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8094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欧洲一体化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一种课堂模式的建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前的课改实践极大地焕发了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从前那种“填鸭式” 、 “满堂灌”的课堂模式正在从理论到实践被扬弃,现如今的中学历史课堂,以素质教育为己任,高举创新大旗,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热闹。然而,过多、过分甚至是形式主义地强调“创新” 、 “探究” 、 “活动” ,也可能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陷入流弊:一是课堂所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低,甚至出现“伪问题” ,从而导致学生的活动是浅层次的、无意义的;二是即不能从

2、课程三维目标出发,又不能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有探究价值的课堂问题,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三是设计的问题太多太滥,没有主次,没有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课堂流于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窠臼;四是整个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为方便教师的“教”而设计,忽视课堂学习情境的营造,不能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上述种种说明,这样的课堂教学,正在使历史课堂走上矫枉过正的另一极端,其效果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是无意义的。有鉴于此,笔者在一年的课改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运用新课程理念,创建一种个性化的课堂模式,杜绝上述课堂弊病,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所谓课堂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3、,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流程。本文拟以岳麓版教材历史()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一课的教学为例,对笔者正在实践中的这种课堂模式进行描述与概括。首先,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与情景,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的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将使学习者易于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笔者在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一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整理课堂相关资料,制成

4、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动画、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做到即凝神又起兴;并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6-8 人,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注意营造和谐、民主、安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在课堂导入部分,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同时在屏幕上让系统徐徐演示法国作家雨果关于“欧洲合众国”的发言稿节选以及反映欧盟主要国家景观、风情的典型图片。以此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然后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准备多种不同群体的教学安

5、排,对课堂浅层次的问题或者能够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的问题,一般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鼓励学习状况欠佳或者是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甚活跃的同学作答,然后教师适当进行鼓励和点评。对思维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则鼓励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合作解决。同时十分注意对分组学习的情况进行监控,在学习评价上引入激励与改进机制,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很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全情投入,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课堂氛围十分融洽,亲切。在场观摩、听课的老师评价甚高。其次,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必须以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指归。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能游离于课程目

6、标之外,而且还要注意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在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组织学生搜集、阅读有关欧洲一体化历程、欧盟现状的资料。并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判断和课堂重难点的把握,依据三维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如下课堂问题及活动方案。一、欧洲联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别是什么? 二、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关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表格,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演进趋势。三、活动转换角色:根据你所掌握的信息,假如现在是 1958年,假设你们分别是法、德两国的代表,你们正在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部长会议。会议上

7、有两个议题关于建立关税同盟问题和关于实现共同的农业政策问题。请你模拟这两国代表发言表明你们的立场及其原因。时光飞逝,转眼到了 1992 年,欧共体各国代表齐聚马斯特里赫特,他们将要讨论成立欧洲联盟与欧洲统一货币问题。如果你是英国政府代表,请你就上述问题谈谈你的立场及其原因。 根据你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刚才“各国代表”的发言,请大家接着探讨一下欧盟近期内整合成为统一国家的可能性(完成课后附件“自我测评 2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的原因。” ) 。四、欧洲一体化的意义何在?这四个问题中,第一、二个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凡事都想刨根究底的思维习惯,它属于应完成的知识目标(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教学重点,也

8、是课堂最核心地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对政治史与经济史教材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因而它又体现了“能力与方法”的培养。第三个活动的设计是课堂的亮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加强过程体验,同时又使“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的原因”这一知识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得到解决。第四个问题主要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培养,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由于上述问题的设计较好的落实了课程的三维目标

9、,没有落入片面追求形式热闹和为了活动而活动的俗套,因而整个课堂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再者,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即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监控,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笔者在备课时,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基于学生新旧知识相互联系与相互同化的需要,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

