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6789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文素养培训与航空精神塑造什么是人文?从知道要来中航大学参加人文综合素养培训开始,我就在困惑。我们到底要学到些什么?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史、今、经、子、文、艺、行、思八个模块的学习,虽然最后的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课堂上,老师对人文提出了明确的定义:一是整个人类文化,二是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三是某一门人文学科或某一种人文文化(文学、哲学、伦理、艺术等)。在我理解,人文就是人对于我们人本身的理解和认识,就是反映我们的思想,体现在我们言行举止中的人有别于其他物种的差异性,是包含在文字记载、传统习俗以及一切人类文化现象中的人的精神。两个月的学习对于人文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来说,只能是窥豹一斑。但培

2、训班严谨周密的课程安排,以及老师们高屋建瓴的讲解,起到了一种很好的启发效果对我们自身的全新理解,对我们事业的重新审视,对我们视野的全面开拓,对我们思维模式的彻底拓展,对我们精神的终极塑造。我想集团公司之所以成立中航大学,之所以开设人文学院,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对人的精神的塑造,就是让我们对航空精神有更深刻的领悟,并提升我们的行动能力,推动我们更好的为我们的事业,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力量。、从再造魂魄看精神的重要21、精神的重要为什么要如此重视精神的塑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想从一本书开始说起。学习期间,我阅读了晓林、秀生两位合著的再造魂魄。魂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魄又是什么?魄就是民族工业

3、体系。在序言里,作者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以一个本土的民族企业家的战略眼光,胸怀天下的忧患意识,在入世之际,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失落和工业体系发展的失衡,显示出了深深地担忧。所以合著此书以警醒世人。对于魂,作者虽然站在他的位置,着重讲得是企业家和企业,但对于我们个体来说,这种影响和作用是一致的。作者先是结合古今中外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民族工业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民族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强大作用。我们的企业家应该眼睛向内,提高对优秀的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吸收,进而提升自我的民族精神。讲了企业家的魂,作者又与我们谈到了企业的魂,那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保证现代企业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

4、要素,是凝结在品牌中的无形资产,能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文化的产生,企业家的作用是主要的,要靠企业家的素质,包括眼光、胆量、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感,结合本企业、本行业、本民族的特点,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中总结、提炼、升华、创新而形成的一套浅显易懂、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3讲完了魂的再造,作者又从深层次去探寻民族工业落伍的原因体制落后、改革落后,并分析了更为基础也更为重要的第二产业为何在现代发展中被冷落。从近些年各国在金融危机前后的经济恢复境况,应该使我们有清醒的认识,第二产业才是支撑我们金融大厦的根基。这里作者积极呼吁我们的政府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用政策来引导,从产业结构、框架规划处着手,

5、结合制造内需,来推动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魄的再造。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兴衰变化,无不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魂与魄的关系上,魂是魄的基石,民族精神的有无、强弱,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通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显示出作者一种对我们当今民族精神丢失的忧思,只有立足于我们宝贵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国才能真正的强大、腾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 1840 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古老华夏文明的大门,我们的近代史就开始写满了屈辱和辛酸。可也正是在这种环境,我们的民族精神被高度激发,英雄辈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工业方面说,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

6、务派,正是怀着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民族工业史。建国初期,也正是由于有了“铁人”,以及他所代表的4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我们有自己的钢铁厂、化工厂、汽车厂、轮船厂、飞机厂,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有了我们自己的飞机。刚刚结束的井冈山学习,更是让我们切身感受、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正是由于这种革命精神,我们才能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历史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精神的重要。2、当前精神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对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反科学、反文化、反艺术、反美学、反崇高等颓废的精神倾向;伴随着我们对经济建设

7、更多的关注,实效、实利、有用的功利心态在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带动了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却在瓦解着我们的理想、崇高、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失落了,这种精神里最核心的就是民族忧患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直接的后果就导致了工业体系的失衡。乐于为别人打工,乐于只发展产业链的低端。由于骨子里民族精神的缺乏,必然也就带来创新精神和高新技术的缺乏,也就只能参与产业链低端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这样的产业是难以走向世界的。而在对于国货的一种扭曲的崇洋媚外观,在拱手相送我们市场时,也打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韩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富即安、缺乏远见的保守观念,也阻碍着我们发展高科技产业,而高科技是牵引

8、产业发展的关键。自行车行业就是个鲜活的例子,我们是自5行车王国,甚至曾以国产自行车作为礼品送给老布什,然而一夜间,我们的三大品牌“凤凰”、 “永久”、 “飞鸽”,一败涂地,中国的自行车纷纷打起了洋旗号,就是因为我们的封闭和保守,不思进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民族工业的振兴必须与民族精神的复兴结合起来。、航空精神的实质1、航空人需要有自己的精神首先,航空工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航空人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航空工业是高科技行业,位于产业链的最高端,产业附加值高,其发展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我们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同时,它作为军工行业,其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我们的国防实力。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须是以强大的国防

