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295680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云南省政法干警招聘考试申论预测题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考试信息请关注航帆网!以上考试信息由航帆网为您提供!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7 月 9 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 2012 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各类自然灾 害共造成全国 ll3361 万人次受灾,465 人死亡,97 人失踪,直接

2、经济损失 7738 亿元。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 铁道部等相关部门对 2012 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2012 年 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ll3361 万人次受灾,465 人死亡,97 人失踪,需应急 救助 11504 万人次,其中 1473 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此外,农作物受灾面积 ll7328 千公顷,其中绝收 9885 千公顷;l86 万间房屋倒塌,378 万间严重损坏, 808 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 7738 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公布的情况显示,2012 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

3、(含山体滑坡泥石流)、风雹为 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台风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偏 轻。 民政部同时公布了上半年自然灾害特点: (1)雹洪灾害为主,总体损失偏轻。上半年,我国雹洪灾害造成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因灾 死亡失踪总数的 92,房屋倒损间数占比在总间数的 70以上;与 2002 年以来同期相比, 自然灾害损失总体偏轻,除直接经济损失外,其余指标均低于近年同期均值。 (2)重复受灾严重,损失集中中西部。上半年,全国 1900 余个县(区、市)不同程度受 灾,6 成以上遭受 2 次以上灾害影响,近 4 成超过 3 次受灾;江西、湖南、广西、四川、 云南、甘肃、新疆 7

4、省(自治区)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全国总数的近 7 成,紧急转移安置 人次、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占总数的 5 成以上。 (3)山洪伤亡突出,局地灾情异常。强降雨引发部分山丘区发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 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特别是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和四川宁南县山洪泥石 流灾害 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失踪;46 月,南方地区先后出现 l8 次暴雨过程,江南、华南 局部地区连续受灾,多地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作物大面积受灾,损失明显偏重。 (4)区域旱灾显著,西部雪灾低温突出。云南、四川南部连续第三年遭受严重冬春连旱, 华北、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发生春旱,黄淮海地区部分区域因持续

5、高温少雨旱情发 展迅速(入汛以来,除黄淮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上半年,西部部分 地区遭受强暴雪和低温冻害,共造成 l21 个县(区、市)和兵团 44 个团场受灾,占全国低温 雪灾受灾县的 7 成以上。 (5)风雹点多面广,沙尘影响偏晚。占全国县区总数近三分之一的县(区、市、旗)遭受 风雹灾害;首次沙尘天气发生时间比近十年平均偏晚 1 个多月,是 2001 年以来最晚的一年, 沙尘灾害造成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大量蔬菜大棚坍塌,对农牧业生产影 响较大。 (6)台风损失轻微,中强震集中西部。我国先后受到“泰利” “杜苏芮”两个热带气旋 影响,其中“杜苏芮”初台登陆时间

6、接近常年同期,造成轻微损失;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相关考试信息请关注航帆网!以上考试信息由航帆网为您提供!l0 次 5 级以上地震,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 7 次 5 级以上 地震,最高震级为 6 月 30 日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 66 级地震。 2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先民,有过太多惊心动魄、战天斗地 的历史传说:开天辟地的壮举,炼石补天的斗志,拉弓射日的雄风,奔波逐日的豪迈,衔 石填海的执着而最终达至“天人合一”人们在一次次执着与失败中思考着与自然 的关系:尊重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共进。 这种思考,让大禹治水“疏”而不“堵” ,让李冰父子“分洪

7、减灾,引水灌田” ,使贾 让治水“不与水争地” 然而,当人们迈开步伐在自然中求生存、谋发展时,总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放肆, 也增添了人多地少时的无奈,一旦人们忽视了自然的规律,自然便还人以颜色,使其感到 敬畏。 舟曲,就属于这后一种的无奈。 也许有人以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事实上众多山区为人类留下的生存空间如黄金一 样宝贵,这些山区的人口密度并不亚于发达的东部地区。 2 平方公里,4 万余人! 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舟曲这个中国西部的山中小城却聚集了如此众多的 人口。若按平均人口密度算,这竟然相当于 2008 年北京城内四区的人口密度! 人口的大量集聚,迫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伸手。对自

8、然的无度开发则换来自然的无情 报复。 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中国陆地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但真正适宜人居住和发展的地方并不宽裕。按照中国自 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合理的人口承载力为 95 亿人,我们的实际人口数字显然大大超出 这个极限,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显然也随之超出极限。 在河道两侧低洼地区设立蓄滞洪区,区内不允许人居住,一旦江河洪水超过一定水位, 便开闸泄洪减压,这是世界公认的防洪有效手段。在日本,一旦洪水超过规定水位,管理 员不需要任何指令,即可开闸向蓄滞洪区内放水。而在中国,要想泄洪,绝非易事,甚至 要付出极大代价! 因为,在近百处主要江河流域的国家级蓄

