产品增值,体现了 A;市场并没有变化,B 与材料无关;C犯了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2.(2014 太原二模)“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该思维方法蕴含的哲学智慧有( )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凡事从坏处准备必然能收获最好的结果 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事物变化发展的预见性 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A.B.C.D.解析:A 观点错误;观点过于绝对;“有备无患”体现了

14、;争取最好的结果、把握主动权等,体现了。13.(2014 银川模拟)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B.C.D.解析:A 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超级病菌”的出现,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同时也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符合题意。抹杀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对辩证否定观的曲解,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

15、展和上升,而不是简单的回归。14.(2014 南阳模拟)人们在吃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这样的饮食方式有损健康,因此,人们又开始喜欢上了粗粮,远离了细粮。虽然粗粮确实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益于健康,但是人们如果过量食用,也会损害健康。这说明( )真理只要向前多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存在着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条件的A.B.C.D.解析:B 粗粮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益于健康,但是过量食用,也会损害健康,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变成谬误,正确;粗粮和细粮作为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正确;与题意不符。15.(201

16、4 南阳模拟)“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而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是一种耐寒锻炼的方式。但是,秋季气温变化大,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控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这说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促进事物的质变 应在共性中把握个性,注意分析事物个性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重点把握主要矛盾A.B.C.D.解析:C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适合多数人群,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