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6407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一、导入,走近文本师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千古传诵的历史散文,也是有关齐威王纳谏的,那么这一次纳谏和谁有关系呢?生:生:邹忌。师师: :对,文章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选自战国策。 (板书课题及战国策)二、朗读,感知师师: :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就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2、?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读,我们在听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注出在字音和节奏方面同这位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生:(无人举手)。师师: :大家希望谁来读?生:生:(推荐三人,每人读一段)。师师: :我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吧,或者说一说你在朗读- 2 -时,处理某一处字音或节奏方面与他们有哪些不同的意见。生生1: :“燕”国,应读“燕”(yn)。师师: :对呀,你听得很仔细。 “齐、楚、燕、韩、赵、魏、秦”,古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发现很重要。除此之外,这个字在作“姓”的时候,它还读“燕 yn”呢!生生2: :在读第一段的时候,我和他的语气不一样。师师: :你已经在揣摹人

3、物的语气了,看来你预习得很深入。师师: :谁再来说一说?生:生:(生摇头,表示没有)。师师: :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今齐地方千里”怎么读?生生1: :今齐地方/千里。生生2: :(犹豫地)今齐/地方千里。生生3: :今/齐地方千里(意识到不正确,但不知该怎样读)师师: :老师想告诉大家,在现代汉语当中,我们多用双音节词,而在古汉语中,古人们大多喜欢用单音节的词。你觉得古汉语中“地/方(fng)”同我们现代汉语的“地方(fang)”一个意思吗?生生3: :(恍然大悟地),不一样。在文中“地”应该是“土地”,“方”应该是“方圆”。师师:真好,那么这个句子我们应该怎样停顿呢?生生3: :今齐地/方

4、千里。师师: :你给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吧。生生3: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师师: :很好,大家通过自己的预习,把课文读得如此流畅,老- 3 -师已经感觉到同学们对文言文非同一般的解读兴趣和解读能力了。我们再一齐朗读一遍课文,相信大家能够读得更正确、更流畅,好不好?(师生齐读课文)师师: :你在结合小注理解文意的时候,有没有没弄明白的地方?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商量商量。生生1: :“王之蔽甚矣”是什么意思?生生2: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师师: :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很好。生生3: :“谤讥”是什么意思?生生4: :小注告诉我们这个词在这里是“讨论”的意思。师师

5、: :对,没有贬意。生生5: :“吾妻之美我者”中“之”是什么意思?师师: :谁来给他说一说?生:生:(摇头)师师: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生生6: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师师:是这样吧?很正确,大家觉得“之”有实际意义吗?生:生:(齐)没有。师师:那为什么还用它呢?生:生:(思考地)师师: :我们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师师生:生:(齐读)吾妻/之 美我者。师师: :我们把“之”字去掉再读一读。- 4 -生:生:(齐)吾妻/美我者。师师: :有什么变化吗?生生7: :不加“之”读起来感觉很生硬师师: :对呀,加上“之”我们读起来就感觉很舒缓。古人常常用这个“之”字来舒缓句子的语气,我们学过的满

6、井游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生生8: :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师师: :很好,另外,老师还觉得,加上“之”,它也强调了句中的“美”字,你再读一读,感觉一下是不是?生:生:(读)“吾妻之美我者”(恍然大悟的感觉)师师: :原来,没有意义的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呢!这样的词在我们理解文意的时候怎么办呢?生生9: :只体会作用,翻译时可以把它删掉。师师: :真好!刚才我听到大家把“美”理解为“以为美”,还有不同的理解吗?生:生:(男):“以为美丽”师师:我们说你(指男生)很“美丽”,可以吗?生:生:不行生生10: :漂亮。 (忽又觉得也不对)师师: :那该是什么呢?生生11: :俊美。师师:太好了!

7、这关系到古今词义的差别吧?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应学会试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它找一个合适的、合理的词语来替换。- 5 -师师: :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生1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是什么意思?师师: :它是方位词吗?生生13: :不是。 “宫妇”小注解释说是“宫里的妃子”,那么“左右”我觉得应该是大王旁边的大臣。师师: :你很会思考,是“旁边”的意思。这里古人根据自己的习惯,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我们理解为“国君旁边的近臣”。我们现在还用“左右”表达这样的意思吗?举个例子吧。生:生:(思考)师师: :比如说吧:这只小狗跟他很亲近,始终不离他的左右。生:生:(恍然大悟地)对。师师:

8、:(亲切地)看来,有许多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一直焕发着它的生命力呢!我们要注意文言知识的点滴积累,当我们的积累越来越丰厚的时候,就能更正确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更进一步地走进古人深邃的思想了。三、品读,感悟:师师: :我们已经读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生1: :文章讲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都说他很美,他却不这么认为,他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让齐王不要像他那样受蒙蔽,齐王就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国因此战胜了其他的国家。师师: :你读得很明白,讲述得很完整。谁有不一样的表达吗?- 6 -生生2: :文章写了邹忌用自身的经历同齐王的处境相比,告

9、诉齐王应该纳谏除蔽,齐王就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师师: :真好!多简洁的表达啊!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了,谁给大家说一说?生生1:邹忌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接受批评。生生2: :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齐王接受批评意见。师师: :哪一种理解更好?生:生:第二种。师师: :很好,那么, “讽”的意思就是:“委婉地规劝”, “谏”指“批评意见”。我们再来读课文,你有没有发现,文章在行文方式上以什么为主?生:生:(思索地)对话。师师: :对。文章是以描写人物对话见长的,那么,文章写了邹忌同家人的几次对话?生:生:(齐)三次。师师: :是呀,邹忌有“三问”,妻、妾、客共有“三答”(板书:三问、三答)

