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7230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师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3.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A.强调探究性学习 B.强调合作学习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自主的人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独立的人5.在学

2、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A.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6.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A. .及时复习及时复习 B.及时休息 C.过度复习 D.分数复习7.“稳重而富有毅力,但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气质类型。(C)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B)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D)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明确的教学目的 恰当地组织教材恰当地组织教材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

3、学环节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程序A.B.C.D.一、填空(30 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

4、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

5、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三、论述题(30 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

6、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7、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3)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

8、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4、“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

9、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6、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

10、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1)口头检查法;(口头检查法;(2 2)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3 3)实习检查法。实习检查法。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重点。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

11、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17、练习法

12、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19、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属于认知领域。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3、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自学辅导法。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

13、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描述、案例反思。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

14、,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目的;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三是障碍;四是方法。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通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理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3)“补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15、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一)、单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教教材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要求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联系生活学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

16、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的教学。概念计算应用题、“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多样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单一富有个性被动1、“用数学”的含义是(2)用数学学习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生活数学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1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