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4336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万福中心小学民万福中心小学民间间教育宣教育宣传传月活月活动动材料材料( (供广播室宣传播音用)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江西端午节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景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由于陶瓷业的不断的发展,聚居了全国各地的人,他们的语言由本土的成分慢慢地演变,逐渐就形成了景市人独特的地方语言。 来到景德镇,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嗯来住莫得?”在景德镇呆上一段日子之后,“莫得”就会充彻于耳。邀你去玩就说:“怯戏的波?”您要

2、购买“买什么”。营业员会热情地问您:“买莫得?”。买“鸡蛋”叫买“嘎嘎子”,买“茄子”叫买“落索”。到朋友家里去作客,听到小孩将奶奶叫“妈妈”,舅舅叫“姆姆”,将弟弟叫“老老”,“男孩”叫“仔俚子”,“女孩”叫“女崽俚”。对可以随意的朋友常称“瞌困”、“省头”、“老马”。夏天火红的“太阳”晒得人们汗流挟背时,景德镇话说:“个昵头真要晒死宁”。遇上“雷阵雨”叫“打风暴”。坐船叫“错舷”。乡下人常叫城里人为“镇巴佬”。 民间特色灯彩虾蚣灯出自于泰和县螺溪镇舍溪村一带,距今已有 480 多年的历史。据初步考证,明正德年间(约 1512 年),舍溪村有个名叫胡?时的人,在云南做官,回乡时,途径四川某地

3、,看过当地表演虾蚣灯,印象极为深刻,回家后就指派人做了一只,并教给村里人表演。由于舍溪村一带田园平坦、土地肥沃、湖塘清水长流,盛产鱼虾,当地群众素有捕鱼捞虾换钱的习惯,对虾十分喜爱,每逢年过节,舍溪村民便聚集一堂,2以舞虾蚣灯庆祝丰收、企盼来年幸福美满,虾蚣灯也便以其独有的民间特色艺术代代相传。每年春节至元宵,全村欢欣鼓舞,人们欢聚在起,耍舞虾蚣灯,庆丰收、求平安,祈福来年风调雨顺。此外,也外出邻乡、邻村、邻县表演,不收取钱物,旨在增进友谊,交流感情,深为群众喜爱。虾蚣灯由一青一绿两只大虾蚣组成,另配有八朵荷花作衬托。每只虾蚣身长 4 米有余,身围 40 公分。分头、身、尾三部分,各由 3 名

4、演员撑持表演,模拟虾蚣在荷塘中自由自在漫游、弹跳、追逐、嬉斗等活动情状,画面优美、生动,象征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虾蚣灯制作工艺精巧别致,集剪纸、扎作、雕刻、绘画、裱糊等各种手工工艺于一体,造型优美的大虾蚣本身就是富有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因为每只大虾都配置了适宜的灯光,夜晚持舞虾蚣灯,两只大虾在黑夜中闪出迷人的光彩,在配有灯光的荷花映衬下,整个画面尽显其独特新颖、曼妙瑰美、鲜活再现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欣赏价值。婺源“四古风韵”“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书乡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荟萃,历代名人遗迹较多,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

5、、黄庭坚等名人游览时留下的遗迹。走进书乡婺源,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其中,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为主的“四古风韵”著称。 一古古建筑婺源古代属于徽州所辖,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与现在的皖南地区非常接近,保留3了大批古朴典雅的徽派古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遍布全县。那些白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显得宁静而幽雅。李坑、延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被建筑学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二古古溶洞位于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的

6、灵岩石窟群有大小溶洞 36 个,洞内泉潭参差错落,有数百个上佳景点,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到过此洞,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题词 2000 多处,为国内罕见。三古古树遍布乡野的名木古树,为婺源又增添一份古韵。汉代的苦槠、隋朝的银杏、唐代的香樟、北宋的紫薇、南宋的牡丹、明代的香榧以及其他历时千余年的红豆杉、楠木、柳杉、罗汉松、刨花楠、黄檀至今仍然长得亭亭盖盖。 在婺源的古树中,最有名的是被称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和朱熹亲手栽植的巨杉。四古古文化婺源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还出过文学家朱弁、皖派篆刻创始人何震、朴学家江永、铁路专家詹天佑等名人。此外,李白、黄庭坚、宗泽、岳飞等人也曾到过

