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99912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速度 V(m/S) v=S/t; S:路程,t:时间重力 G(N) G=mg; m:质量 ; g:9.8N/kg 或者 10N/kg密度 (kg/m3) = m/V m:质量;V:体积合力 F 合(N) 方向相同:F 合=F1+F2方向相反:F 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 F 浮(N) F 浮=G 物G 视 ;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 F 浮(N) F 浮=G 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 F 浮(N) F 浮=G 排=m 排 g= 液 gV 排; G 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 排:排开液体 的质量, 液:液体的密度,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

2、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定滑轮 F=G 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 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 F= (G 物+G 轮)/2,S=2 h, G 物:物体的重力, G 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 F= (G 物+G 轮)/n,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机械功 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 有,总功:W 总, W 有=G 物*h,W 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W 有/W 总100%功 W = F S = P

3、t 1J = 1N?m = 1W?s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 W,1MW = 103KW有用功 W 有用 = G h= W 总 W 额 =W 总额外功 W 额 = W 总 W 有 = G 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 W 总= W 有用+ W 额 = F S = W 有用 / 机械效率 = W 有用 / W 总=G /(n F)= G 物 /(G 物 + G 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功率 P(w) P= W/t; W:功 ;t:时间压强 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 p(Pa) P=gh :液体的

4、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 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Q(J) Q=mq ;m:质量,q:热值串联电路电流 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 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 R() R=R1+R2+并联电路电流 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 U(V) U=U1=U2=电阻 1/R() =1/R1+1/R2欧姆定律 I= 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 I= Q/t: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 W(J) W=UIt=P

5、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c=f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 3108m/s):波长 f:频率质量 m 千克 kg m=pv温度 t 摄氏度 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p 千克/米? kg/m?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 R=U/I电功

6、 W 焦耳(焦) J W=UI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 J/(kgC)真空中光速 3108 米/秒g 9.8 牛顿/千克15C 空气中声速 340 米/秒安全电压 不高于 36 伏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 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 F 1、F 2 的合力的公式: F 合=F 12+F 22+2F 1F 2cos F 12+

7、F 22 两个分力垂直时: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 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 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 G

8、;也可以等于 G ;也可以小于 G 。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 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m 1m 2 r 2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9、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 Nm / kg -112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Mm v 242 2=m r =m 2r =ma =mg 即 G 2=m r r T 由此可得:42r 3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M =GT 2 GM v =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r 天体的质量: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行星或卫星

10、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 =GM r 3,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 小。 42r 3T =GM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2GMT r =42,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 大。 =GM r 2,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g =GM GM =r 2(R +h ) 2GM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g 0=R 2 R 2 g 0 g =2 (R +h ) Mm 2 gR =GM 2R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 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 mg =G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

11、,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 代换式。 c 、v = GM =gR =7. 9km /s r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 = p (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t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 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 -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 t = V0 + a t S =

12、 vo t + 几个重要推论: (1)v t2 2 -v 0=2as 12 a t 2 (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 (2)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t= v 0+v t s = 2t 2v 0+v t 2 2 (3)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 匀速:vt/2 =v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 在 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3n2 2 2 2 V t 在第 1s 内、第 2s 内、第 3s 内第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n-1) 在第 1m 内、第 2m 内、第 3m 内第 n

13、 m 内的时间之比为 1:(-2- (-2) (n n -2-1) :1)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2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 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a :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 10.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 程 是初速度为 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V o (1)上升最大高度: H = 2g (2) 上升的时间: t= 2 V g o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

14、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 o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 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12g t V t = Vo -g t 2 V t 2 -Vo 2 = -2 gS ( S 、V t 的正、负号 的理解) s 2R =T t t =T =R=2f R 角速度:=2=2f 22v 42 向心加速度:a =R 2R =4f R T 2 2 Rv 2 向心力:F= ma = m=m R 2 42R= mR =42m f 2T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

15、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12g t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2 tan = V V yo vy = votan vo =vycot v = o +V y 22 vo = vcos vy = vsin tan= y x tan =2 tan

16、13、 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是 F 与 s 的夹角) (1)力 F 的功只与 F 、s 、 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14、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 k =12mv 重力势能:Ep=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 1212mv 2-mv 1 22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 公式: W 合= E k = Ek2 E k1 = 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 1 +1212 mv 1=mgh 2+mv 222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