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生水利用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550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再生水利用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再生水利用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再生水利用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再生水利用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再生水利用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再生水利用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城市再生水利用之探讨城市再生水利用之探讨宋达陆 王华 胡爱军(银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4) 摘摘 要:要: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矛盾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 水的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水资源缺乏情况日益严重。再生水的应用 可缓解用水矛盾,但在我国无论在立法还是在政策方面都做的不够,人们对再 生水的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性都不高。只有加强立法和政策倾斜才能使再生水利 用得以推广,从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关键词:关键词:再生水、回用、深度处理 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性 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 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

2、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 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全国污水回用研究会的调查,全国个城市中,有个城市 供水不足,其中有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在万立方米,年 缺水量亿立方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 亿元。天津、长春、大连、 青岛等大城市,已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协。然而,在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 上,许多城市重视新增供水水源,忽视污水处理和回用。事实上,大力推进污 水回用,是一条低成本、见效快的解决缺水问题的途径。研究表明,人类使用 过的水,污染杂质只占,绝大部分是可再用的清水。城市供水量的 变为污水排入下水道,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至少有的污水 (相当于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在再生处理后安全回

3、用。全国城市污水年 排放量大约在亿立方米,但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二级处理率分别仅达到 和,污水回用率的比例更低。根据“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到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要达到。如果污水回用率平均达到, “十五”末期,年污水回用量 可达到亿立方米,那么,即可解决全国城市缺水量的一半以上。可见,我 国污水处理与回用的潜力是巨大的。目前,北京、大连等城市在污水处理和回 用方面已取得成功经验。 2.国外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状况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城市污水回用已经非常普及。普 遍使用双管供水系统(其一为饮用水系统,另一为再生水系统,即“中水道”系 统),中水道的再生水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浇灌

4、城市绿地及消防。中水道系统除 采用传统的处理装置外(如生物及物化处理),近年来又开发出一种地下毛细管 渗滤系统,把污水处理与绿化结合起来。 3.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 我国的污水回用事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5 前的“六.五”期间是 起步阶段,1986-2000 年的“七.五” “八.五” “九.五” ,这十五年时间是技术 储备、示范工程引导阶段,2001 年以“十五”纲要明确提出污水回用为标志, 国家进入到由全面启动的阶段。 3.1 起步阶段 打倒“四人帮”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水资源紧缺, 已经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引起了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建设部在18“

5、六五”专项科技计划中,最先列入了城市污水回用课题,分别在青岛、大连 开点作试验探索。大连的小试于 1983 年 10 月 27 日通过了建设部鉴定,认为是 国内首次提出有关城市污水回用的有用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青岛于 1984 年 也顺利完成了中试研究。这二个成果表明,污水可以通过简易深度处理再次回 用,是很有前途的水源,我国污水回用完成了起步阶段工作。 3.2 技术储备、示范引导阶段 从 1986 年开始,污水资源化相继列入了国家“七五” “八五” “九五”重点 科技(攻关)计划。有 40 余个单位,几千人的攻关大军投入攻关研究中,他们 辛勤工作,刻苦钻研,团结协作,完成了大量试验室小试、

6、中试、生产性试验, 取得成千上万个数据,经国家鉴定验收,许多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 水平。 “七五” (1985 年-1990 年)攻关项目名称?quot;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资 源化技术“。下设七个专题,就污水再生工艺,不同回用对象的回用技术,回用 的技术经济政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八五” (1990 年-1995 年)攻关项目名称为“污水净化与资源化技术” , 课题名称为“城市污水回用技术” ,下设 5 个专题,分别以大连、太原、天津、 泰安、燕山石化为依托工程,开展工程性试验。 “八五”提供的成果较“七五” 提高到实用水平,研究内容经过了生产性检验,涵盖了污水回用的大部分领域。“

7、九五” (1995 年-2000 年)攻关,所属项目为“污水处理与水工业关键技 术研究” ,专题名称为“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集成化与决策支持系统建” 。 “九五” 具体攻关有两部分内容: 回用技术集成化研究 通过将单项技术成果和示范工程经验筛选整理优化,提供系统的完整的集 成化技术,除提交研究报告外,提交的成果还包含在水工业手册废水处理与 回用一书中的废水回用篇章中。回用篇章包括水质标准体系;不同回用对象 的再生工艺流程;深度处理单元技术:包括混凝、化学除磷、沉淀、澄清、气 浮、过滤、活性炭吸附、污水脱氨、反渗透及计算举例;不同工艺系列的技术 体系:生物脱氮脱磷、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A/O(脱氮

