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5853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秦始皇陵的虚实真伪(1(1一,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千百年来,有关秦始皇陵范围的史料,一直是很多、很明确的。如在两京道里记中,就有秦始皇陵“内院周五里,外院周十一里”的记载;在都穆的骊山记中也有“秦始皇陵内城周五里,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的记载。后来,在足立喜六的长安史迹考一书中,也有经过“实测,陵高约 25 丈,残存高及数尺之周垣,其长度 2300 尺,南北 2700 尺,计其周围可及万尺。 ”在 1962年第 8 期考古杂志发表的秦始皇陵调查报告材料中,也有“秦始皇陵内城墙墙基,保存较好,东西长 578 米,南北长684.5 米,外城东西 974 米、南北 2173 米”

2、的陵园面积资料。应该说,秦始皇陵内外城的尺寸和形状,从汉代直至近代,几乎完全是一致的。因为所有这一些数字的取得,都来自于现场真实的丈量结果。从“残存周垣、其址具存”情况下测得的数字看,秦始皇陵陵园部分的界址,本身是十分清楚的。除了高大封土堆、两道内外城墙之外,再也没有更多的地上遗迹可寻了。应该说,古代对秦始皇陵内外城的平面尺寸的实测和丈量,时间越早保存下来的遗迹,也就越具体、越准确,有关的记载也就越详细,因而争论也就越少。然而,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情况却发生了突变,秦始皇陵内城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平面也由近乎正方的“口”字形,变成了狭长的“口”字形,而且在内城中,又被一道“L”形的城

3、墙所分割。在这种情况下,由内城和外城构成的陵园,不再是原来众多史料记载中的那种“回”字形布局了,这一种被分割成不规则、不对称的陵墓平面,在全世界的帝王陵墓建设中,是絕对找不到的。不仅秦始皇陵内城的平面尺寸和形状,被当代一些人莫明其妙地改掉了,秦始皇陵园本身的尺寸和形状,也由原来长方形“周十一里”的尺寸和形状,变成正方形“周六十里”的尺寸和形状了。请看:1981 年 4 月 20 日人民日报发布一条消息说:“经过考古工作者普查和钻探结果,表明陵园及其从葬区的范围,东西、南北各 15 里(7.5 公里) ,总面积 225 平方里(56.25 平方公里) 。 ”这篇报道文章的惊人之处,在于向世界发出

4、一个纠错公告:秦始皇陵范围不是原来的周长数量,而是一个陵园占地的概念。以往所有的历史记载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秦始皇陵占地有多少,现在提出“56.25 平方公里” ,实在是一种突破和创新。但如果这种说法,经不起客观实际检验,就要另当别论了,说得不好听那就是一种胡诌。当“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普查和钻探”几个字,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本来都以为这是他们按照考古规程,通过可靠的技术、科学的方法、艰苦的工作,而最后得出的考古结论。但是,所谓的钻探测量 ,不就是人人都知道的用洛阳铲进行的一种钻探吗,难道仅仅用一把普通的洛阳铲,就能准确地查明 56.25 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园确凿的占地面积来?难道靠着这样一把铲子,

5、就能将地下每一件文物的年代、属主,都判定是秦始皇,而决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人?如果,这一次对秦始皇陵的“普查和钻探” ,真的具有科学价值的话,那么对于兵马俑坑的“定性” ,还能起着一点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次“普查和钻探” ,仍然只是套上一个科学的名词,不具有任何实际考古“定性”作用和价值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通过“普查和钻探”的方法,就能准确地划出一块土地,认定它就是当年秦始皇的陵区占地,既不多又不少,刚好是公制的“56.25 平方公里” ,这在任何考古发掘报告以及学术论文中,是没人做过科学论证的。从秦俑馆发布的材料可知,考古人员总共打了70 多万个钻孔,如果把钻过的土块连结起来,据说还能环绕

6、地球两个大圈,面对着这个天文数字的“钻探”总长度,人们也只好认下这一笔账了:人家化了这么大力气,做了这么多工作,难道还会有错吗?出于对考古队工作的信任,还是相信他们为好!然而,这个数字是不真实的:2007 年 11 月 24 日,岳南先生发表文章说,秦俑馆的程学华先生告诉他,直到现在那里只打过 10 万个钻孔。在2009 年出版的袁仲一传第 76 页中,说钻孔的数量,实际上只有 5 万个。二,虚构的“56.25 平方公里”陵区一会 70 万个钻孔,一会 10 万个钻孔,一会 5 万个钻孔,同一个统计数字,怎么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钻孔数量出现了悬殊差别,暴露出秦俑考古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

