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99733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铜工业加工贸易的成因及对策诠释 中国铜工业主要从事的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国国内八大铜冶炼商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云南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烟台鹏晖铜业公司,他们同时是中国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商,也是中国铜冶炼厂采购小组 CSPT 的成员。1 铜工业概况全球铜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铜矿储量约 87%分布在十个主要国家当中,其中智利储量就占据全球储量的近13。我国进口的铜精矿主要来自蒙古、南美和澳洲等铜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取代美国

2、,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预计 2007 年消费量将达到 450万吨,其中国内阴极铜生产可达到 260 万吨以上,而其中依靠国产铜精矿生产的只有不到 80 万吨,其余的铜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2006 年黄石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亿美元,位居湖北省第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其中进口贸易达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出口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黄石进出口贸易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占到了 55%以上,其中又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智利进口铜精矿和新冶钢从智利进口铁矿砂为主。根据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计划科了解到的情况,冶炼厂阴极铜生产备料来源比例大体如下:10%自给;30%国内购买;60%进口。据中华人民共和

3、国黄石海关统计,2006 年湖北省共进口铜精矿万吨,价值亿美元;进口企业高度集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一枝独秀:2006 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共进口铜精矿万吨,同比下降%,价值亿美元,同比上升%,分别占湖北省全省进口总量和总价值的%和%。2002-2004 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全省进口铜精矿的唯一企业。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口铜精矿,经冶炼生产出阴极铜,通过质量认证体系验证合格,再经由其子公司上海金兆外贸有限公司出口到伦敦交易。实质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事的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从中赚取加工费铜精矿供货商向冶炼厂支付的费用,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年来,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

4、工贸易却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伦敦铜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冶炼产能增长的速度高于矿山增长的速度,2006 年国际铜精矿市场开始由供应过剩走向短缺,致使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国家限制政策的接连出台对冶炼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中国铜冶炼行业加工贸易遭遇政策冷气流。2 国家政策出口方面:2004 年 1 月 1 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退说率由原来的 7%下调为 5%,并征收 5%出口关税;2006 年 4月 10 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关税由 5%上调至10%;2006 年 9 月 15 日起,取消阴极铜出口退税;2006年 11 月 1 日起,铜、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实施

5、 1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 年 1 月 1 日起, 2007 年关税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铜产品出口税率再次调整。进口方面:2006 年 9 月 15 日起,对进口铜精矿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7 年 1 月 1 日起,同产品进口税率再次调高。加工贸易方面:2005 年底,八部委下发通知,已将进口废铜或者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范围;2006 年 1 月1 日起,取消了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2006年 11 月 22 日起,不再办理阴极铜出口加工手续。3 问题分析通过案例描述部分我们知道国家政策限制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

6、一,我国国内铜产品需求量高,国内市场优先满足。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用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国内经济。铜工业自身的问题。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多停留在初级产品的浅层次加工上,这不利于我国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出台限制政策督促此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第二,环保需要。铜业属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类产业,尤其是前述加工贸易,其过度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外部性,增加社会成本,政府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限制。第三,国家财政状况。我们知道出口退税依赖于政府的财政状况。近几年国家连续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

7、使财政赤字上升,这时,取消铜加贸出口退税也成为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需要。国家出台的限制政策对铜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概括如下:正面影响:有利于促进铜业结构调整。国家限制的低层次加工贸易会迫使铜业加工贸易向高科技.纵深加工方向发展,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和深加工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铜冶炼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铜业若不及时革新,就会陷在政策限制的泥潭里。国家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铜业进行革新的动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十几亿新换了三号五号转炉,并将拆除落后的反射炉,引进先进的爱莎炉。负面影响:征收铜产品出口税和铜精矿进口税,使得铜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两次付费,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

8、时又由于加工费下滑,企业利润减少,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剧了铜冶炼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根据自己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所见所闻及对相关行业资料的阅读,我发现国家和铜冶炼厂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国家接连出台各项针对铜冶炼行业的限制政策,特别是多次调整关税和取消进口精铜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而另一方面,大冶有色冶炼厂却仍在从事此类加工贸易,且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7 年 1-4 月,铜冶炼投资亿元,同比增长了%,同时进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时滞”,是指通货膨胀时工资上涨滞后于物价上涨,而在这里则是

9、出现了政策执行对政策出台的“时滞”。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政策贯彻力度不够,效率不高。中央制定政策后要逐级下达,从中央到省到市再到县最后到公司,期间还要经过各个部门,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这个下达的过程中,政策的贯彻力度也可能无形中削弱。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我们知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石市乃至湖北省的利税大户,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公司的支柱产业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如果这个支柱一下子到了,那么整个黄石经济发展至少要停五至十年。国家与铜冶炼行业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存在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可以给铜冶炼业一定的缓冲时间,使其顺利地完成向深层次加工

10、的铜材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弊端方面看,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导致国家政策的无效性,不能起到限制“两高一资”产业过快增长等作用。总的来说,只要地方和公司把握住火候,积极高效的开展过度工作,就能既保证国家政策的发挥,又保证企业的安全转型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见,其存在利大于弊。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铜冶炼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面临政策限制,国际上面临加工费的持续下滑,该行业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大冶公司提出了“冶炼规模提升战略”:十一五期间,阴极铜产量从 20 万吨提升到40 万吨。我不禁要问:这一战略究竟有多少可行性?目前形势下的铜冶炼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

11、和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利用政策时滞所提供的缓冲时间,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可以从单纯的铜冶炼向建筑业,物流,服务业等方向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50 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反射炉所从事的生产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应及时淘汰。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由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浅层次加工贸易向进口电解铜,深加成铜材出口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纵向发展战略,发展产品上游采矿.找矿并进入产品下游铜材包装。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减产,必要时甚至可以停产,以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合并铜业中的小型私有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加速实现真正的国企公司化,同时也能提高竞争力。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

12、节能减耗”之路。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并实施先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重视人才,走好“人才强企”之路,成立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发挥其核心功能。重视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竞争力。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机遇,加大科技投入与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同海关,银行的合作,发挥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损失。尽快开展和加强矿山新一轮找矿,延长矿山寿命。把握产业发展的热度,重复建设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坚决不能上。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的推进及东部沿海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进程转移加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速自身发展。近年以来,受国家外贸宏观调控限制政策出台的影响,加工贸易进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将在分析铜业概况和政策限制的基础上,研究其原因、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参考文献1王忠奎.世界铜精矿供需状况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0,(10).2徐虞利.中外铜精矿加工费谈判添不利因素J.上海证券报.2006,8(10).3阮正福.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选择J.企业经济.2006,(2).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