7、这里,留下许多遗踪可寻。 赣南客家吃的禽蛋主要是鸡蛋和鸭蛋,而又以吃鸡蛋为最多。近几年出现了吃鹌鹑蛋的。吃禽蛋的习俗据传说是图腾崇拜的遗存,或者说是图腾崇拜的传承。自古以来,城乡家家几乎都养母鸡,都有鸡蛋,鸡蛋又很富含营养成份,吃蛋又很方便,所以,婚丧寿床,怀孕产儿,贺喜送礼,亲友吃请,礼尚往来,都少不了用禽蛋作为礼品和食品。但煮蛋方法很多。煮给不同人吃有不同的煮法。4赣南城乡的习俗是不管家境贫富,家里来了客人,总少不了要煮几个蛋招待客人,这是一种客气,也是一种礼节。至于怎样煮法,这就是看什么客人和在什么场合了。外婆给外孙吃带壳蛋,即连壳放在开水中煮熟的,俗叫芋头蛋和石头蛋。丈母娘给女婿吃的是

8、酒蒸蛋和酒炖蛋,酒是糯米制作的甜酒娘。给年轻人和正在恋爱的人吃的糖水蒸蛋,取意甜甜蜜蜜。主妇给一般人吃的是偏蛋,即把蛋敲破去壳放在开水里煮成的糖心蛋。所谓糖心蛋是指蛋黄未曾完全凝固的。主妇给客人下饭的则是荷包蛋、油炒蛋或桂花蛋;老人吃的则又是冻糕状的豆腐蛋。宴会席上的拼盘是皮蛋,汤菜是酸辣蛋汤或蛋花汤。此外,家人外出远地(如升学、参军、经商、做工等)临出发前也要吃几个蛋(煮法看出外者定),以示圆圆全全,大吉大利。还有一种常见的习俗,即孕妇和产妇要吃很多蛋。妇女怀孕三四个月时,其母要给她送蛋,俗叫瞧胎。瞧胎的蛋也有送一百多个的。产后其母还要送几次蛋去。产前产后,共计送蛋几百个。产妇吃的是油炒蛋或

9、油煎蛋,并要放生姜末或生姜丝,取其暖性。旧时产妇坐月子期间,必须餐餐吃蛋,以加强营养,滋补身体。同时,小儿三朝时要给亲友邻居散红蛋,带壳煮蛋熟后染红色,谓之红蛋。散得多的要花几百个蛋。小孩过生日,还要请亲人吃生日蛋糕。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要吃咸蛋。有“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的俗语。意在补夏强身,劳动有劲。因为立夏开始进入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热天容易掉膘退瘦。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 洞房花烛本是人生之大喜,新娘子出嫁自然全家欢喜,理应开开心心含笑话别。可在江西赣东北,尤其在东乡,却流传着“哭嫁”的习俗,新娘子上轿之前,为娘的抱住5女儿,两

10、人喊女叫娘嚎啕大哭。这大喜大庆之时为何这般哭哭啼啼?哦,原来是有这么个来由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姓何的女子,长得也算有摸有样,只是命苦,三十头上就死了丈夫,身边留有一个十来岁的女儿,母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后来迫于年景遭灾,生活无着落,在左邻右舍的撮合下,与邻村一个死了妻子的男人徐某重结半路夫妻。这徐某也有一个女儿,与何氏的女儿差不多大。俗话说:“十个后娘九个偏心。”这何氏对后夫的女儿好象前世有冤,对她横竖看不顺眼,穿戴吃喝都偏心与自己的女儿,当然面子上她还是会装装假样子。徐某是个粗心人也就一直蒙在鼓里。转眼功夫过了几年,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一个是仙女下凡,一个是观音再世。但看来看去徐某的女儿

11、还是比何氏的女儿更漂亮些,因为前来求婚的人都争着相徐某的女儿,这可把何氏给气坏了。徐某女儿的婚事很快就定下来了。出嫁这天,亲戚兄弟,满屋满堂,迎亲喇叭三里路外都听得见。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何氏平时另眼相待后夫女儿,四乡八早就风闻,今日姑娘出嫁,大家倒要看看何氏的脸面。好个何氏砂糖嘴,苦瓜心,在姑娘临上轿前拉着姑娘的手,女儿长女儿短地唠叨不停,好象情真意切,难舍难分。那姑娘见后娘今天这般摸样,不觉也动了真情,几句话过后喉咙哽咽,眼泪汪汪,何氏越发装死卖活,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大声啼哭,俨然赛过亲生!其实何氏是长着歪心眼,故意在大喜之日大哭,存心要坏新娘的“彩头”,好让她婚后交“墓库运”,永世