7、虚假和不实的现象。钻孔多少本身是一笔糊涂账,更重要的是用这种“钻探”方法,根本就不可能解决任何的实际问题。秦陵考古队在一个对外正式发布的材料中,说道“过去几十年中,考古人员用洛阳铲在近 60 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区钻了 70 多万个孔,由于没有科学的定性范围,结果收效甚微。 ”他们认为,继续采用这种办法,至少还需要 200 年的时间,才能解决问题。可见,当初那种根据“570 万个钻孔”就认定“56.25 平方公里”陵区的说法,仅仅是秦俑考古队的一个梦幻般的“构想” ,是一种与真正考古无关的大渲染和大包装而已。这一种虚拟状况,被延续了 8 年时间后,在袁仲一先生撰写的秦始皇陵考古纪要一文中, “5

8、6.25 平方公里”陵区,又以一种新的面目与公众见面了。文章说:“秦始皇陵原有两重围墙,已为考古资料证实,似乎已经成了学术界的定论。自从中山王陵的铜版兆域图出土之后,对秦始皇陵有几道墙垣,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兆域图上刻着两重回字形的墙垣,文字仅注明为内宫垣 、 中宫垣 。以此推之,必然还有外宫垣 。那么秦始皇陵是否也会有个范围更大的外城垣呢?有的同志认为,还应该有一个外城垣。 ”该文注说,一位叫聂新民的先生,在和袁先生谈话时,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在秦始皇陵园外围地区,还应该有一道外城垣,秦兵马俑坑东边的千余米处,有个双阙夯土的台基,可能就是外城垣的东门。袁先生的文章接着说:“目前的考古资料,还没有

9、发现外城垣的夯土围墙,所谓的双阙夯土台基,现在不能完全肯定,但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假若,以秦始皇陵封土顶点为基准,向东西南北四方,各延长 3750 米,南到骊山,北到新丰塬,东到鱼池水,西到赵背户村西的古河道,形成一个长、宽各为 7.5 公里的自然屏障。这个自然屏障有可能就是始皇陵的外围边界。当然这仅是一种推测,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予以验证。秦始皇陵范围到底有多大?如果秦始皇陵外城夯土围墙外,确实还有自然屏障的话,那么这种说法,完全是可以成立的。 ”这白纸黑字,历历在目,证明人民日报上“56.25 平方公里”陵园的认定,与秦俑考古队的“普查和钻探”工作,是毫无关系的,与那 70 万个钻孔,当

10、然是毫不相干的。 其实,袁仲一“以始皇陵封土顶点为基准,向东西南北四方,各延长 3750 米,南到骊山,北到新丰塬,东到鱼池水,西到赵背户村西的古河道,形成一个长、宽各为 7.5 公里(56.25 平方公里) ”的构想,唯一的依据就是“聂新民认为代王镇上存在秦陵外城垣的东门阙遗址” ,所以“56.25 平方公里”和“东门阙遗址”的存在,是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的。袁先生在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中,还实事求是地说过:“在陕西鼓风机厂附近,有两个南北对称的高土堆,有人认为可能是陵园的东阙门。由于未作详细地勘探,此土台的性质,一时尚难确断。 ”此书是 2002 年 12 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也

11、就是说直到此时,所谓的“秦陵东阙门遗址”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仍然是建立在一种“推测、假想”基础上的。遗憾的是,袁先生在自己撰写的这个纪要发表之后不久,代王镇上的那个“秦陵东阙门遗址”和所谓的第三道城垣遗址,在没有得到证实和确认的情况下,就迫不急待地抹去了众多“推测、假想、可能”之类的字样,将一直处于待定状态的“56.25 平方公里”的说法,几乎在一夜之间,完全变了质、变了味,变成了一个“铁定”的“56.25 平方公里”陵园占地的考古结论。2006 年 2 月28 日西安日报一篇文章报道:“袁仲一说,秦始皇陵的面积,目前所知是 56.25 平方公里。 ”张文立在秦俑学书中也说“秦始皇陵园面积达到

