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98384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就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2.恩格斯在分析哲学发展的特点时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2、。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思想渊源的是A.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B.德国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德国古典哲学、英国自然哲学、法国人文主义3.被宣布思想已死的马克思,在美国“马克思主义 2000 年”国际研讨会的演出舞台上“复活” 。在法国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 150 周年的国际大会上, 共产党宣言被普遍认为“仍将是 21 世纪的宣言” 。马克思主义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B.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规律D.

3、它提供了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方法4.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辩证法 D.科学的实践观5.“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承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4、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6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世界的变迁中,从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中,从对人类一切不断更新的知识部门包括其他社会学说的合理成分的批判吸取中,丰富和发展自己。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B.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C.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作出的一切论断D.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2.恩格斯在晚年告诫人们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 “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

5、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因在于A.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B.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C.这是由党的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决定的D.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4.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

6、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指它在内容上实现了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5.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就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理论 D.科学社会主义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7、目要求的。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对立问题 B.思维与精神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2.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 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3.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

8、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种观点是一种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

9、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6.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

10、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这里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是指A.普遍性 B.特殊性 C.科学性 D.客观实在性9.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

11、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10.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 。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

12、“理解”能力。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表明A.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B.智能机器人也能产生意识C.智能机器人的活动与人有着直接联系 D.机器人智能最终将战胜人类大脑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此可见,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观点A.否定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 B.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观点C.混淆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 D.是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3.在谈到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恩格斯指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

13、维。 ”这里的“它”指的是A.实践 B.运动 C.静止 D.时间和空间14.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种观点A.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 B.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C.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D.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15.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下列选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他抹杀了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C.他忽视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6.俗话说:“机不

14、可失,失不再来”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这说明时间具有A.三维性 B.绝对性 C.一维性 D.相对性1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表明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18.马克思指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这说明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存在的 B.人与自然界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世界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基础上建造的属人世界 D.人与自然

15、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19.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A.天然自然 B.人化自然 C.实践 D.自在世界20.西方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民谣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量变引起质变 B.联系具有普遍性C.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D.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1.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客观性 B.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