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6408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新时期文学》教案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作为文学创作现象的“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同 时产生在 80 年代中期,大约是在“文化寻根”思潮以后,可 以看作是“后寻根”现象,即舍弃了“文化寻根”所追求的 某些过于狭隘与虚幻的 “文化之根”,否定了对生活背后是 否隐藏着“意义”的探询之后,又延续着“寻根文学”的真 正的精神内核。正如“先锋小说”把“意义”规定在小说的 叙事形式,新写实小说则把“意义”规定在描写现实、生活 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文化寻根”小说所展示出来的被政 治权力话语和知识分子精英话语遮蔽的民间世界的信息,在 新写实小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民间的日常

2、生活场景正 式地充斥了小说的主要画面。 一、概述一、概述江苏钟山杂志从 1989 年第 3 期开始设立“新写实小 说大联展”栏目,主动倡导“新写实”这个名称,在该栏目 的“卷首语”中从理论上将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 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起 先有多种提法,如“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江苏 钟山杂志从 1989 年第 3 期定名为“新写实小说”。) 被归入到这一名目之下的非常广泛,包括刘震云、方方、 池莉、范小青、苏童、叶兆言、刘恒、王安忆、李晓、杨争 光、赵本夫、周梅森、朱苏进等等,几乎包括了“寻根文学” 以后文坛上最活跃的一批作家。尽管对于这一创作倾向

3、的理 论归纳后来一直都有争论,但是就新写实小说的实际创作情 况而言,应该说对于中国文学在 90 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 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 影响。 (农村“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李 锐等。都市“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等。刘心 武有些作品如钟鼓楼、小墩子、刘恒的贫嘴张大 民的幸福生活也属于都市新写实小说。) 1.新写实小说对传统写实观念写实观念的更新创作原则:创作原则: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 “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与 反映方式。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经典性表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经典性表述:文学创

4、作中所要 反映的现实,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典 型性格。艺术上的“真实”不仅来自于生活现象本身,还必 须要体现生活背后的“本质”,并对其加以观念形态上的解 释。这里所说的“现实”,显然是经过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加工处理后 被写进作品中的生活事件,由于政治力对中国文学历来是具 有的强大控制力,所谓“本质本质”,往往都出于政治需要而设 定的内容。由此也就使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含有明显的为政治政治 权力权力服务的特征,比如要求通过塑造“典型”来宣传具体的 政治路线,要求明显体现作家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深刻地表 达出一定思想含量,把某种“真理”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等。新写实小说正是对这种含有强烈政

5、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 则的拒绝和背弃,它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还原生活本相,或 者说是在作品中表现出生活的纯态事实纯态事实。无论是还原生活本 相,还是纯态事实,其实都只能看作是作家故意选择的一种 相对“客观”的创作态度,但其意图所在却明显是要清除观 念形态对现实生活的遮蔽,消解强加在生活现象之上的所谓 “本质”,以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 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新写实小说在创作 方式上有意瓦解了文学的典型性典型性,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来 掩藏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可以说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首 先就在于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作家不再去刻意 追问生活究竟有

6、什么意义意义,而关注于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及生存中感性和理性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体现 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生存意识。 叙事特点:叙事特点:新写实作品都致力于描绘生活中凡俗性的一 面,将一切宏大崇高的思想观念都排除出去,从而再现这些 作家认为的生活原生样态,也就是所谓的“纯态事实纯态事实”。这 种凡俗性本身的描写,无疑有着开拓性的意义,它至少打开 了一个关注当代现实生存状况的新的写作空间。与这种凡俗 性叙述内容密切相关的,是这些作品在叙事方式叙事方式上也必然有 一些新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 与典型人物塑造,以往小说必不可少的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 碎

7、的生活流生活流过程,使小说的事件以看似未经加工的偶然无序 的状态呈现出来,人物的思想行为也随生活状态不同而随机 变化,削弱了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内容。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新写实的叙事方式在主体性主体性方 面显得较冷漠暗淡,即所谓“消解激情消解激情”的写作,小说家取 消情感介入,以一种“零度情感零度情感”来反映现实。它主要表现 为叙述者的功能弱化倾向,即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比较 单纯的旁观者,他不像传统小说的叙述者那样能随意进入被 叙述人物的心理中去做细致分析,也不会进行深入的自我阐 释,既使偶尔发表几句意见,也不显示明确的判断倾向。这 种倾向导致了作品对所描绘的那样平庸无奈的

8、现实生存状态 逐渐丧失了批判的能力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所有的现实理想因素都被消解,最 后存留下来的潜在态度潜在态度无非就是迁就,认同于这种现状。 如果要对这种倾向再深究下去,或许可以理解这正是由 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境况所决定的。尤其是在 1989 年夏北京 发生以后,许多知识分子引起了对“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逐渐形成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反省和放弃反省和放弃,新文 学传统中一向明确有力的现实战斗精神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 渐弱化了。新写实小说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愈加呈现出 低落的灰冷色调,以及随后延伸出某些明显逃避现实生活逃避现实生活的 倾向。 (较早体现这一创作特点的是赵本夫,他

9、在 80 年代创作 的一系列中 长篇小说刀客与女人、锢澈等首先创 造了民间历史话语的美学意境,悲壮而传奇地描写了黄河边上的下层民众抗衡天灾人祸的粗犷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产 生的一种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相对立的民间文化的生命力。 90 年代,尤凤伟创作了石门夜话小) 2、新历史小说简介: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 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 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 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 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 实小说基本倾向是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