9、为保证的。发展航空工业是我们每一位航空人不仅是作为一名企业人的责任,更是历史赋予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使命。航空人更需要有精神力量,更需要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精神和忧患意识。精神是凝聚力、战斗力和生产力。其次,作为一个完备的人、有追求的人、发展的人,需要有自己的精神。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言简意赅。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6失去脊梁骨,不能自强自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不思进取,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有着很多共性的精神追求。不管是屈原还是李白还是陆游,不管

10、是辛弃疾还是戚继光还是邓世昌,不管是李鸿章还是张謇还是卢作孚,他们是爱国的,他们是自信、自强、自立的,他们勇往直前。当然这种精神也包含一种明确的人生目标,强大的精神力量会促使一个人不断去努力,追求人生目标的达成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三,精神反映的是人的核心价值观,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形成合力,推动中航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人有自然人的属性,也有社会人的属性,有他的群体特质。因此人的精神除了对个体有意义外,对于一个群体,这种个体精神的叠加,可以是积极放大的,也可能是消

11、极抵消的。飞机的研发,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面广,专业差异较大。需要由从事不同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来完成。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保证飞机研发这个系统工程快速、高效、高质量完成。这就需要塑造一种共同的航空人的追求和精神,用一种大家都接受、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一个共同的目标,7让每一个航空人都为之顽强拼搏,努力奉献,以精神的共鸣,形成工作中的步调一致,精诚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以共同的航空人精神,打造先进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就是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当前竞争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管理必

12、然要从手工业时的经验管理,自动化工业时的科学管理,发展成为文化管理。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除了保证我们更好的管理企业,也是提高企业外部竞争力的必然形象力。就是凝结在品牌中的无形资产。此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起到“文治教化”的作用,降低培训成本。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文化经营,要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去理解文化,要在思想道德境界理解文化,要懂得文化经营的真意。任何产品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消费者本质上也是在消费一种文化。企业领导要让这种文化的观念成为员工的精神动力,这样的企业才能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企业。这样我们生产的商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才会产生价值。才能实现产品文

13、化和社会文化的对接。有了航空人的精神,打造出具有我们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软实力,可以提高品牌附加的虚拟价值,早日实现我们“五化万亿”的宏伟目标。2、航空人要有什么样的精神8中华民族的精神,最核心的是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态,那种“家”, “国”一体的观念,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那种为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杀身成仁的气度。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重组,中航工业集团的成立,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背负做大做强航空工业的历史使命,集团领导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提出了“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 “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 “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

14、目标。早在 20 世纪初,我们的飞行创始人冯如,以及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本着一种历史的担当,提出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并终身践行。从中国的航空业诞生伊始,航空人就秉承着中华民族核心的家国观,主动担负起一份沉甸甸的“救国”使命和责任。这种航空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直在延续着。到近代航空人的“航空强国”,再到我们今天的“航空报国”,一代代航空人的精神我们在一路传承,并在世界形势风起云涌的今天,勇立潮头,更为坚定地发扬立足发展航空之本,报效国家。“强军富民”是我们对时代的一个基本的判断。作为军工企业的排头兵,我们充分认识到强大国防的重要作用,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指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国防实

15、力的落后,历史无情了证明了这一点清朝中国的 GDP 占到全世界9的三分之一,但由于军力不强,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列强垂涎、瓜分的蛋糕。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强大的国防是维护我们国土完整,主权独立,国家可以为国家的基石;是维护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全乐业的保证;是维护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平稳高速推进、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利器;同时我们的航空产业又是站在高科技的顶端,牵引工业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先锋。 “强军富民”正是航空人在对这一形势清醒认识和理解后,所感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建设强大的航空实力,以保土卫疆,努力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工业体系的发展,实现国富民强。有了这样的觉悟,这样的

16、担当,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就能让我们自觉遵循“敬业诚信”的行为准则,自觉践行“创新超越”的工作要求,最终实现“五化万亿”的宏伟目标,为国家的富强贡献我们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有了这种精神的我们航空人,也一定能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人文培养助推航空精神塑造如何能更好的使航空精神得到理解、传承和发扬,培养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是一条必由之路。1、人文是传递精神的媒介。前面我们讲过,中华民族的精神,最核心的是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态,那种“家”, “国”一体的10观念,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那种为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杀身成仁的气度。从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那些广为流传的佳作,多是蕴含了深刻的爱国精神,那些能够名垂千古的文人骚客,多是把国家和民族放在第一位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如是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如是说;“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亦如是说。作家们是这样,音乐家们也是这样。 “我有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