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9555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 张伟 杜健词典本身是词典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体现,词典的编纂过程,既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也是对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检验。在这互动过程中,编纂者的理论认识将得到深化,词典也将在更具科学性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实用价值,从而拥有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我们正在编纂一部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用的汉语学习词典。我们追求的是最佳实用效率。但只有具有丰厚理论底蕴的词典才具有生命力。我们必须进行理论研究,必须在这个语文词典研究的新层次和新领域进行探索。本文就编纂学习词典过程中的一些理论思考和探索提出来讨论。

2、一、类型定位:外向、单语、积极型。外向。读者对象明确而狭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人。读者查阅学习词典,通常作为学习第二语言的辅助手段。与学习第一语言不同,学习第二语言有其特点和难点,但也并非难以逾越。1、第一语言先入为主,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文化背景均已定型,学习第二语言是对固有思维习惯的逆反和改建。2、学习途径不像第一语言那样主要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获得,第二语言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系统学习而获得。3、学习者多为成年人,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交际运用,提高用第二语言表达、交往的能力。4、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除各有自己的个性外,还存在着共性,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某些相通

3、性,可以在对比对译中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为此,外向型学习词典应有其独特的个性:1、也具有解惑性,但更注重指导语言交际运用的实用性。2、针对第二语言学习对固有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的逆反性,此类词典更注重提供词的语言环境,注重词在完整句中的运用。3、词条信息应充分体现现代汉语的特点,但更强调从特定读者对象的需要出发,注重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和规律。单语。词典只用目的语-汉语作为传递信息使用的语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其言语交际活动和思考问题主要依赖其母语。一个人学习一种外语,是从初始状态一步步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建立起第二语言思维习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于词典。要了解和理解一个个

4、词的词义,最好去查双语词典;要学习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那就最好去查避开母语的学习词典。为什么要避开母语呢?因为,用了母语就会鼓励学习者用母语去思考,母语用得越多,用所学语言去思考的机会就会越少,就越有可能与自己的母语混淆。全用目的语的单语学习词典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的机会,自然会缩短学习的过程。对于刚刚走过起步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单语学习词典不失为最适合的外语学习工具书。积极型。积极型词典相对于消极型(查考型、理解型、体系本位)词典而言。它的特点在于积极地引导语言学习者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再生言语、发展言语,进而达到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使学习者形成“吸收-积累-创造“的学习机制,

5、收到 1+12 的效果,体现出词典的活力。积极型词典的要义是:其一,突出语言的交际职能,着重从发展言语的角度显示词在交际中被理解、被运用的规律,为学习者学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创造条件。其二,强调读者本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确立词典的编纂原则以及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比如,学习者是在有第一语言的干扰下学习汉语的,他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学,下大功夫记;再比如,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往往集中在虚词、量词的用法、补语的规则及“把“字句等特殊句型方面。要调查分析读者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难点,要处处关注学习者的需要。其三,强调词条信息要充满交际活力。词目只收当代人常用的,例句内容要新、要贴近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二、编纂

6、理论方面的一条新思路-被释词的角色转换据类型定位,汉语学习词典以提高语言的交际实效,发展读者汉语言语能力为主视角。就学习词典的目标而言,可以说具有“言语词典“的性质。编纂此类词典,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词目(被释词)既看作语言中的词,也看作言语中的词;既将被释词的各种信息在词条中显现,又使读者能够生成更多的句子,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去-这就是被释词的角色转换。一般说来,词有两种存在状态:静态和动态。静态的词,我们称之为语言中的词,它是孤立的,处于贮存备用状态的,作为全民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存在。这种状态的词能够为全社会所共同理解和运用,但却是没有表现出来的,它的有形存在是词典中的词目。词典把这些无形的语言

7、建筑材料搜集在一起成为有形的实体。静态的词一旦被使用,进入交际过程,就成了动态的词。它活动在人们交际时的口中或笔下,存在于人的言语活动或言语作品的言语链中,我们称之为言语中的词。它不再是孤立的了,而是进入了有层次的句法组合和语义搭配的语言环境中,处在其左邻右舍词语的相互关联中,受着语法规则和语义组合规律的支配。言语中的词只含有一个意义。词只有进入交际中,它的语义价值和语法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我们认为,学习词典应更重视言语中的词。由词按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有层次地组合而成的句子是语言进入交际的最小单位,它具有表述性。既然学习词典以提高读者的交际实效为目的,就不能不特别重视句子;既然学习词典的读者对象

8、是外语者,就不能不考虑只有把词置于句子中才能使读者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可以说,句子是学习语言的焦点。我们赞赏黄建华先生的观点:“现代语文词典应是句子词典“(词典论 ) 。句子也有两种存在状态:静态和动态。静态的句子指为说明语法规则或印证词义作为范例的句子。它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跟现实发生联系而作为结构模式存在的句子,我们称之为语言的句子,也就是朱德熙先生所说的作为“句式“或“型“的句子(朱德熙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1982) ,它不进入交际领域发挥交际职能,如语法书中的例句。言语的句子指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的一句话,是交际使用中的句子。它是活在语流中跟现实直接联系的语境句,已实现其交际

9、职能。语言的句子是基础,言语的句子可看作语言的句子的实现形式,语言的句子作为一种语法规则的模式可以生成无限言语的句子。学习词典既要重视语言的句子,也要重视言语的句子,归根结底是重视以语言的句子生成言语的句子。我们的新思路-学习词典中被释词的角色转换即源于上述对语言中的词和言语中的词、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的理论思考。被释词的角色转换在词典的微观设计中实现。具体说来,以一个语词条目为单位,被释词要进行两次角色转换。第一步转换,从语言中的词转换为言语中的词,这一步转换在词典的词条信息中实现。第二步转换,从词典中显现的词转换为读者交际运用中的词,这一步转换被释词从显现于词典中转向潜在于读者所生成的句