12、不得好运气。6过了些日子,何氏自己的女儿也要出嫁了,何氏早在心里盘算好了,大小嫁妆置备齐全,平日积攒的私房也一并交给女儿。出嫁这天,母女心里高兴,喜笑颜开,把自己的坏心思哪里还会有眼泪!更何况,何氏心里清楚,哭是不吉利的。可偏偏让何氏意料不到的是:被她坏了“彩头”的后夫女儿夫唱妇随,儿女成群,财源茂盛。而她自己亲生女儿夫妻不和,四十不育,家业衰败事事不顺。何氏后悔莫及,自觉心亏,生怕老天不容,(据说一个人如果作了恶,只要当众说开,便可免苍天惩罚。)于是就把自己的坏心思向前村后庄说开了。后来,当地人在嫁女时竟试着大哭一场,结果也是子孙满堂,家境殷实,人们便深信无疑,哭发,哭发,越哭越发,就这样,

13、“哭嫁”习俗一代代穿承下来。 瑞昌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据有关学者从多方面考证,一致的认为是起源于我国的汉代,当“纸”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剪”的艺术早已存在,只不过是表现为剪帛、剪锦、剪金属、箔等装饰物罢了,当纸在瑞昌一出现的时候,瑞昌的民间剪纸也就应运而生了,距今应该有 1900 年的漫长历史了。 一、年节习俗:过年,即阴历春节及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大量的节日喜庆活动导致了民间剪纸的广泛应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厅堂居室剪纸拉花。大部分人家通过应用“梅兰竹菊、莲藕荷花、金鸡报晓、鱼跃龙门”等剪纸图案,以示预祝新年吉祥、办事如意、年年有余、四季平安迎春纳福等美好愿望。 二、婚嫁习俗:按瑞昌旧

14、时的婚嫁习俗,提亲前媒人必然会找机会首先让女方向男方显露剪纸绣花的才艺。相中后,女方则会主动向男方赠予一双巧夺天工的绣花袜垫或布凉鞋,作为爱情信物。在瑞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好曲烧好酒,好米锻好粑、求亲要巧姐,玲胧会剪花”。婚嫁中一般常用的剪纸绣花内容有“蝴蝶戏金瓜,喜鹊采梅、牛郎7织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观音送子、金童玉女、榴开百子”等等纹样,祈求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三、寿诞习俗:庆祝寿诞在瑞昌一直非常流行,一个人自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了,先是庆出生、庆满月、庆周岁、庆十岁,然后从庆三十大寿以后,每十岁一大庆。每逢寿庆活动,“寿星”的衣、帽、鞋、寿堂、寿帐等,全靠剪纸作

15、品进行装饰。其主要的剪纸绣花内容为麒麟送子、 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等等。四、丧葬习俗。老人的逝世,在瑞昌的习俗中属于“白喜事”。办这种喜事的涉及面不小,不仅牵动全村全族,往往还会惊动三亲六眷及生前好友。办理葬事的有关灵堂布置、灵屋仙鹤的制作,亡人的衣帽以及多种象征性的陪葬品等等,均促成了剪纸作品的大量应用。五、巫术习俗:在瑞昌的历史上,也曾经是一个巫术盛行的地方,巫术活动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巫术活动是针对各种大的疾病而行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过去的医学不发达所致。巫师事先吩咐艺人用纸剪些“纸人、纸船天车”或“中馗捉鬼、上山老虎、狮子扒球、天花娘娘”等等,然

16、后,便通过巫师一边念咒,一边借助有关的剪纸作品进行要术,从而以达到所谓的为病灾者驱邪治病、化凶为吉。 六、农事习俗:在诸多的农事中,一般都属纯生产活动,然而瑞昌却有两项活动与剪纸有着密切的关系。 婚娶,是客家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一套程序之后,便择定吉日迎娶举行婚礼,迎娶这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隆重而热闹的礼俗。 8在迎娶之日,新郎先要摆盒送去新娘家,盒上装有猪肝、心肺、鱼、头牲(鸡)、香烛去敬新娘家祖宗,同时盒上还要放上八种贴:名贴、辞神贴、陪娘贴、门师贴、裁缝贴、漆匠贴、木匠贴、鸾客贴,这些贴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总而言之是起尊重各种人士的作用,这时,新郎还要准备各种红包在新娘家分发。如开被礼、厨官礼、神盘礼、陪娘礼、装花礼,待一切礼节行毕,新娘才可以正式起轿归门。 婚礼是在郎家的祖堂上举行,在礼生(司仪)的主持下分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煞帐四个步骤。新娘花轿行至新娘家祖堂门前时,不可马上放下,这时礼生会拿起一只雄鸡高举过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