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峰散文:我和“对联”的缘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491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慧峰散文:我和“对联”的缘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钱慧峰散文:我和“对联”的缘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钱慧峰散文:我和“对联”的缘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慧峰散文:我和“对联”的缘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和“对联”的缘起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对联,是中华文化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 或刻在竹子、 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相传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孟昶说: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我个人认为,对联是中国文化里的“国粹。”“她”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 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仗工整,声韵协调,短小精悍,易记上口。中国人都是幸运 的,因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对联的文化,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更是不会 陌生。不管你出身何处,不管你出身何时,不管你贫贱富裕,身为中国人,我相 信打你记

2、事开始,每当过年父母都已经开始灌输我们春联(对联)的文化了。 古时,先贤们为了让人们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智慧地使用了最简单的动 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对联,我喜欢张宏发先生撰的以下的对子: 子(鼠):“子曰学而时习之鼠肥耕者常苦也。” 丑(牛):“弯腰怎说劳工丑俯首甘为孺子牛。” 寅(虎):“虎行雪地健足梅花五寅处霜田利爪竹叶三”。 卯(兔):“凿卯半毫也不差狡兔三窟巧可藏。” 辰(龙):“斗宿玉璇辰吉日炎黄子孙龙传人

3、。” 巳(蛇):“蛇曲弯月偏西北巳时红日正东南。” 午(马):“午正风华莫骄茂马老识途堪夸良。” 未(羊):“未央楼中月色淡羊聚岭上风声寒。” 申(猴):“申义金棒驱鬼魅猴王杏旗号齐天。” 酉(鸡):“酉时彩霞云驰海鸡声茅店月弯弓。” 戌(狗):“戊吸横折成必定狗藏花下苟收傍。” 亥(猪):“卷王狂浪堵没土该宁静者全无言。”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对对子是初中的时候,无意中在一本书上写道:“风声雨 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当时,在心爱的日记本扉页 上,写了一句: “真心爱心奉献心心心相印。”后来才知道这个对子出至明东林 党领袖顾宪成先生,先生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

4、议朝政。上联 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 既有诗意, 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 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 耳对心, 极其工整, 特别是连用叠字, 如闻书声琅琅。 也许,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喜欢上了对联。不管到哪里,只要有我觉得自己 欣赏的对子,名胜古迹、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影屏上、收音机里等,或者听 到别人讲的。 我都会随时编辑短信储存, 要么用手机拍摄下来, 回到家再一笔一 划的记录在笔记本里。闲暇时,就翻开看看。记笔记是我多年的习惯,所以造成 了,我的 N 本笔记本里对联“泛滥”,以多为患。 在抚州市图书馆,有二幅对联我特喜欢:一幅是“鉴古通今一卷诗书破长夜 继往开来万里风云入

5、壮怀。”第二幅是“白发方悔读书迟黑发不知勤学早。” 江西博物馆,有一副对联:“堆案图书不染尘持身豪放能容物。”马英九家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 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李嘉诚先生办公室里就挂着这副对联。 康熙乃千古一帝,他是个喜欢并且是对对联的高手,一生留下了很多墨宝, 我较喜欢的有四幅:第一幅是题北京景山观德殿“琴韵声清,松窗滴露依虫响; 书帷夜永,萝壁含风动月华。”第二幅是赠予大臣张文端:“白鸟忘机,任天外 云舒云卷;青春不老,看亭前花落花开。”第三幅是题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 “岚气湿青屏,天际

6、遥看烟树色;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第四幅是挽 英雄郑成功: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 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我喜欢的对联还有很多: “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乐。” “三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四海九州。” “书读千秋史笔耕春夏秋冬。” “掌中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读水浒品三国潮起潮落染一身古今登红楼历西游云卷云舒修满腹经 纶。” 前今天在南昌市文联,有一幅对联,我也是备爱致至:“会道的一缕藕丝牵 大象旨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 竹之节,非傲气,乃傲骨。梅之艳,能凌雪,更凌寒。 我喜欢对联,是发至灵魂的交融。让我用自己的一句话来赞美对联:“对联 之魅,文化之魂;中华之宝,历史之宾。”记于 2016 年 7月 20 日 星期三 晨五时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