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 语文笔记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00216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级版 语文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升级版 语文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升级版 语文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升级版 语文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升级版 语文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级版 语文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级版 语文笔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二(2010-7)语文复习笔记整理 一、题型 1 不定项 10*10(十题十分) ;关于文学常识 2 名词解释 5*1;一般在课后解释 3 简答题 5*3;一般是艺术特色,讲过的课文中出题 4 阅读理解 6*10;文言文可能是夫妻珍藏而在战乱中被焚被劫的大批宝贵的金石书画总之,一场战乱,一场浩劫,国家的、自己的美好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她也被沉重的悲愁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她仍然不能忘记,仍然深深地烙印在心坎上,仍然要努力寻觅回来。寻觅的结果怎样呢?“冷冷清清”是词人度外界环境的感受,国如此,家如此,眼前的风光景物也如此,现实的一切都是“冷冷清清”的。“凄凄惨惨戚戚”又加重一层,着重描写词人的

2、心境;由国家衰微和身世飘零所引发的孤独、凄凉、冷漠、哀愁,全都在这六个字所造成的氛围中呈现出来。总之,这首词起调十四个叠字既未写悲愁,也未写眼泪;但却蕴含了社会人生无穷无尽的酸甜苦辣,令人不忍卒读。 其次,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进程上使用了点染法,其次,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进程上使用了点染法,“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起点,接着以一起点,接着以“冷冷清清,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凄惨惨戚戚”对环境和心境加以重笔渲染,一层进逼一层,而丰富的感情内容又深蕴不露,对环境和心境加以重笔渲染,一层进逼一层,而丰富的感情内容又深蕴不露,呈现出别具韵味的含蓄之美,烘托出强烈的哀怨悲愁气氛。呈现出别具韵味的含蓄之美,烘托出

3、强烈的哀怨悲愁气氛。同时,在语言运用上,每一个字又都是从生活口语中提炼出来,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也没有扭捏作态,具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美。最后,在音韵安排方面,依照传统音韵学分析,十四个叠字中,除“觅觅”外,其余十二字的声母全属齿音;除“惨惨”外,其余十二字的韵母全属齐齿呼韵母,读来有一种微弱呻吟的沉重感觉,这种声情紧密地配合了女性深悲大痛的文情。由此看来,十四个叠字无论从情感内容还是从语言形式分析,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的确可为词家叠字之法。 4沈园二首故事:沈沈园园故故事事一处私人花园,经历如此岁月沧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为一则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 钗头凤

4、。 南宋诗人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公元1151 年(南宋绍兴二十一年)春,也即 陆游与爱妻唐琬被迫分离七年后在此邂逅重逢。当时,陆游已从母亲之命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改嫁绍兴名士赵士程。唐琬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在沈园置酒肴相待陆游。两人在共叙离别情愁之时,陆游感慨万千,心如刀割。临近分别时,陆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将满腔悲愤,提笔在园壁上题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

5、琬见词衷肠寸断,不禁泪下,回到家中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我 解脱,悲不能自禁,遂提笔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诗文中,唐琬尽情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幽思成疾的境况。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园开放之日,必入园中凭吊。在唐琬逝去40 年之后的一天,陆游

6、再一次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又作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 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79 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年至 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陆游一生留下了大

7、量的诗篇,但在同一地点写下如此众多诗歌的并不多见。正因为这些催人泪下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诗篇,人们不仅将沈园作为怀念诗人的纪念地,而且还将沈园作为执著爱情的寄托。人们现在所以到沈园,除欣赏古典园林之外,更多的是去那里感受人世间的美好爱情,沈园实际上已经成了绍兴的爱情主题公园。 作作品品鉴鉴赏赏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

8、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 “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 ”,

9、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45好了歌及曾士

10、隐注解好了歌 作者: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好了了歌歌解解 作者: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

11、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2、好好了了歌歌解解赏赏析析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唱 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 “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 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 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

12、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 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 “忽荣忽枯、忽丽忽朽 ”(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

13、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 ”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指的是贾雨村等人;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内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不加以解释就无法通。如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指的是贾环,有什么根据?书中写贾环之父贾政,是与赵姨娘所生之子。贾政教子以正统封建教育方式自居,认为他的教育有方,而 红楼梦中所写贾环奸诈异常、狡猾险恶。为衰败后的贾府迫使贾环走上当强盗之路写

14、下伏笔。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是指妙玉,书中所写妙玉愤世嫉俗,带发修道,而内心不正,在 “四大家族”衰败之后,被迫流落烟花巷,又为世俗所不容。结果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而红楼梦中“世难容”词曲为妙玉最后流落烟花巷写下最大伏笔。总之好了歌和甄士隐解注 好了歌是作者曹雪芹对整部红楼梦故事开头和结尾作出了简单的交代。而脂砚斋批语对研究 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应该盲目信从。 由于红楼梦充满了原作者 宿命的因果报应思想。我们从

15、好了歌中的 “好”就是“了”和食尽鸟投林 中“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等等词句中可以看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最后的结局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所以 红楼梦的结尾相当悲惨,对封建社会的专制有较大的讽刺意义,由于不利于当时 的封建统治。结果有学者认为 红楼梦中的后半部分是被脂砚斋删除的。 他只能借助于机智的语言去重复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虚无广义滥调和断绝俗 缘(所谓“了”) 、便得解 脱(所谓“好”)的老一套宗教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 的极端愤懑和失望。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先陷入了唯心广义的迷津。 仿仿好好了了歌歌 仿红楼梦好了歌 人人都晓贾府好, 只有宝玉不满了

16、。 痴心妹妹从此逝, 人生乐趣早没了。 人人都晓贾府好,只有宝钗心烦了。 金玉良缘今何在, 夫妻一场白做了。 人人都晓贾府好, 只有凤姐麻烦了。 李代桃僵真妙计, 谁知宝玉心凉了。 人人都晓贾府好, 凤姐妙计又来了。 起死回生何难哉, 金玉良缘又来了。 6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争议一,爱情主题说。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二,歌颂说其二,歌颂说;其三,双重主题说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2010-6-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