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浅议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9.46KB
约3页
文档ID:42946457
西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浅议_第1页
1/3

2013.06【下半月】西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浅议桂 兰(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识, 西 乌珠穆沁旗如何发展本地旅游经济,利用好本地旅游资 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旅游业的特殊作用是一 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一、西乌珠穆沁旗概况 (一) 自然和经济概况 西乌珠穆沁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 周边与 7 个旗、县、市接壤总面积 22960 平方公里, 辖 5 个镇、1 个 苏木、1 个林业总场现有人口 72376 人, 蒙古族占 68% 其中牧业人口 39914 人, 占 55.1%; 城镇人口 32462 人, 占 44.9%西乌珠穆沁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 属中温带干旱 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大气运动在西风带环流中在这种大 气候背景下, 基本气候特征是: 春季风多易干旱, 夏季温热 雨不匀, 秋季凉爽霜雪早, 冬长寒冷冰雪茫西乌珠穆沁旗可利用草场面积达 88%草场类型有山 地草甸草原、低山丘陵草甸草原、半荒漠草原、河泛地湖盆 低地草甸草原等几种类型灌木、林地面积 7.45 万公顷 境内河流有 14 条 (其中主干流 7 条) , 大小湖泊 326 处, 山 泉 60 处。

矿产资源蕴藏量较大, 主要有煤、铁、铅、大理石、 莹石等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 85.9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29.4%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8.02 亿元, 增 长 2.8%; 第二产业增加值 69.68 亿元, 增长 41.2%; 第三 产业增加值 8.20 亿元, 增长 14.9%全旗生产总值中一、 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12:81:12 调整为 9:81:10按户 籍人口计算,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1644 元, 比上年增 长 46.7%全年实现旅游收入 6700 万元, 同比增长 21.8% 国内外旅游人数 26 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 4.0%二) 人文民俗概况 西乌珠穆沁大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繁盛地, 悠 扬的乌珠穆沁长调、斑斓的乌珠穆沁服饰、传统的蒙古搏 克、古老的游牧文明, 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乌珠穆沁文化由 于深处锡林郭勒北部, 所以该地区的蒙古族文化保存的比 较完整, 保留着蒙古族传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及游牧文化等,文化氛围独特而浓郁主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有民 俗风情、宗教文化、民族文艺、民族体育、地方风味特 产等。

特别是在这一地区长期生活着的乌珠穆沁部落, 一 直以来传承了古老的部落风俗, 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亮点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西乌珠穆沁旗在地区经济发展 上是有着多方面选择的, 传统畜牧业转型、矿产挖掘与加 工等都有着不错的基础条件但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 待西乌珠穆沁旗的地区发展, 畜牧业和采矿业等行业的优 势在短期较为明显,会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急速增长, 但 是就长期而言, 其对地区整体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要远远 大于所做出的经济贡献二、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业发展概况 就旅游资源而言, 一般意义上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 源两大类型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资源不仅具备了这两大 类型, 而且两大类型之间还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历史发 展演变的文化系统特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特定的民族、特 定的文化; 而反过来, 正是这些特定的文化又给这特定的自 然环境赋予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气息正如同内蒙古自治区 旅游局确定的宣传口号所言, 这里展现出来的是非常典型的 “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特色1.旅游资源得到开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西乌珠穆沁旗也在积极地 开发本地的旅游资源。

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近年来, 西乌珠穆沁旗在旗委、政 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 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抓住机遇, 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战略, 立足当地资 源优势, 积极开发了旅游市场, 拓宽了客源渠道, 大力宣传 促销相关旅游产品,兴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 区截至目前, 已经开发出白桦林度假村、蒙古汗城、古勒 斯台生态旅游区、哈布其盖漂流度假村、成吉思汗了望山、 九世班禅行宫、游牧文化保护区、乌珠穆沁文化广场、浩其 德王庙等十余个景点开发内容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历史、712013.06【下半月】区域经济 Enterprise Development民族生活风情、政治生活、宗教遗址遗存等类型 2.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从 2006 年开始,西乌珠穆沁旗举办多彩西乌珠穆沁 旗民族风俗风情节, 冬季银色西乌珠穆沁旗冰雪嘉年华活 动、骆驼文化节等以民族风俗和群众性的活动结合起来的 民俗节庆活动, 不管是对旅游业发展, 还是当地群众性文体 活动, 都有非常大的发展和提升同时通过宣传马文化, 展 示蒙古马的风采, 包括马的配饰、训马技巧, 以及蒙古民族 服饰表演等, 内容颇为丰富。

进而使游客感受到严酷环境下 蒙古族的生存精神和文化内涵 3.大力开展基础建设 在旅游景点开发与建设的同时, 旅行社、旅游酒店、民族旅游产品、游客中心建设及架设输电线路、安装通讯设 施、完善给排水配套设施及其它与旅游服务项目相关建设 也在不断发展包括投入资金 5000 万元, 修建蒙古汗城景 区至古若斯台生态保护区之间的游步道 70 公里、兴建游 客中心、架设输电线路 50 公里、安装通讯设备 4 套、给排 水配套设施及污水处理装置 4 套; 投入资金 1800 万元, 在 西乌旗古若斯台狩猎场建设全封闭肉食动物区和水禽园、5 公里输电线路和程控线路、凉亭 2 个、垂钓场 50 亩、大 型花园 50 亩及民族风情建筑群大蒙古包 5 个、小蒙古包 和其它民族建筑 10 个民族旅游产品中骨角雕、雕花的马 鞍、民族服饰、民族首饰、蒙古刀、铜银制品等颇受国内外 游客的欢迎二)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客源地市场较远, 通达条件差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 西乌珠穆沁旗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 到北京的公路距离将近 800 公里国际 方面,最近的机场位于锡林浩特市,虽然两地距离不到200 公里, 但是锡林浩特机场到北京的航班有限, 航运能 力严重不足。

