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535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跨文化交际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中西双方不同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带来了人们思想、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只有不断学习、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社会风俗习惯,才会顺利交往,和谐相处。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一、称呼的差异在汉语中职业、职位都可用作称呼语。比如学生见到 老师要问候“老师好”还有“张厂长”、“吴经理”等称呼。而在英语中,人 们不说” TeacherZ

2、hang”,”EngineerLiu ”等。他们习惯把 Mr,Mrs,Miss 与姓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 米勒”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 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 老人家”, 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 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 美老人却不喜欢人们这么称呼他们。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 他们可能会很不高 兴地反驳“难道我有那么老吗?”中国人给小孩起名字要避讳和家中长辈重名, 甚至同音字也要避讳。 而在英美国家中, 老人会非常愿意亲戚朋友的小孩与他 们同名,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尊敬与欣赏,是一种光荣二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

3、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 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 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 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三,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

4、,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 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四,客套语方面的冲突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 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 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 “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

5、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五,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 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 “多多包涵” 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 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 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2.4 语用迁移造成影响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

6、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 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经济损失。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 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 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总结:如今,中西文化之间虽然存在不少冲突,但这种冲突只是暂时的,文化的共融是可能并且是一定的。 “ 文化和合” 应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根本原则。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将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及理解,避免出现笑话或尴尬。相信在未来, 中西方人必然可以把手言欢,交流无障碍。希望世界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