10、,请你在文中标注出这“三问”、 “三答”。我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大家板书出来。(生读并标注)生生1: :(板书)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城北徐公孰美?生生2: :(板书)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7 -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师师: :大家看着黑板读一读这“三问”、 “三答”,你有什么发现吗?生生3: :邹忌的“三问”问法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师师: :都表达了怎样的意思?生生3: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俊美。师师: :很好,那他的问法有什么不一样呢?生生3: :问妻子用“我”,问妾和客用“吾”。师师: :据我所知, “我”和“吾”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不统一

11、成一个字呢?生生4: :我觉得他与妻子说话,显得很亲昵,所以用“我”,他与妾的关系同他与妻的关系不一样,所以应该严肃些,用“吾”就显得比较严肃。生生5: :他家来的客人也不像他与妻那样亲近,关系一般,所以用“吾”也比较合适。师师: :原来,古人用字有着这样的奥妙啊!生生6: :“孰”的位置不一样。师师: :说一说吧。生生6: :“吾孰与徐公美”,把“吾与孰”并列,我感觉他想知道谁美的心情非常强烈。而问客人的时候,就不能表现得这样强烈,应该委婉一些,就把“孰”放后面了。师师: :老师太喜欢你这样很有见地的思考了!大家再读一读这“三问”,琢磨一下,是不是这样?(生自由地读)- 8 -师师: :原来

12、,一个字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会使整个句子表达情感的程度发生变化,这是多重要的发现啊!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生生1: :妻比妾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师师: :那就有什么不同吗?生生2: :妻和妾的回答都用了反问句,都表示了一种肯定的、不用怀疑的口气,但妻的回答更肯定些。师师: :怎么就更肯定了呢?生生2: :“君美甚”就是说“您美极了”,就显得更肯定。师师: :我们把“甚”放在“美”的前面试一试,会有什么变化?生生3: :“君甚美”就显得平淡一些了,不如“君美甚”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地赞美。师师: :是呀,在妻子的心里,他的夫君是谁也比不上的。 “君美甚”三个字让我们感觉到了妻的热情洋溢,那

13、种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古人用字多巧妙啊,那么,妾为什么不也说“君美甚”呢?生生4: :妾的地位跟妻的地位不一样,她不敢那样说。生生5: :妾觉得自己地位卑微,对邹忌以及妻有一种胆怯、畏惧的心理,所以她不敢像妻那样亲昵地表达出来。师师: :老师很欣赏这样一种智慧的解读。还有谁想说吗?生生6: :客人的回答没用“君美甚“,也没用反问语气,让我们觉得很平淡,但毕竟也是一种赞美。师师: :真好,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语言的魅力了吧?这个时候,我们也就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声音传达出这些看似相似,其- 9 -实却有相当大不同的语句了。那就试着用声音传达一下吧。我们可以四个同学为一组,一位作邹忌,其他三位

14、同学分别作妻、妾、客,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生分组练习,兴趣盎然)师师: :哪一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到前面来。(生四人分角色演读,声情并茂)师师: :谁愿意给他们作一下点评?生生1: :我认为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四个人各自的身份。生生2: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不一样,所以语气、语速也不一样。生生3: :有一个同学还加上了表情,显得很生动。师师: :精彩的演读、恰当的点评,让我觉得大家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致。邹忌听了夸赞后,是不是心里就美滋滋的了?他是怎么想的呢?生:生:(齐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师师: :于是,邹忌进行了三生:生:(齐)三思。师师: :对,三思。 (板书“三思”)你现在就是邹

15、忌,你会怎样想呢?生:生:(小声讨论)师师: :谁能到前面来想一想?(没人举手)大家希望谁来?(异口同声指名一男生)好,请你来。- 10 -生生1: :(到台前作思想状)我的妻子认为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师师: :谁来评价一下?生生2: :我觉得他应该想到,也就是得到一个结论,想到自己受蒙蔽了。师师: :你太会想了,这才是邹忌呢!是呀,邹忌由妻、妾、客的赞美意识到自己受蒙蔽了(板书:悟己之蔽)他还会想些什么呢?生:生:(摇头)师师: :(面向台上的那位同学),你还在这儿想呢,你又想了些什么呢?生:生:大王也像我一样受蒙蔽了吧?我明天要去给大王进谏。师师: :真好!你现在是真正的邹忌了。 (生掌声

16、响起)对于一件生活小事,很多人也许就一笑了之了,但邹忌却抓住这样一件小事,完成了一次极为漂亮的进谏。邹忌是怎样给威王进谏的呢?生:生:(自由地读)于是入朝见威王师师: :谁给大家说一说?生:生:邹忌把自己的例子告诉威王,并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师师: :是呀,这样,邹忌与威王进行了三生:生:(齐)三比。师师: :(板书“三比”),通过“三比”,比出什么来了呢?生:生:王之蔽甚矣。- 11 -师师: :由“三思”到“三比”,由“悟己之蔽”到“推王之蔽”。 (板书:推王之蔽)如果你是威王,你会接受邹忌的进谏吗?生生1: :会。因为邹忌由他自己家庭的小事想到了国家大事, 他这样关心国家,我会接受他的进谏。师师: :是呀,谁能拒绝一位爱国之人的进谏呢?这位同学谈到邹忌用了一种很好的进谏的方法,那就是“类比说理”,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生生2: :我也会,因为邹忌没有直接给威王进谏,他很含蓄, 我会很高兴地接受。师师: :你的意思是说邹忌用了委婉的进谏的方式。真好!那么,威王是不是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呢?生:生:(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