10、历史题材时, 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消解,尽可能点出民国 历史的本来面目。作为新写实小说在题材上的一个分支,它 们又同样有着消解激情的叙事特点消解激情的叙事特点,在叙事过程中并不显现 作家明确的主体判断,在对过去历史的还原中,往往呈现异 常暗淡的色调。二、创作概况:二、创作概况: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这种回归到人本身的生存意识生存意识最早体现在 80 年代中期王安忆、刘恒的小说创作中。 如王安忆“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 锦绣谷之恋及其后的岗上世纪。王安忆有意突现出 性爱本身不可抗拒的力量,而舍弃了一切外加的社会文化方 面的意义。这组作品以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还原出

11、生命存在形 态中的本能欲望本能欲望,在对人性人性之根源的探询中达到了相当深刻 的程度。 刘恒的小说如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则更进 一步消除了人性中精神性的因素,把全部笔墨都集中在对 “食色”的描写上。狗日的粮食写“食”,通过农妇 丑陋的瘿袋女人曹杏花为一家人的粮食费尽心机;甚至从 牲口粪中找玉米粒儿,偷一切可偷的食物充饥。她勤俭持家, 嘴脏心凶,最终因丢了口粮而自尽。狗日的粮食写的是光棍农民杨天宽用东挪西借来的 二百斤谷子从人贩子那里换来一个长瘿袋的“丑狠了的”女 人。女人不但勤快且会扒弄粮食。女人不但能做也能生,一 连生了六个孩子。任凭女人怎么能做,怎么能扒弄粮食,任 凭六个孩子起的都是粮食名

12、字,粮食成了这一家人最大的问 题。此后,整篇小说围绕着粮食写开去。最后,女人瘿袋因 为丢了一家人赖以活命的购粮证而自杀了。狗日的粮食 写的就是一个关于人和吃、人和粮食的关系的小说。“民以 食为天”,作品正是从人的这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手,叙 述了农民杨天宽一家仅仅是为了吃而活着的单调又艰难的生 活,展现了特定年代中农民的生存境况和由粮食的匾乏所导 致的生命的委顿和“种的退化”。这篇小说对人的描写已不 单纯是写人的社会属性,甚至也不是写人的文化属性,而是 直接写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进而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联系 起来,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矛盾,以及社会存 在对人的生命存在与

13、发展的限制和障碍,从而达到了自然人 与社会人的完整统一。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极为客观化,用几 乎不动声色的叙述语言展现了普通农民辛酸而可悲的生存状 况,作者决不站出来发表什么议论,一切留给读者自己去思 考。这可以说是一篇真正“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 血”的现象还原式的“新写实”小说。 伏羲伏羲写“性”,被改编为电影菊豆,杨天 青和菊豆属于乱伦(侄子和婶子),爱情的诗性爱情的诗性在由乱伦之 爱引发的叔侄之仇、父子之恨,以及由此而生的罪孽感中消 失殆尽。 伏羲伏羲是一篇更精彩、更深刻的靠展示原生形态原生形态 的生活本身说明一切的优秀小说。快 50 岁没有子嗣的小地主 杨金山为了传宗接代用二十亩地

14、换来 20 岁的年轻姑娘王菊豆 做妻子。但“阳气颇衰微”的杨金山非但已不能生育,也未 能在年轻妻子身上获得性快乐,于是转而对菊豆施以性虐待。 这反倒促成了早就暗恋着婶婶的侄儿杨天青与菊豆性爱的发 生。整部小说由此展开了一场人性扭曲和灵魂搏斗的惨烈场 面:一方面是年轻生命本能欲望的追求和青春性爱所带来的大欢乐,一方面两个年轻生命又不得不背上“乱伦”的罪名, 每次幽会,情欲的欢乐总是伴随着原罪的痛苦、尤其让他们 难以承受的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儿子出生以后,按族里的名谱 排定叫杨天白,“对儿子他只能以兄弟相称,直至永远他也 将无尽无休地做那个女人的侄子,永远无法改变”。他们的 偷情终于被中风瘫在炕上的杨

15、金山发现了,于是家庭内部就 发生了由伦理错乱而导致的复仇、杀子、自虐、恐惧、仇父、 自杀等人性人性与伦理伦理的大搏杀。小说最后以健康人性的被扼杀、 反人性的传统伦理道德的胜利而结束,从而不但揭示了传统 文化超稳定的顽固性,而且预示了它的延续性和恒久性。 乍看上去伏羲伏羲采用的似乎是传统叙事方法,甚 至开头就用了“话说民国三十三年”这样的传统叙事标 记,但实际上与传统叙事有着本质区别。首先就是作品大量 采用了西方小说常用的精神心理分析方法,将外部情节的叙 述与人物内心冲突的分析性描写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弗洛 伊德“个人情结”理论和荣格“集体无意识”思想的影响。 第二,作家虽精于精神分析,但并不介

16、入小说中人物的冲突, 冲突越到高潮,其叙述态度越是客观、冷静、有节制,在这 种客观、冷静、有节制的叙述中力求还原生活的原生状态和 人类在那种特定的文化场中必然的也是本能的意识世界。最 后,这部小说叙事的现代性更明显地表现在它的主题上。很 明显,这部小说的主题在于它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文化生存状生存状 态态的一种终极关怀,它以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无比真实的现象 还原和读者接受时所获得的心理冲击,无情地批判了传统文 化对健康美好人性的扭曲和扼杀。这个主题是极具人本哲学、 生命哲学和文化哲学意味的现代哲学主题。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小说家1991 年第 1 期) 写了主人公小林一天的生活,充分细腻甚至有些琐碎地展示 小职员窘困的生存状态。小说从小林为了省钱排队买豆腐写 起,描写主人公生活中种种烦恼无奈的事情:为了帮妻子将 工作换到离家近些而四处奔波,家乡来的小学老师找医院看 病而无力相助,为孩子人托之事寻找门路而四处碰壁,排队 购买大白菜收拾大白菜的忙碌,为给幼儿园老师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