这样就造成西乌珠穆沁旗只有公路可以到 达, 旅游通达能力较差 2.同周边地区资源相似度大, 区域竞争激烈 由于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资源本身相似度特别 是人文资源相似度较大, 西乌珠穆沁旗所在的锡林郭勒地 区更是如此, 所以在旅游资源分布、开发和宣传上很容易 造成区域之间相互重叠, 彼此对客源的争夺较为激烈 3.景点分散, 可供旅游时间短而集中 现有景点一方面规模较小, 客容量较低, 特别是景点 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单一; 另一方面, 景点之间分布较散, 虽 然每个景点各具特色, 但却不能形成集团模式这样一来, 就不能形成游客的较长时间停留, 造成对 游客消费水平开发不到位由于受到气候条件和开发能力的影响, 目前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基本就是围绕草原进行的, 每年的可适宜旅游 的时间非常短, 基本集中在 6 月到 9 月, 其余时间不能够 得到有效的利用 4.传统民俗受到冲击和破坏 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 怎样在开发民俗的同时保护民俗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关于旅游产品过度商品化的 学术争论也一直很激烈旅游开发缺乏规划, 或者规划严 重忽视对民俗的保护都会造成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恶性 而迅速的变质甚至消亡。

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开发依然显 示出相关的问题, 在景点建设、活动安排、产品生产等各个 方面都有所表现三、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草原生态环境是西乌珠穆沁旗旅游发展之本, 所以首 要问题就是发展旅游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进 行全面规划与建设西乌旗草原生态旅游要加快并完善各 大景区的规划与建设,确保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要始终 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以保护为先的基本开发原 则; 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原 则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及旅游组织要提高生态环保意 识,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要积极发挥导游员 对游客的引导作用, 尽可能减少游客对环境的破坏, 从而 达到在整个旅游链条的各个环节上做到生态保护、环境保 护的效用二) 寻找机遇大力改善交通条件, 加大通达性 一方面要积极规划旅游交通设施,加强交通建设,利用 好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政策和资金, 建设高质量的高速公路, 争取铁路的建设规划;另一方面要在旅游交通服务项目上 下功夫, 向国际国内客源地集散地 (如北京) 加大交通工具 的投放力度, 为游客提供特色包车甚至包机。

加强在行程中 的相关服务, 减少游客因为长途旅行引发的厌烦情绪三) 注重景点建设, 强化产品开发 西乌珠穆沁旗的草原旅游产品大多为草原观光、蒙古 族民族风情观光,产品单一,产品组合开发水平低草原旅 游景区点给旅游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体验也只是草原景观 观赏、吃手把肉、骑马等浅尝式的自然与民俗文化体验,体 验内容单调、雷同这就使草原旅游吸引力降低,没能产生 该地区主导产品的效应,引起旅游业界的重视因而在进 行旅游规划时要注意整合草原旅游资源,在草原观光产品 的基础上,进行草原旅游产品组合开发如根据草原的特 点,侧重开发草原保护区典型自然风光观光旅游(草甸草原 生态风光、典型草原生态风光、沙地杨桦林、云杉林生态观 光等)、野生动植物观赏旅游、草原科普教育旅游、科学考 察旅游、生态牧业观光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草原野营行(下转 74 页 )722013.06【下半月】区域经济 Enterprise Development潜力很大, 但由于勘探工作不深入, 导致本旗对自身矿产资 源储量、种类并不明确, 因此也很难对本地矿产资源的开采 和利用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矿石的加工层次低, 产业链条较 短, 本地的铁矿、煤矿、铜矿、钼矿、油砂等资源还在探索阶 段, 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在内蒙古自治区以能源及资源开 发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期, 扎旗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 扎旗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造 成水土流失, 草场“三化”, 影响本区经济的正常发展尤其 是扎赉特旗北部的八乡, 多数耕地都由草地开发而来, 无霜 期较短, 降水较少, 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较差本来就 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加上北八乡农民不擅长精耕细作, 粮 食产量很低, 亩产玉米 700 斤左右由于产量低, 农民选择 滥垦滥牧, 又加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扎赉特旗扶贫推进策略思考 (一 )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扎赉特旗扶贫的资金投入,提高各 种扶持补助标准, 使之有足够的启动资金进行开发和建设 同时要遵循“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 建 立健全对口帮扶机制,积极争取和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 制, 动员社会各界对特困地区进行帮扶; 继续大力争取发达 地区如鄂尔多斯市的援助帮扶资金,解决扎赉特旗财政困 难局面 同时, 当地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盟市政策、 项目等方面的对接或支持,争取有利于扎赉特旗经济发展 或消除贫困等重大项目, 使之倾斜于当地, 政府要壮大乡村 自助组织, 激活民间资本, 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二 )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 产业 农业方面, 扎赉特旗政府应该发挥政府职能, 加大对本 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抓紧 建立和完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的保障体系,完善农产品 物流管理; 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融 入到当地绿色农业的生产中去, 不断引进新技术, 大力发展 甜叶菊、山杏等经济作物, 发展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