12、56.25 平方公里。 ”然而,不能不告诉人们的是,后来经过科学的现场钻探,确认代王镇的那个土堆,根本不是夯土台基,而是地下两座汉墓的封土,对此袁先生又该做怎样的解释?三,秦始皇的“预修”陵墓是误传由于司马迁史记中说过“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 70 余万人”的话,所以有人就认为秦始皇一登基,立即开始为自己“预修”陵墓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有违历史的误传。不要以为,在秦始皇当政的整个 37 年时间里,几十万人都是为秦始皇一个人,去建造陵墓的,如果秦始皇陵的规模确实很大,那么他父亲秦庄襄王陵、他祖父秦孝文王等人的规模陵墓,也没有任何理由比他小得很多。秦国的国君,生前都没有“预修

13、”陵墓的传统,秦始皇即位时,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他与秦庄襄王、秦孝文王“国君”等级和地位,实际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如果宰相是陵墓工程主持人的话,由于吕不韦曾当过两代秦王的宰相,他就应该是这两位“国君”陵墓建设过程中最有实权的策划者。秦国一直没有“预修”陵墓的先例,所以父亲秦庄襄王去世后,建造陵墓的这一重任,毫疑就落到秦始皇的肩上,祖父秦孝文王只当了几天的“国君” ,他的陵墓工程也要由秦始皇来完成,而尊祖父秦昭王比儿子早死 3 天,所以秦昭王的陵墓,实际上也应该在秦始皇手上完工。秦始皇即位不久,祖母夏太后和华阳太后又去世了,紧接着自己的生母也驾崩于甘泉宫,这些至亲先辈们一个紧接一个相继

14、离开自己,那么按照规定的丧葬等级、制度、规模,去加紧建造他们的陵墓,让他们能够“入土为安” ,难道不都是秦始皇最优先、最紧迫、最重要的事情吗?从“茅焦说太后故事”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是个大孝子,任何“以孝为本”的后辈、后人,哪里能够置先祖丧葬不闻不问,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去建造自己的陵墓?其实,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皇帝在位,几乎年年都有建造陵墓的工作。帝王本身就妻妾成群,有三宫六苑和七十二嫔妃,上面有太祖、太皇,皇伯、皇叔,国舅、国戚的主脉、支脉;下有皇兄、皇弟,皇子、皇女,皇侄、皇孙的支系。如果封有王位的,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他们都有自己的七姑八舅、三侄六甥和公主驸马。自然形成王室庞大

15、而复杂的根须体系,如此繁衍扩大,确实能够形成一种燎原之势。这么一个极其庞大的王族成员一个个去世之后,都要按照礼制去建造他们的陵墓。从这个角度看,在秦始皇当政的几十年时间里,需要建造起来的陵墓,简直是多如牛毛、不可胜计的。如果一个人的陵墓就要几十万人、建造几十年的话,那么一大批王族成员的陵墓,哪里还有人力、有时间再去建造?秦始皇雄才大略,勤政有为,崇尚法治,是一位事业型的君主。史记称,在他当政期间,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泰山刻石上也有“治道运行,诸产得宜,夙兴夜寐,建设长利”的刻辞,这一切都说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章炳麟在秦政

16、记中说:“秦始皇负扆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后宫之属,椒房之嬖,未有一人得自遂者。秦皇微点,独在起阿房,及以童男女三千人资徐福,其它无过。 ”其实,任何人只要不抱有偏见,尤其是将他与历史上那么多昏君,去作一番比较的话,良莠也就显示出来了。一生把全部身心放在国事上的秦始皇,即便有一点邪念,也是千方百计派遣众人,去寻找“不死之药” ,使自己能真正的“长生不老” 。对秦始皇来说,一心一意搞建设,整治诸侯六国留下的烂摊子,让他根本无暇涉及“百年后事” ,对朝廷文武大臣来说,既然主子的最大心愿是“长生” 、是“找药” ,有谁敢于违背旨意,去扫“万岁爷”的大兴。人们说这话,是有充分依据的:因为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的明确记载。公元前 210 年 7 月,在秦始皇东巡途中病危之际,都没人敢出来说过半个“死”字,可见在他生前,也不会有人敢出来给他做过半件“死事”的。另一方面,秦始皇即位时才是一个只有 13 岁的小孩子,一切朝政都由宰相吕不韦掌管,而吕不韦的政治理念是极其开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