8、) 、澄清过滤消毒、 曝气生物滤池;国内外工程实例。 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由清华大学与北京高碑店污水厂承担的硬课题研究,提交了中试成果,并 就此课题与德国柏林大学合作,在京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 “十五” (2001 年-2005 年)攻关重大专项为:水资源安全保障。 从“七五”到“九五”这 15 年期间,以科技为先行,以示范工程为样板, 把我国的污水回用技术推到了国际水平上。这是由几千人,包括有关领导、技 术人员的艰辛劳动取得的,而且已形成技术政策。但由于管理体制限制,一些 城市水资源规划中遗忘回用,回用工程资金缺口,以及一些地方一些行业部门 没有从传统观念上解脱出来,动则长距

9、离跨流域调水,还没把污水看作资源, 因此可以说这期间全国没有形成回用大气候,回用工程较少,没见到多大实效。3.3 全面启动污水回用阶段 2000 年的大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中国的水资源问题非常严重,寻找替 代水源被提到日程。以全国城市供水节水会议为契机,以“十五”纲要为标志,19污水回用被正式写入文件,表明全国开始全面启动污水回用,要大张旗鼓把污 水变成城市第二水源。 最近国家经贸委和建设部联合发文,对创建节水城市提出量化考核指标, 其中污水处理回用是指定考核项目。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申请立项的污水处理厂大都包括了回用部分,作 到了处理与回用同时立项,同时投产。说明污水回用已正式进入全面

10、启动阶段。国家标准污水回用设计规范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开始编制 要全面启动污水回用,少不了国家标准规范,少不了强制性条文。这是技 术立法工作。原来有二个标准,还是 1994 年和 1991 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协会组织的推荐性标准,权威性不够,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污水回用 是重大社会问题,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认为必须尽快提升为国家标准。计 划年底完稿发布。由标准司直接负责两本具体规范的编制,这是过去从没有过 的。说明国家非常重视这一工作。编写人员表示努力编出政策性强,并具有科 学性和适用性的规范来,要经得起检验。为什么选中标准规范作突破口,就是 因为标准规范具有权威性 4.我国污水再

11、生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缺乏对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中,虽然进行了城市的供水及排水规划,但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统一 的规划,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这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 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 利用计划,在综合平衡、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 确定其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在再生水水质、使用用途、处理程度、处理流程、 输水方式的选择上,要综合平衡、远近结合,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和用水水质需 求,又要因地制宜、经济合理。过高的目标与要求,将可

12、能适得其反。 4.2 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的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二级生物处理率不到 15%。因此,强 化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 不少地方政府对污水再生利用的认识不够,在缺水时优先考虑的是调水, 而且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目标是达标排放,往往没有 考虑污水的大规模再生利用。因此,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既要满足区 域水污染控制要求与相应的排放标准,也要考虑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需求。在 某些地区,可以通过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来促进污水收集

13、与处理工程的 建设与完善。4.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相对落后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始至终都要有新技术、 高技术的保证和支持。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和设备的开发难以满足 快速增长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需求,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技 术发展应着重于已有技术的集成化、综合整合、产业化和工程化,需要对已有 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加强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和设备产品的研究、开发 和推广应用,并注重示范性工程的研究和建设。通过工程化和生产性测试,着 重解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农业、生态、市政和工业中的水质净化技术、水质20稳定技术、水质保障技术、安全用水技术、工程技术

14、、运行管理技术和成套技 术设备问题。4.4 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的统一管理。而我国城市污 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和政策还需要完善。例如:要求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公共建筑 区在编制各项市政专业规划时,必须同时编制污水再生回用规划,污水再生回 用工程应与其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线 中,必须预留再生水管道的位置,有条件的路段应预埋再生水管;要求在城市 各项用水中能够使用再生水的(如绿化、道路浇洒)必须使用再生水;制订鼓励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管理政策和经济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鼓 励政策和行政管理手段,促进工、农业生产部门和

15、市政用水部门积极使用再生 水。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建设或改造中,要 建立相应的规范和再生水水质标准,改革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在卫生安全、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保障每一个再生水使用单位享有免受不良影响的 基本权益。5.结语 长期以来,由于自来水水价低,而质量相对较差的再生水则净化成本高、 价格也比自来水高,造成工厂企业宁可使用物美价廉的自来水而不愿意使用再 生水,导致再生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另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没有效益而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因此,国家及城市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现行水价 政策的改革,建立合理的用水价格体系以及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价格体系,要 实行“按(水)质定价” ,将各种水源的供水价格差距拉开,尤其是再生水与自来 水之间应有较大的价差,使水资源的利用趋向结构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