10、子中。两次转换的结果,被释词充当三重角色。第一角色,语言中的词。词条的起始部分描述被释词的基本属性:词形、词音、词性,这些都是词的静态信息。在这里,被释词是静态的,贮存备用状态的,尚未实现交际职能的词。一般词典的释义也属静态信息的范畴,但我们认为,作为外向型的学习词典孤立地用目的语解释词义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可能会使外语学习者的工夫不是花在语言运用上,而是花在了解词义释文上,如果把被释词放在典型的完整句中,读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词义就比较容易一些,也更能排除母语的干扰。因此,我们主张绝大部分词条的词义信息在被释词的第二角色中显示。第二角色,在词典中显现的言语中的词。在词条中,对词进行静

11、态描写后,被释词转换为第二角色,它作为某种句法成分出现在若干完整句中。在这里,被释词由静态转为动态,它是在语义组合和句法组合中可以实现交际职能的词;在这里,每个句子都显示着被释词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词条的深度、词典的质量和使用价值都在被释词的第二角色中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说被释词的第二角色是决定词典命运的关键。在词条中,被释词的第二角色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境释义,有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起释文的作用。第一句是用以显示词义的完整句,可称为词义信息句。把被释词放在典型的句子中,让读者在句子中理解被释词的词义,在句义中理解词义。这个句子的设计很重要,它要准确地、充分地显示出被释词

12、的词义,它要简短而句义明确,便于解说。第二句是对第一句句义的解说,目的是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第一句句义,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被释词的词义。这一句的设计也很重要,解说第一句句义一定要准确,要突现被释词的词义。如:粗 这棵树很粗:这棵树的树干两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原释文:条状物的横断面大) ,再如:晚 对不起,我来晚了:我应该 8 点来到,结果过了 8 点才到(原释文:迟,不及时) 。第二部分是作为被释词词义和用法例证的句子,可以称做例证句。例证句的主要作用是:1、在多个句子中,在多种环境中重现被释词,加深读者对词义的理解。2、让读者了解被释词的常用搭配和主要使用范围。3、让读者在被释词的基本句法

13、组合模式中了解其基本句法功能。一定数量的例证句是整个词条的主要内容,它是达到词典目标的主要体现者。这里的句子具有两重性,既是语言的句子,也是言语的句子。作为展示被释词语义和语法组合规律的模式,它是语言的句子,同时它又完全可以直接在交际中使用,当它用于交际时是言语的句子。我们主张学习词典的例证句由编纂者自造。编者可以根据读者需要、有意识地提供某些语义语法信息。这对编纂者的水平和认真程度将是一个严格的考核。例证句发挥着双重作用,具有双重性质,一是示范作用,具有示范性,二是生成作用,具有生成性。具体讲,这些例证句应该是:1、典型句。显示词义准确,显示出该类词的基本语法特点,显示被释词的典型搭配和典型

14、用法,读者可以依此类推,举一反三。2、简短的完整句。简短而又结构完整的句子,便于读者模仿生成句子。3、规范句。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4、自足句。句子内容完整自足,传达信息明确,不需任何句外语境。5、当代常用句。传达当代常用信息,反映当代文明生活。在设计各个例证句时,要特别重视语法配置的科学性。既要区分该词主要和次要的语法功能及搭配,又要区分学习者的难点和非难点;既要重视同一词条中各个例证句的合理配置,又要以某类词为视点进行合理配置和分布。被释词的第二角色的生成功能决定着被释词是否能完成向第三角色的转换,也决定着第三角色的效能。第三角色,潜在的、读者交际使用的言语中的词。它是被释词第二角色生成而

15、得,它潜在于读者造出的句子中,在读者的交际活动中实现。语言的生成性是现代语言学重要理论之一,它可以表述为“语言是一个开放系统,最终表现为无限的语句,而这些无限的语句是由有限的手段作无限运用生成的。“(徐盛桓 1984) 。据语言生成原理,提高学习语言的效率在于以有限手段生成无限多的句子,而学习词典所追求的也正在于此。所谓有限的手段,我们认为,除了有限的语法规则之外,还包括有限的语言材料。按理说,词汇是不断发展的,词的数量也应该是无限的,但事实上每个词的使用频度是有很大差别的。据统计,3000 常用词的覆盖面为86% ,5000 常用词的覆盖面为 91%左右,8000 常用词的覆盖面为95%(刘

16、英林、宋绍周 1992) 。以义项的常用度来统计,数量远远不止这些,但义项使用频度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为共时的被使用着的词来说,常用词的数量是有限的,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其数量也应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语法规则把有限的语言材料组织起来-组词成句,就会生成无限多的句子。语言的生成性这一法则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了一条学习的捷径,也给追求交际实效的学习词典编纂者以启示:用“句子词典“言语词典“促进读者生成句子能力的提高,正是达到学习词典高质量、高效用的有效途径。被释词三种角色的转换,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从识码(识别作用)到译码(接收作用)再到编码(生成作用)的过程。对于词典编纂者来说,被释词的第一角色是为读者提供该词的基础信息,第二角色是为读者提供词的交际使用信息,第三角色是词典编纂者所追求的目标-通过被释词第一、二角色的高质量操作,促进其向第三角色的高质量转换。三、特色设想举要学习词典的类型定位和我们的理论新思路要在词典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中实现。这里,仅举其要者略作论述。1、成词义项立目一般的汉语词典,包括已出版的汉语学习词典,或以字目带词目,或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