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00203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及策略内容提要: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等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语文教学必须把“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一切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个体差异,大体上可分为学习心理差异和认知差异。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个体差异是客观现实,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针对其差异施之有效的策略。本文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差异、认知差异加以分析,并阐述了激情、意志磨练等心育策略及质疑、解疑、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以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语文学力水平,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开辟了新径。关键词: 个体差异 策略一、问

2、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就必须把“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一切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而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多样,就语文学习而言,小学生的性格、动机、学习风格、语言能力等个体因素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近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行为对于同一刺激,个人的反应常常不同。而这种不同就是由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全方位地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学力水平,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真分析并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实之有效的策略。二、语文教学中个体差异的表现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 “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如性格差异,动机差异;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如学习风格差异,语言能力差异” 。(一)性格差异。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表现于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尽管性格的具体表现千差万别,但心理学家还是力图找出其间的共性,如将性格类分为十六种

4、。其中对学习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差异。有调查结果显示,外向学生热情开朗、乐于表达,与教师、学生能进行良好的接触沟通,因而能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促进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内向学生多沉默寡言,自我封闭,他们也许能默记单词语法,但运用语言的能力却很不理想。因此总体上看,在语文学习中,外向的学生比内向的学得更快、更好。(二)动机差异。作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动机具有激发行为、定向行为、维持行为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动机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很多语言学家都再三强调动机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生会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主动进取的学习

5、积极性,从而不断促进语文学力水平的提高;学习动机水平低,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往往不能克服困难,不能保持较为持久的注意力,导致成绩不理想。(三)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指人们察觉、概括、组织及回忆信息的方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独立型的学生更注重课堂内外知识的比较,更注重拓宽知识面,他们往往能结合课文背景领会知识,能参照他人的观点而形成自己的见解,能在与他人交往中体现出较强的语文能力。而非独立型的学生则相反,尽管他们也能充分消化教师所教的点滴知识,但其理解只是片断式、局部性的,尚不能形成整体的观念,由于过分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语文

6、学习中所显示出的结果自然不同。(四)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达成学习目标的个性心理特征。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其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以及归纳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好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对新的知识能迅速记忆并转为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结构能清晰明了,对文章的意义能准确理解,他们还往往能将意思相近的词、句、篇等,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形成能力;而语言能力弱的学生则表现出更多的负面特征。小学生在小

7、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还可分为学习心理差异和认知差异。学习心理差异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如能力、兴趣、情感、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心理差异导致学生认知差异,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三、实践与探索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这也就表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现实。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寻求一条能较好地处理个体差异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中,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实施之有效的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消除心理障碍,缩小认知差异,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期学习目标达成度

8、的显著提高。(一) 、施之有针对性的心育策略,消除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度不高,缺乏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以及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意志力薄弱等方面。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的学生,会表现为大胆、敢为,具有为取得成功而表现的坚持力,且善于积累,自信、积极进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情趣,进行意志力磨练,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消除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行之有效的心育策略。1、转变角色,平等对话,搭设情感桥梁,培养学生学习情趣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没有情趣,学习就难以成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从情入手,从趣

9、着眼,丰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良好情趣,是转化学生消极情趣的前提性策略。和谐的课堂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意识,来自于教师对事业和学生的爱。教师富含情感的手势,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学活动,将与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对话” 。在浓浓的情感的推动下,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将被唤起和强化,学生与教师将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情与景交融,从而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圆满实现学生素质与语文能力的提升。现代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属性,推行并强化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素质教育的理论之一是强调人格和创造力的塑造和培养。它客观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

10、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必然会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注入教学活动之中。冷冰冰、刻板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必然被热情洋溢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取代。而这种取代的发生,客观的要求必然是教师把情感带入到课堂教学中。绘声绘色的语言,变化多姿的手势,丰富热情的表示,无一不激发着学生的情感,传达着这样的信息:“课堂既是知识的圣地,也是学生的乐园” 。教师在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激发着学生的情感,感染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消除了与教师的隔膜感,从而产生亲切感和责任感。学生就在这和谐有序的课堂中,兴趣盎然地、充满激情地汲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之间

11、的教学相长。2、意志磨练,有的放矢,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面对学习中出现的苦难、挫折甚至失败的教训,意志品质强的学生就能够以阳光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分析失败的原因后再次尝试以致成功,做事善始善终,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意志品质弱的学生,则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误所致,表现为面对困难,停滞不前,甚至退缩,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而悲观失望,心里压力极大,造成心理障碍。因此,针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出现的意志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实施意志磨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就如同在他们面前摆放一

12、面镜子,让他们能清楚地看到他人的长处,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形象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同时调动起孩子们的好胜心,让他们自觉与不自觉地去赶超榜样,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心上进的热情,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的行为。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介绍小榜样战胜挫折的感人事迹,如聋哑人周婷婷克服艰难险阻成为“十佳少先队员” 、 “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的事迹。利用学校、班级内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讲古今中外名人在逆境中奋起拼搏的故事:张海迪身残志坚被誉为“当代的中国保尔” ,贝多芬双耳失聪、穷困潦倒谱下月光曲 。通过树立榜样使学生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增添战胜挫

13、折的能力和信心。当学生自觉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并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其新的努力起点、新的成功台阶。“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逆境成才已被达成共识。布鲁姆认为学校教育必须考虑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其中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会频频遭受挫败,有的则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如何使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成才,这是教师不容忽视的课题。现实学习中,学生的心理张力和耐挫力使得学生难以面对逆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有意创设逆境以训练学生的心理张力和耐挫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沉着、冷静、明智、积极的意志品质,也是学生克服不良心理障碍,认真学习,

14、逐步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如开展“观察考评活动” ,通过考评检查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否调节自己的行为,做到善始善终的观察;“组字”游戏,考察学生能不能把难易结合的字都组合好。这些活动的设计从内容到要求均蕴含着“意志”磨练因素,是学生在参与中悟出学习上没有坦途。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这个道理。(二) 、 施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力水平1.激励性质疑、解疑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小学生学习语文个体差异,还表现在思维能力上。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思考,富于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向上,对知识孜孜

15、以求。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思维敏捷性、灵活性较差,课上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思维呈单一性。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对学生说:“最主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会产生创造意识。创造与思维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针对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过程中产生的思维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的激励性质疑、解疑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形成大胆质疑、勇于解疑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教师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质疑问难的片段,放手让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

16、力。师:请围绕描写“孔隙”一段的“是怎样小的小船呢?”这句话提出三个问题。生:“是怎样小的小船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写孔隙小?为什么要先写小船小?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生:为什么要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我以为只能提出三个问题,而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是我的老师。生:老师,我还想仿照这个设问句说一句话,可以吗?师:时时不忘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真值得我们学习。生:如果朗读的时候,想象当时作者过孔隙的情景,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师:让我们欢迎这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这几句话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断肯定、赏识,努力营造开放的质疑气氛,使思维呈弱势的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在思维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质疑,大胆地质疑,以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之在成为学习语言的探索者、实践者的同时,切实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缩小与思维活跃的同学之间的差距。正如美国学者鲁巴克所说,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新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2.实践性教学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