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8247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_(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之前请注意: 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 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 !请邮箱联系: “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摘要:“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也是真理与价值在当 代中国的高度统一。当今中国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 一,首先要正视和消除贫富悬殊、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问题,根本途 径是从党和政府自身改革做起、科学构建有助于实现“共建共享”的制度设 计,当务之急是卓有成效地解决好涉及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问 题。“共建共

2、享”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各 族人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共建共享;真理;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 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建设”体现了社 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实现共同享有的前提和条 件;“共同享有”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共同建设的目的和结 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党的领导下,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 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只有在

3、共建中实现共 享,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 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是共建力量之源,群众是共享的真 正主体。没有“共建”,就没有成果“共享”;不能“共享”,靠谁来“共建” ?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到在共建 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共建和共享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共享是共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 共建是共享的必要条件和实现形式。没有共建就没有共享的物质内容,也 不能提出共享的要求;而没有共享就没有共建的积极性,也不存在共建的理由。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共建的主

4、体,也是共享的主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社会财富和经济关系在 量的方面不断积累、质的方面发生阶段性变化的过程。“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共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 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真理与价值在当代中国 的高度统一。 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是认识 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真理是客观的,一种认识与其对象是否相符、一 致,只能由实践加以确证,而决不能由认识主体任意断定。真理不以人的 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因认识主体的好恶而改变。而价值则是认识主体的 需要和对需要的满足,人们对价值的

5、理解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现实社会 中,人划分为不同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他们的物质利益不同、甚至 是对立的;对需要和需要的满足也就不同,因而产生了对价值、对善和美 的完全不同的理解。同一事物,有人认为是善的、美的,有价值的;另一 些人则可能认为是恶的、丑的,没有价值甚至负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人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复杂多样,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和价 值取向势必各不相同。那么,该用什么样的标准评定价值呢?马克思主义 认为,一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二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就是说 ,并不是随便什么价值与真理都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有条件的。只有那 种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相一致的价值取向,才是与

6、真理统一的 ;而那种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与真理是不统一的, 甚至是违背真理的。 这是因为,任何真理特别是社会历史领域的真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对 事物、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正确反映,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另外,真理总 是同人民的利益一致的,因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 众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正确反映历史发展规律就在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的 利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 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 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人民的利益,只有在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 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实现和满足。没

7、有正确的认识,既谈不上用 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更谈不上成功地改造世界;不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人民的利益也就失去了实现的条件和基础。可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具 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时代应得到不同的诠释。 三 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较快地缩小 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方面的差距,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争取 早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实行对外开放,在我们引进外国的资金 、技术、商品和其他有益的知识、文化的同时,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文化及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会传入我国,产生广泛的影响,造成鱼龙混杂 、凉莠并存。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8、,是一个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 空前突显的时代。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发展使当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 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 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实现了由 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06年,国内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9.7,由3645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年 均增长13.5,由1132亿元增加到3.9万亿元;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7 .2,由206亿美元增加到17607亿美元,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 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万亿美元以上。这30年来,党和政

9、府始终坚持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历史上解决民生 问题成绩最大的30年。 物质生产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客观基础与现实途径,因此,物质生产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根源。 实践证明,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时期,这些国家都会进 入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也是社会矛盾最易激化和 恶化的高风险期。针对我国的现实,究其根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我国的 发展或经济增长,至今仍没有从粗放增长的痼疾中解脱出来,还没有真正 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由于经济体制、政府管理水平、企业经营水平、人力资本和技术诸多限制

10、 ,在经济起步期走粗放增长的道路是难以避免的,甚至只有这样才能为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条件。但是,必须看到,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 自然的高消耗、社会的高成本、人的高代价换来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 于社会矛盾的形成有着根源性的作用,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主要症结点 。粗放增长的主要特征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 低效率。据测算,1953至1990年,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经济效益提高的 贡献率只有5.46,而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却高达94.54。这种状况,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生态 环境恶化等消极影响。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的计算,中国从1

11、9 85年- 2000年GDP高速增长期间,真实创造的国民财富中约有21.8是通过“损 失成本”和“借用成本”获取的;也就是说,在GDP中扣除这部分损失后, 纯GDP只有78。据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称,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 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 亿元,GDP污染扣减指数为1.8。若累计10年,将数字惊人。 有研究者认为,粗放经济增长是一种典型的“跨期替代”透支行为,是资源 资本、社会资本增量的负值。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不转变,透支至极限 且无力还账就走到它的尽头。可见,

12、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已不是未雨绸缪,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急迫需要。如果短期内没 成效,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 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为了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以胡锦涛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 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统一,坚持各方面尽快发展与整体协调发 展的统一,坚持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统一,开拓了社会主义发 展的新思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刻揭示了我国经 济社会发

13、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而且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反 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当代中 国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发展论,科学回答了进人21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要 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共建共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四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 大创举,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全新课题。必须看到,从基本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到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 点,真正完善、自如驾驭这一新机制,我们还有相当漫长的路程,仍然面 临着异常

14、艰巨的任务。目前,有些西方国家,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 位,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诚然,西方国家在评价我国市场经济发 育程度的时候,沿用的是西方的标准,其中不乏某些偏见。但是,我们又 不得不承认,西方国家的这种态度决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上的挤压和经济上的限制,确有其合理的一面。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培育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使其能够主动 地、敏感地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根据价格信号自主做出决策;要建立现 代市场体系,以搭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平台;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促 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而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理所

15、当然地是市 场配置资源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是以市场为资源的 主要配置者和经济运行的主要调节者,并以较为健全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 成机制,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心枢纽的经济体制或经济模式。这是关于市 场经济的通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规律和相关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 。 当今世界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商品、技术 、信息、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二是新科 技革命方兴未艾,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提供 了可能。但是,它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怎样在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中整合、配置资源,有效调节社会生产和流

16、通;怎样 真正做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活动 的主体;怎样把发展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怎样科学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效果,特别是科 学评价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怎样依法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 探索和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竞争规则或游戏规则等。总之,现代性与全 球化的长波进程与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两股力量交互作用,使我国 社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 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都前所 未有的时期,也是一个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突显一系列新特点的时期。 五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共同富裕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和根本利益,理所当然地也是中国 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不能说当今中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但贫富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与看病难、看病贵和就业 、失业问题成为当今中国最突出的三个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中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