10、的问题。同时还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设计的问题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问题的解决策略方面,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同时将活动引入课堂,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加强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培养能力,充分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例如在解决本课的核心问题即第二个问题(即“完成表格,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大措施及其演进趋势。 ” )时,笔者没有象传统教学那样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重大措施越俎代庖以记流水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教材去发现,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概括出欧洲一体化的重大措施及演进趋势,最后合作完成表格,并激励

11、各小组在速度和准确度方面展开竞赛。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即掌握了本课的知识重点,又完成了对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三个问题(即“活动转换角色:” )是本课的难点,需要让学生理解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活动方案的设计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体验性。笔者让各小组同学选择愿意扮演的角色,确定后各小组充分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然后畅所欲言,不追求统一看法与答案,重在体验过程,创新思维。课堂效果超乎想象,几乎是人人有话说,学生们一下子冒出了千般想象,其中不乏思想的火花,不少学生都能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在此种“思维爆炸”式的盛宴中,师生几乎是稍加总结就解决了本课的

12、教学难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多视角、多重观点的对比中产生对知识意义的新的洞察,这样的学习当然是十分有意义的。最后,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还要使其探究的热情向课外继续延伸,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笔者在每节课的结尾部分,一般都会精心设计适量的课堂检测题,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充分利用了本课教材的附件。在课外活动部分,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并查找一些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题为“欧盟(欧元)”来了, “亚盟(亚元) ”还会远吗?的小论文。此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课后

13、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方法,收集资料,对新信息进行判断筛选、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新问题情景中推理、论证,产生对知识意义的新的洞察,并尝试用已获得的历史经验分析评判现实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这一活动设计不仅照应了课标(即以欧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的要求,而且也为下一课(第 26 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综上所述,笔者将这种力求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实现有意义学习的课堂模式结构图归纳如下:侵害了国家的利益,例如挪威两次拒绝加入欧盟,因为挪威有丰富的石油,在满足自己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出口,但加入欧盟后,就必须按欧盟的意思行事,就要

14、优先优惠出口到欧盟国家,钱少了!在欧盟内,英德等工业国家对法意等农业国家的农业补贴税大加指责,这使许多国家内掀起了反对欧洲一体化的呼声 美国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 政策论析 赵怀普 欧洲一体化是在战后欧洲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历史进程。美国作为一个非欧洲的但是却在欧洲拥有重大利益的国家,所采取的态度和政策始终是影响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战后美国关于欧洲一体化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总结其特点及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今后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战争的后果,使欧洲丧失了其占据数百年的

15、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逐渐形成的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主宰的雅尔塔格局下,欧洲各国统统沦为二等或三等的国家,并普遍陷入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之中。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以及来自东方(苏联)的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和西方(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西欧各国强烈地感到,只有通过联合各国的力量,在欧洲实现历史性变革,欧洲才有出路,才能够复兴和繁荣;只有联合一致并同美国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够对付“共产主义威胁”;也只有通过实行联合将德国控制在一个联合体中,才能够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从而保障欧洲的安全。正是在这种共识的推动下,欧洲联合的思想在战后初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展起来,并形成一

16、股颇有声势的运动。从 1948年 5 月海牙“欧洲大会”的召开,到次年 8 月英、法等十国成立属官方性质的“欧洲委员会” ,欧洲联合逐步从民间运动发展成为政府政策和对外政策的目的。 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论析美国研究面对欧洲联合的这一新形势,西方霸主美国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由不明确到明确支持的转变过程。在战争刚结束的 1945 至 1946 年,由于美苏关系尚未完全破裂,美对苏强硬政策还在酝酿之中,美不愿公开支持西欧联合,以免引起苏联的过激反应。但是,随着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和美苏冷战的爆发,欧洲联合很快被纳入到美对苏遏制的全球战略之中。以同年 6 月“马歇尔计划”的发表为标志,美国开始公开支持欧洲(西欧)实行经济政治联合。马歇尔在其哈佛大学演说中宣称,美国希望欧洲国家之间建立起全面形式的合作,只要它们(在美国帮助下)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并且只要该计划切合实际,美国愿意对之提供支持。US Department of State, A Decade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