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98093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时间:120 分钟,分值:120 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卷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七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将“答题卡”上准考证号的对应数字用 2B 铅笔涂黑。3.答第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4.第卷(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3030 分

2、)分)一、 (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h) 澄(chng)清 入场券(jun) 甘败下风B.蓬蒿(go) 剽(bio)悍 迫(pi)击炮 谈笑风生C 吮(shn)吸. 发酵(jio)) 狙(j)击手 再接再励D. 狡黠(xi) 喟(ku)叹 妊娠(shn)期 名副其实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好电影,感人至深,大家谈论起来津津乐道。B. 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C. 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D. “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

3、我们真是三生有幸!”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小女孩大约十三、四岁。B.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清除杂草等。C.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电影“天下无贼” ,你是去呢,还是不去?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互相合作。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几个学校的老师找刘成辉同学就克服学习困难交换了意见。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

4、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 305 首,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 “雅” “颂”三个部分。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C.“豆蔻” “弱冠” “及笄”是古代年龄的别称;“令尊” “令堂”是古代人对自己父母的尊称。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二、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5、。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和”字上,字上, “和和”有有“中和中和” “融合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和”文化的思想精髓。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族的“肉食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

6、,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

7、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吸纳。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旱地中生长的瓜

8、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个提供“中式餐饮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

9、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芝麻” ,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

10、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食采用“分餐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胡床”和和“貊盘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地区流传。 “胡床胡床”即现在的马扎,即现在的马扎, “貊盘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是一种较大

11、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餐形式。而对“合餐制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和”文化的理念之上。文化的理念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

12、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所认同。6.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B.在民族文

13、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D.“胡床” “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

14、,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三、 (共 6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爱莲说 ,完成 9-10 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

15、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 (洗)B.可远观而不可

16、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适合)10. 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A借莲的高洁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喻,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9090 分)分)四、 (共 5 分)11.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1)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诠释“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