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有幽默感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5021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应有幽默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父母应有幽默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父母应有幽默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父母应有幽默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父母应有幽默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父母应有幽默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应有幽默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父母应有幽默感父母应有幽默感文/李建树小明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气氛真是好得不得了,大人见了自己总是眉开眼笑的,即使不小心在大人身上撒了一泡尿也能引来他们的一句幽默:“哈,中奖了!”当然,那时候他可不知道什么叫“幽默”,听大人们说“幽默,真幽默!”他听见了还以为是在说“油抹,真油抹!”后来慢慢就听出点意思来了,所谓“ 幽默”,就是指“有趣”,“好笑”或者“滑稽”。所以,不论遇到什么倒霉事,只要一用“幽默”的手法处理,马上就能将它化解了,变得不那么倒霉;原先紧张的气氛,也很快会得到缓解,一张哭脸,像变戏法似的,一会儿就能破涕为笑了。就好比小时候,自己不肯吃饭,推来推去的一不小心,饭碗跌在了水泥地上。

2、那水泥地多硬啊,饭碗怎么敢跟它去相碰!这不,啪的一声脆响,碎啦!自己心里怪害怕的,打碎了饭碗,那不是找揍吗?所以还是恶人先做大,赶紧张开嘴巴哭吧!谁知大人不仅不责打,反而安慰他说:“啊,碎得好,碎得好,碎碎平安嘛!”“碎碎”跟平安是怎么结上亲家的呢?大了才知道,“碎碎”就是“岁岁”,这就叫讨口彩打破个碗能换来年年岁岁都平安,多合算啊!还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撞到椅子上了,头上鼓起个包,疼得哇哇哭。奶奶见了,一边揉他的脑袋一边就开骂:“谁让你撞疼我们小明的?打死你个破椅子!打死你个破椅子!”见那椅子又挨打又挨骂的,小明自己身上的痛楚顿时就烟消云散了,而且因为觉得奶奶的表演很好玩,于是马上就转哭为笑了

3、。由此可知,中国家庭从来是不缺乏幽默的;小孩如果能一直在这样轻松幽默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身心也一定会是很自由的,而且潜移默化地,自已也会慢慢地具备幽默的品质。什么叫“幽默”,广义地说,一切显得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文字、语言、行为,都可称得上幽默。然而,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能具备这种幽默的特质,他还必须从幼时就能得到父母和师长们的良好影响和教育。其次,当然是他本人的努力,只有当他的文化和智慧水平提高到能从容应对各类问题时,才能“心有余力”地表现出他的轻松和幽默。2因此,还得说说小明。小明的感觉是:自从他上了学,天天要面对那些讨厌的作业和考试之后,家中原先的那种轻松和幽

4、默的气氛便渐渐消失了。小明是属于那种“晚熟型”的男孩,上中学前脑子还没怎么开窍,所以总也得不了高分。他父母一见自家儿子这中不溜儿的成绩,就气不打一处来,想想两人都是大学毕业,智商蛮高的,怎么会生这么个近乎弱智的“讨债儿子”?肯定是小东西淘气,不好好学。因此就像一幅 漫画里画的,小明的成绩报告单一出来,“80 分以下是女子单打,70 分以下是男子单打,60 分以下是男女混合双打。”而且是心里越急越辅导不好,老是手指着题目责问小明:“这怎么也不会?脑子进水啦?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开窍的木头儿子?”越这么说,小明头脑越迷糊,满眼泪水,索性放下笔不做了这还是轻的。有时火一上来“肢体动作”也跟上来了,

5、好好的一个家庭弄得小哭大叫的,这日子还怎么过?这样的教育方法当然是失败的,而且问题不在小明,是在他的父母身上。前面说过,一个人的幽默的特质只有在自已的文化和智慧水平能达到从容应对各类问题时才能表露出来,如果小明的父母能像他小时候那样,遇事都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之,小明不紧张,父母不生气,再加上辅导得法,相信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会慢慢好起来的。我们现在最多的,是那种急于盼望孩子成龙成凤的浮躁,而缺乏的,恰恰是那种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小孩子问题的从容。总而言之,幽默的潜质老祖宗就留给我们了,重要的是怎么继承和发掘,并且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健康活泼地成长起来。 孩子对学习的倦怠情绪,会严重干扰他的

6、课业学习。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寻求合理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摆脱倦怠情绪,使其愉悦地投入到课业之中。以下几点供您参考。1.寻找孩子学习无趣的原因。是认知偏差,认为“学习就是活受罪”;还是兴趣偏向,沉湎于卡通,玩电脑;抑或是不喜欢老师而心情苦闷抑郁;还有家长教育是否不当导致只要找出学习倦怠的原因,就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施教。2.制定一个合理有度的学习计划。目标不可太高太大,要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激发起孩子的上进欲望。学习如流水,需循序渐进。33.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竞赛,诗歌朗诵、琴棋书画、手工制作、体育竞技等,都可使孩子一展身手。在培养健康爱好的同时,把活动的成功感和愉

