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465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语文高考复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湖州二中 翁维吉 鉴赏的目的:鉴赏的目的: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1、反复吟诵,注重语感; 2、理解诗意,展开想象; 3、统观全诗,深入体验; 4、力求领悟,推陈出新。以意逆志以意逆志 意:读者之意,即读者理解的诗歌意思 逆:逆推,反向推求 志:作家、作品之志,即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主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语言去理解作品的情感切身体会推测作家的本意解读语义解读语义品味诗眼品味诗眼 诗眼可以是字、词、句或联,可以存在于句、联或篇中 寻找诗眼从五个方面着手:1、精炼(含义丰富) ;2、传神(形象特征) ;3、含蓄(表达独 特感受) ;4、表

2、情(凝聚诗的情感) ;5、达意(聚焦诗的意旨) 【例】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正确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 2、咀嚼诗句(或词语)的深层义 3、根据语境上下文来理解诗句(或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诗句(或词语)的丰富含义 4、利用自己已经掌握或积累的知识,理解典故或活用的词语的含义 5、利用诗句(或词语)表现出来的特定内涵,体会词语传达出来的独特感受 6、归纳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7、确定诗眼的依据或分析诗眼的角度 【例】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空:1、寂静;空

3、蒙的景色;空荡荡的感觉 2、抓住了景物、感觉的特征 5、表达了 诗人惜别之情【例】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体现无可奈何、只身在外的情绪。【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展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深层义语境义(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特殊义典故义(了解典故)活用义表面义2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经验解诗经验解诗 缺点:过分拔高或贬低,容易误解诗歌意旨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与为人,以及写诗的背景,包括时间、

4、地点、主要事件、当时情绪、社会风 气等。 缺点:牵强附会,歪曲原意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 抒情诗 1、摹景:寻找意象,分析意象间的联系,归纳出意象的特征1根据意象特征,概括诗人情感,体会意象的作用2【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上阕有几个意象:碧云天、黄叶地、碧翠水波、斜阳、无情芳 草。如果单个地孤立地来看,它分别描绘了秋季的天、地、斜阳、碧云、黄叶、芳草、秋水,只 是零星的自然景物的残片,最多也只是刻画了秋景,表达了作者的惆怅而已。然而,这几个 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变成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为我们展示的就是一幅完整的和谐的

5、图画:秋高气爽,碧空万里, 金风阵阵,黄叶翻飞,水波碧翠,烟雾笼罩,清风徐来,涟漪如环,落日余晖,晚霞万里,辉映 着漫山红遍,水天一色。这是何等清澈剔透,色彩绚烂而又广阔无际的境界。就在这千里秋 色,满目斜晖之外,却是那无边的芳草远接天涯, (诗人)故里想必应在芳草的尽头,斜阳尚可 看见,而那故乡却望不到,这怎么令他不思念故乡,怀念京都?诗人胸怀报国之志却落得被 远黜的遭际,触景生情,离乡之愁,去国之忧,焉能不油然而生,而竟至怨“芳草无情”。下阕 直书胸臆“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诗人梦里思乡,高楼独倚,借酒消愁,而愁上加愁。以“乡魂”“

6、相思”呼应上阕“芳草”的暗喻, 上下阕有机结合,恢弘阔大的景象与缠绵深挚的情思浑然一体,使景有所指,情有所依,情 与景水乳交融,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境界。2、写人:利用人物描写方式分析人物,归纳人物形象1分析意象和人物间的联系,找出诗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并借此概括出作者的2情感 【例】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答:(1)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 用有两点:

7、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这首 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 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 “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更向3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 “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 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叙事诗 1、叙事:理清事件经过,对照作者观点,归纳作者的情感 【例】06年北京卷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

8、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 现的? 答: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2、写人:利用人物描写方式分析人物,归纳人物形象1分析意象和人物间的联系,找出诗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2理清事件经过,对照作者观点,归纳作者的情感3【例】06 年四川卷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

9、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 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 “萤”、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 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 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有五种:写作方式、抒情方式、章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I、写作方式、写作方式 写作方式有五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相谐、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情景交融:个人情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为一

10、体并产生共鸣虚实相生:大大丰富了诗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借景抒情(诗句中有摹景句,有抒情句)融情入景(诗句中有摹景句,但没有抒情句)以实衬虚:先实写,后虚写,实景衬托虚 景 以虚衬实:先虚写,后实写,或只写虚景,虚景衬托实景4动静相谐: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形成“应物象形” 、 “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以动衬静1以静衬动: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化动为静:望庐山瀑布3化静为动:4江上看山(苏

11、辙)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穠秀,依然不负远来心。托物言志:将个人的“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物”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 理想的寄托者 只用于咏物诗,属于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用于咏史诗、咏怀诗(用历史人物自比)II、抒情方式、抒情方式 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字活动,具有主观性、个性化、诗意化的特点III、章法结构、章法结构 抑扬、对比、铺垫 抑扬:先扬后抑闺怨 ;先抑后扬游园不植 ;明扬实抑渠灵台二首 ;明抑实扬 对比:矛盾的对立(远近、古今、黑白) 铺

12、垫: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二叙述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衬垫点题、照映 点题:点明题旨(主旨句) 水龙吟 ;点明题目初冬夜饮 照映:前后呼应,前后的内容相互联系或相互照应,从而获得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 共 鸣的效果赋、比、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情感,能在诗句中找到抒情 句 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在写人、摹景、叙事、状物的过程中渗透情感,不能在诗句中找到抒情 句5赋:铺排陈述(排比) 、一般叙述(记叙) 比:全篇用比,包括以物喻人以及以物喻理孤雁 、 观书有感 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事物铺垫(直接起兴,兴中含比;篇头起兴,兴起兴结)联想、想象 联想: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

13、系的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具体描写咏 柳 想象:构筑新的事物,一般有具体描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区别:联想是由此及彼,两者均为客观事物;想象是从无到有,内容是虚幻的IV、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达方式在诗词曲中的运用原则:一般来说,在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的诗词曲中出现了 运用另一种表达方式的词句,则该词句常常是体现主旨的诗句。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

14、原树似吾乡。V、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象征 比喻: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两种事物性质不同却有相似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暗喻借喻*同类相比不是比喻;推测想象不是比喻;列举不是比喻*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事物,又叫连比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用: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复杂的道理变得较浅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较具体,起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说明作用:使情感表现多样化,使事物描绘形象化借代:

15、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6事物来代替*与借喻的区别借喻能转变为明喻,借代则不行象征: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作用: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夸张、双关、用典、通感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以增强表达效果作用:调动读者的感觉,产生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效果双关:用一个词关联两个意思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用:表达丰富的哲理和特殊的情感用典:引用过去有关的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语言文字作用:增加词句

16、的含蓄与典雅通感:多种感觉相互沟通,互相转化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作用:各种感觉共同参与感悟,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作用:营造咄咄逼人的效果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隐寓性象征:固定的替代,即使离开语境,象征也成立, 例如:红色喜庆,白色哀悼暗示性象征:靠暗示和联想而实现的象征,离开语境象征不成立明典:直接引用并保持原意暗典:只引用典故的原意,不用其旧辞翻典:直接引用,反其意而用 之7作用: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显得亲切自然对偶:将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