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545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组织行为学(二)资料组织行为学(二)资料组织行为学(二)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A1914 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 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 世纪 60 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 4 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

2、、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 1、 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 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三泰罗(美):三泰罗(美): 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 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

3、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 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 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 17 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2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

4、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 2 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五亨利五亨利甘特(美):甘特(美): 1、 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之一。 2、贡献:a.创制了“甘特图”;b.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c.指出“在所有的管理问题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d.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 3、 主要著作:劳动、工资与利润、工业领导、工作的组织。六亨利六亨利福特(美):福特(美): 1、 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人,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2、福特主义: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工厂管理,使用单目标机械工具和装配作业线进行生产的一种理论。 3、于 1914 年开始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 4、 主要著作

5、: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天和明天、前进。七马科思七马科思韦伯(德):韦伯(德): 1、 古典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组织理论之父”。 2、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3、主要著作:新教的伦理。 4、组织设计中的权变因素:企业环境、企业目标和战略、技术状况、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人员素质。八亨利八亨利法约尔(法):法约尔(法): 1、 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2、 1916 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 a经营六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b管理

6、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3、提出“法约尔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九林德尔九林德尔厄威克(英):厄威克(英):提出了组织设计的 8 条指导原则。十哈罗德十哈罗德孔茨(美):孔茨(美):3丛林管理;提出了组织设计的 15 条基本原则。 “理性决策标准”十一、斯隆(美):十一、斯隆(美): 1、 事业部制(分权组织)的首创人之一,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斯隆模型” 事业部型首创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2、 1963 年出版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一书。 3、 19211922 年期间,提出了一种叫做“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散作业”

7、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后发展成为事业部制。十二、亨利十二、亨利明兹伯格(加拿大):明兹伯格(加拿大): 1、 经理角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2、主要著作:经理工作的实质、组织的结构:研究的综合。 3、 经理担任的角色:(3 类 10 种) a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b信息方面监督人、信息传播人、发言人。 c决策方面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十三、十三、“霍桑试验霍桑试验”: 1、 20 世纪 20 年代30 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所进行的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旨在讨论影响人的积极性因素的一次试验,它是西方国家

8、中企业管理行为学派早期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 2、 代表人物:梅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3、 霍桑试验的两个阶段: A. 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B. 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4、人际关系学派的观点:(2004) a人是复杂的人;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员工士气的主要因素; c非正式组织影响着员工的行为; d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调动积极性。 5、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于 1933 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1945 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观点。十四、十四、“权变理

9、论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 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内容为:4(一)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代表人:琼伍德袄德(英);劳伦斯(美)(二)管理方式的选择。1、 麦格雷戈,于 1957 年提出“X 理论Y 理论”; 2、 莫尔斯 洛希,提出了“超 Y 理论”。(三)领导方式的选择。十五、玛丽十五、玛丽福莱特(美):福莱特(美): 1、 美国女管理学家,把科学管理同行为科学联系起来的学者。 2、主要著作:新国家、创造性的经验、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自由和协调。 3、主张在组织中应

10、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十六、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十六、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一)企业战略阿尔弗雷德-钱德勒。(二)组织规模。(三)技术水平琼-伍德袄德(英),提出组织的结构因技术而变化。(四)环境因素。十七、詹姆士十七、詹姆士汤普森:汤普森: 1、 他是继 琼-伍德袄德 提出了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之后,第二位提出技术决定论观点的学者。 2、 重要贡献:提出了三种技术互赖类型。十八、查尔斯十八、查尔斯汉迪:汉迪: 1、 根据他的观点,经济条件、工作实践、社会态度的变化导致了组织文化的根本变革,由此影响了组织结构的设计。 2、 汉迪指出:现代组织将逐步从“三叶草形式”,过渡到“联

11、合结构”,最后演化为“三 I 系统(思想、信息、智力)”。十九、伦西斯十九、伦西斯利克特(美):利克特(美): “密歇根研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 4 种制度组织理论(4 种领导方式类型): 1、 专权的命令式; 2、温和的命令式; 3、 协商式; 4、参与式。前三种制度可以统称为权力主义组织方式,只有第四种才是效率高的组织方式。利克特认为,对人的激励形式有经济激励、安全激励、自我激励、创造激励。二十、威廉二十、威廉怀特:怀特:5在他的经典性的饭店研究中,表明了“地位”的重要性。二十一、乔治二十一、乔治霍曼斯(美):霍曼斯(美): 1、 他参加了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 2、提出了“群体形成的理论”

12、,在 1951 年发表的人类群体一书中指出,包括群体在内的任何社会系统都存在于一个三维的环境中。 3、 “三维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二十二、二十二、KK卢因(美):卢因(美):1、“群体动力论”,他援引了场论和物理学中的立场概念,来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2、组织变革理论,为了防止变革的失败,他提出了“解冻、变革、重新冻结”的三步变革模式。 3、库特尔卢因提出了“力场分析理论”二十三、弗论奇二十三、弗论奇雷文:雷文: “权力结构”,他们指出:社会权力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的潜在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指受影响人在认识、行为和思想上发生的变化。他们同时指出

13、:权力是同组织关系、领导关系、政治事件密切关联的一个术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准对权力进行分类。 1、奖赏;2、强制权;3、仿效权;4、法定权;5、专长权。二十四、莫雷诺(美):二十四、莫雷诺(美):1、“社会关系测量法”,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创立的一种衡量和分析团体关系的学说,又称为: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2、社会关系计量表(图),莫雷诺认为,团体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关键是彼此之间的好恶感情。二十五、罗伯特二十五、罗伯特宝尔斯:宝尔斯:在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这是社会科学家首次以系统的方式对群体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交

14、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罗伯特-宝尔斯的主要贡献: 1、 提出了 12 种人类行为类型;(群体功能理论) 2、提出了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内部沟通和群体的组织与维持,同时指出了群体的行为过程将要经过 4 大阶段:定位、评价、控制、成员角色具体化。 3、他发现了一个规律:群体中单个成员的行为可以分为四大类(在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任务相关行为、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社会情感方面的否定行为),四类行为在不同类型的群体中所发生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4、 指出了“角色区别”是群体中的一个一般特征。6二十六、梅雷迪思二十六、梅雷迪思拜尔宾:拜尔宾:他的著作把个人的个性特征同群体的角色行为相联系,提出“团队角

15、色理论”。二十七、阿希的经典试验:二十七、阿希的经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映趋向一致。二十八、道格拉斯二十八、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麦格雷戈(美): 1、在他的经典著作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一书中,指出了有效群体的 11 个特征。 2、“X 理论Y 理论”,它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在 1957 年 11 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第一次提出了 X 理论Y 理论。(把人性建立在错误假设上的传统管理观点称为 X 理论;对人性做出相反假设的新的管理观点称为 Y 理论)二十九、克雷奇二十九、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克拉奇菲尔德巴拉奇:巴拉奇:他们提出了一种影响生产效率与满意度的分析模型(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他们将 3 种影响变量进行了区分,即:自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三十、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三十、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一)特质理论阶段。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才智特征(二)行为理论阶段。 1、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利克特为首,提出“支持关系理论”; 2、 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莫顿,“管理方格理论”。(三)权变理论阶段。 1、 坦南鲍姆施米特(美):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2、 菲德勒:情景领导理论; 3、 弗鲁姆耶顿:领导参与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