7、悦感迁移到课业学习中来,有利于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4.营造家庭“书卷气”。试想,如果家长自己沉湎于电子游戏、卡拉 OK、“筑长城”,孩子怎么可能安心、静心学习?因此,家长无论工作怎样忙,家务如何多,也要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观察、讨论、交流心得,使其感受到读书之乐、学习之趣。另外可设置一方读书角,多备孩子可读之书,营造家庭书卷气,激发孩子学习情绪,增强读书兴趣。(Q 嘉兴读者小李来电问:“我的孩子洗自己的手帕时,不注意节约用水。有时人走出房间,也不关灯。提醒他,他能记住几天,可是过几天又忘了。我们该怎样帮他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呢?”A 主持:讲节约,讲环保,这些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孩子当

8、然也不例外。但孩子小,有些大道理需要父母帮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解和贯彻,使孩子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看看杭州市新时代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卫生、环保意识的吧。观点观点 1 1 在美化环境中培养环保的习惯。在美化环境中培养环保的习惯。我们知道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因此,很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节约、环保的好习惯。一天,我正在思考问题,忽然看到了家里喝饮料空出来的几十个饮料瓶,我眼前一亮:如果能够把这些饮料瓶来个废物利用,岂不是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教育孩子树立节约、环保的好意识嘛!于是在今年元宵节的时候,我利用在家政课上学过的“用塑料瓶制作花灯”的手艺,教孩子学着做“花灯”。花了三个下午,

9、我和孩子用空饮料瓶做了 8 盏花灯。在做花灯的过程中,孩子的兴致可高了,其中有 3 个是她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制作的。花灯做好了,我们布置房间用了 4 盏,让孩子带去学校 2 盏,还有 2 盏被女儿的小表妹要走了。这样,既美化了家庭环境,孩子还在制作中懂得了废物利用、节约环保的道理。孩子十分自豪,我也觉得非常高兴。(12 岁女孩的母亲 陈 新)观点观点 2 2 让宠物做义务清洁工。让宠物做义务清洁工。4我认为,教育孩子养成卫生、环保的习惯,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环保“妙计”,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卫生、环保的重要意义。我家养了一只十分乖巧的小狗,它是我们全家人的宝贝疙瘩,但有

10、一点不好,就是它一刻不停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搞得房间地面经常出现狗的小爪子印记,既不卫生,还影响“家容”。倒是女儿爱动脑筋,她在宠物店给小狗买鞋套时突发奇想,要在鞋套下加上布条让小狗跑来跑去地“拖地”。我们拗不过她,只好在鞋套下缝上了几条纯棉布试试,谁知效果还不错。现在,每位到我们家做客的人看见了,都会称赞这创意妙。女儿也对自己这卫生、环保的好主意很得意。(9 岁女孩的母亲 周素明)观点观点 3 3 给孩子责任,给孩子快乐。给孩子责任,给孩子快乐。这个月,我家的水费又降了 2.5 元,孩子和我都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是我家连续四个月水费下降了。原来我家每个月的水费要 75 元,真的很费。我们思来想

11、去,决定节约用水。于是,这个“重大”的任务就委派给儿子了。我们让他查找费水的原因,并想出节约的好办法。孩子“不负众望”,经过仔细的排查,最后认定是抽水马桶最费水。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书籍,装作不经意地遗忘在客厅的桌子上。孩子看到书,一边翻阅,一边根据书上看到的知识,提出:在马桶的水箱里装上一个可乐瓶,减少水的注入量,既能节水,又不影响使用。这个办法很好。我手把手地教孩子做,效果果然不错。“试验”成功后,儿子还把这个办法作为经验到班级宣传过呢。(10 岁男孩的父亲 杨意诚)观点观点 4 4 以身作则,强似喋喋不休的教育。以身作则,强似喋喋不休的教育。孩子的外婆特别不喜欢用塑料袋,一是容易破,二是不

12、环保,三是放在家里成了“垃圾”,也占地方。但是孩子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懂,因为塑料袋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我们经常告诉孩子尽量不用塑料袋,但效果不是很大。已经 78 岁高龄的外婆用年轻时练就的缝纫本领,给孩子缝制了几个大布袋。孩子起初不愿用,后来老人家又在布袋子上面缝上了可爱的卡通画。普通布袋子变成了漂亮的卡通袋子,装的东西又多,还结实耐用,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现在,孩子几乎不用塑料袋了,而且还向外婆学会了缝制带卡通形5象的布袋。孩子背着这样的袋子在路上走,常有路人跟孩子打听在哪儿买的呢。孩子还在学校的手工兴趣组里教同学做过呢。(11 岁女孩的母亲 全丽萍)观点观点 5 5 和孩子一起做,调

13、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孩子一起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觉得,每一个人只要动动手,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全家都爱亲近自然,每个双休日都去享受森林浴。我们看到,随着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市民会主动带走包装纸等物品,保持自然的洁净,但仍有部分市民随意丢弃杂物,特别是在清澈小溪中的垃圾让人痛心。为了教育孩子,同时也是为了对保护环境出一份力,我们每次外出游玩回家时,都和孩子一起一路捡拾这些杂物。开始孩子还觉得难为情,现在,这已经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了。 (8 岁女孩的母亲 戴 芸)主 持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首先要有这个意识,然后才能去督促指导孩子。例如讲环保,讲卫生,

14、这不单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培养新入学孩子的七个学习好习惯培养新入学孩子的七个学习好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2 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

15、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63 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4 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

16、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5 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6 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7 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编辑 冯永平主持:同学们,快乐的暑假到了,你们是否已经想好怎么过暑假了?去夏令营,去游乐场,或者躲在空调房里玩电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