9、滞洪区中,总居住人口高达 l600 万人 l l600 万人,相当于丹麦和比利时这两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 我国有 24 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些西部省区较为突出。这 些隐患点,影响着 3500 多万人。 在这种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困境和无奈中,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如何让步履匆 匆的发展脚步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显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 大课题。 西方工业文明无不重复着这样一条规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重创了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泥沙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王兆印讲述了这样 一个故事:德国莱茵河是一条弯曲的

10、河流,十九世纪“裁弯取直”后,缩短 l00 公里,冲 刷剧烈,航道破坏,地下水位下降。现在,一些德国工程师想把河道变弯曲一些,然而已 不可能莱茵河畔已布满建筑。 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追赶者,资源稀缺、生态脆弱、人口众多,不可能也不允许复 制西方工业文明的模板。这就需要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上投入更多的智慧和思考。 “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 ”唐代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中的这句话, 对多难兴邦作出了令人警醒的阐释。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兴邦还是衰邦,取决于一个民族血液里流淌的相关考试信息请关注航帆网!以上考试信息由航帆网为您提供!坚强,取决于她在灾难面前显示的智慧,取决于她在

11、逆境中迸发的力量。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你会看到,大禹在洪水滔天中“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的身影; 沉寂月光下,张衡地动仪前紧锁的眉头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无数次周旋中,从不缺乏智慧和力量。 战国时期,有了李冰父子的引江分流,凿岩筑坝,成就了都江堰造福百姓的不朽之作;北宋年间,有了刘彝的潜心规划,精心布局,创造了赣州“福寿沟”泽被后世的千年传奇。而今天的三峡工程便是这不朽与传奇的延续。l998 年长江大洪水最大每秒 63 万立方米, 700 万人参加抗洪;而今年长江虽然遭遇最大每秒 7 万立方米的洪峰,由于三峡工程适时 调蓄削减,大坝下游居民处之泰然。 中国人正是在自然灾害的磨难中创

12、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你会看到,漫漫黄沙将几大古老文明淹没的过程,而中华文明 却始终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多难兴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们文化的特质,融人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造就 了特殊的民族文明、性格和信念。 3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 1000 多次,全球 10的地震均 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 成功将 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地震频发,不少日本人都经历过地震,在震后能够保持镇静。日本长期投入巨资 用于测震、防震、救灾等工作,是国民在地震发生时临危不乱的主要原因。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不少地

13、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 博物馆内,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 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 6 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每年法定“防灾日”来 临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地震防灾演练,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也提醒市 民加强危机意识。 常年宣传普及之下,防震救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从熟悉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到室 内布置、起居生活,日本人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日本政府在 1978 年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另叮措施法 。这个文件规定,如果测 得大地震即将发生,首相将在预测地震日期前两到三天发表警戒宣言

14、 ,政府随即启动全 面避难救援措施。 日本科学家在部分海域水下 2000 米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 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此外,日本政府还开 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 。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 4 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 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 30 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 措施。 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就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 El 本建设公路、 铁路 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行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政府指定的避难 “缓冲地 带” ,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

15、“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2005 年夏天,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近万名灾民滞留当地体 育馆 数天、企图撤离灾区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排成长队,美国政府因组织救灾不力遭到批 评。 有了“卡特里娜”飓风救灾不当的惨痛教训,美国在日后飓风来袭时充分准备、全面 应对,体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苦楚心态。 “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不到一个月,又有“丽塔”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相关考试信息请关注航帆网!以上考试信息由航帆网为您提供!这一 次,美国政府提前准备,从疏散居民到调动军队救援,成功顶住“丽塔”飓风。 “卡特里娜”飓风来袭时,美国政府调派“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到墨西哥

16、湾地 区,作为 临时救灾指挥中心。这一动作,比飓风登陆晚了 4 天。 “丽塔”来袭时,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北方司令部(负责美国本土安全事务)设立地面指挥中心。这一动作,比飓风登陆早了 2 天。 在“丽塔”登陆前,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两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未雨绸缪,根据本 地区情况各 l9 发布撤离命令,并调动汽车及其他可用资源协助居民撤离。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美国军队总共派出了 28 万名士兵参与救援,但军队到达 灾区 时,距“卡特里娜”登陆已过去几天时间。 “丽塔”威力远不如“卡特里娜” ,但美国在飓风登陆前已经派出陆军、海军共 5 万人 准备救 援。为应对“丽塔”飓风,美军特意预留 26 架搜救直升机,并派出 6 艘军舰前往 墨西哥湾地区,以备不时之需。 飓风登陆前两天,美军直升机共执行 39 次飞行任务,撤离未来灾区多家医院的几千名 病人。美国海岸警卫队也出动大量警力,协助居民撤离,并为撤离过程中燃油耗尽的居民 提供汽油。 谈到应对“丽塔”的各项准备工作,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发言人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