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98545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曩者( ) (2)剖符丹书( )(3)倡优( ) (4)诎体受辱( )(5)槛阱( ) (6)暴肌肤( )(7)圜墙( ) (8)赭衣( )(9)缧绁( ) (10)膑脚( )(11)稽首( ) (12)剌谬( ) 二、词语理解1解释加点的词(1)司马迁再拜言: (2)意气勤勤恳恳: (3)若望仆不相师: (4)请略陈固陋: (5)阙然久不报: (6)幸勿为过: (7)流俗之所轻也: (8)不与能死节者比: (9)特以为智穷罪极: (10)卒就死耳: (11)用之所趋异也: (12)积威约之渐也: (13)具于五刑: (14)审矣,何足怪乎: (15)殆为此也: (

2、16)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17)恨私心有所不尽: (18)鄙陋没世: (19)仲尼厄而作春秋: (20)不韦迁蜀: (21)发愤之所为作也: (22)以舒其愤: (23)仆窃不逊: (2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25)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26)曼辞以自饰: 2通假字(1)其次关木索: (2)被箠楚受辱: (3)其次剔毛发: (4)见狱吏则头枪地: (5)及以至是: (6)及罪至罔加: (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10)则仆偿前辱之责: 3一词多义(1)通Error!Error!(2)重Error!Error!(3)胜Error!Er

3、ror!(4)望Error!Error!(5)厥Error!Error!4虚词归纳(1)为Error!Error!(2)以Error!Error!5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 今义: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 今义: (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 今义: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 今义: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 今义: (6)下流多谤议古义: 今义: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倡优所畜: (3)太上不辱先: (4)曷足贵乎: (5)且勇者不必死节: (6)韩非囚秦: (7)故略陈固陋: 四、特殊句式(1)流

4、俗之所轻也: (2)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4)文王拘而演周易: (5)韩非囚秦: (6)下流多谤议: (7)重为乡党所笑: 五、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译文: (2)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译文: (3)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译文: (4)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译文: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译文: (6)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译文: (7)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译文: 六、名言警句1文

5、本名句(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文外名言作者名言(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6、(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5)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6)得人者兴,失人者崩。(7)不识其人视其友。(8)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9)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0)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前 145前 90),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 108)继承父业

7、,任太史令,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 3 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二、背景展示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的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回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

8、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三、文体知识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 “答书” “与书” “上书” “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1脉络梳理2初读感知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称这封回信“通篇一个辱字” 。请你围绕“辱”字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理清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答: 1课文第 3 段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忧愤情感的?答: 2找出第 4 段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

9、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答: 3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并概括。答: 4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绝命之作。任安给他写信请求荐举那么久了,他不回信,偏等到任安被打入死牢一切都不可挽回时,他才回这封信,而这封信并不是对任安有什么交代,而是交代了自己的遭遇及心灵隐秘,你感到奇怪吗?司马迁究竟想借这封信传达什么呢?答: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 ”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司马迁在为名节自杀而死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的择生的选择,你怎么评价?答: 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

10、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表达了司马迁为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运用示例 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谏烈之臣,但他选择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与日月争光的鸿篇巨著。有一个流传的“退麝临岩”的故事,当麝鹿被猎人追赶至岩边时,麝鹿会将麝香取出,还与大地。司马迁隐忍痛苦,开后世史书之先河

11、,无异于将自身宝贵的“麝香”交还给中华文化。 2课外素材恒心才能铸就辉煌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 40 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 20 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 36 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 40 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 60 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 37 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 15 年。 左思写三都赋花了 10 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 27 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 10 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 34 年。点评 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一直求索的决心,是不能成就一番伟业,实

12、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的。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历史从那一夜开始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

13、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即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

14、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我选择腐刑。 ”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 ”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思悟要点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 开篇用渲染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压抑和沉闷,为全文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提示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用词简练、细致,再现了当时司马迁的艰难处境,同时顺接第一段的压抑、沉闷的氛围,为下文的发展做铺垫。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提示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司马迁对“择生”还是“择死”的心理描写。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提示 写出了司马迁的正直,秉笔直书的脾性是他一以贯之的精神,这为下文司马迁做出的选择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