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94325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 泰泰东实验东实验学校学校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命题人:燕俊亮(考试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合分人得 分一一、选择题(请将每题中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每题 2 分,共 24 分)1口技演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多种动物的叫声,使人一听就知道是哪种动物,他模仿的主要是动物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这句诗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山上的树 D岸上的人3下列物态

2、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太阳出来,山中的冰雪融化了 B洗澡时,玻璃上会有一层雾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D灯泡用了时间长了会变细4下列估测中最合理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 38 摄氏度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 2m/s C声音在空气中速度大约为 340m/s D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75mm5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人变高了,图 1 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6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勤劳的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 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三水大道上,水不停的洒在地上,给人清凉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洒下的水很快就干了,是因为全部渗漏到路面中去的缘故 B

3、洒水车行使过程中,环卫工人相对于车子是静止的,所以他不具有动能C音乐总是给人以美的感觉,洒水车上的音乐不会成为噪声D车后的水雾中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这是阳光透过水雾发生了光的折射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可以任何温度下发生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C蒸发现象进行得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图 1第 2 页 共 6 页 D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8如图 2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9铅和锡的熔点分别是

4、328和 232, 根据下表数据,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测温 物质是 A水银 B甲苯 C酒精 D都可以 10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112009 年 3 月 1 日 16 时 13 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如图 3 为嫦娥卫星在空中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撞击地球时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B.太阳能电池板能够给卫星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C.卫星在太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D.相对于地球来说卫星是静止的12. 在如图 4 所示的各个图中,用来

5、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像是 ( ) A (1) (2) B (2) (4)C (1) (4) D (2) (3)二、填空题(每空 1 份,共 24 分)14. 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在鼓面上撒一些小豆子,当敲鼓面时,看到豆子在跳动,说明 。15.夏天晒在外面的衣服比冬天的干的要快,这是因为 .晒衣服时衣服充分抖开干得要快,这是因为 。16.2009 年 7 月 22 日我国出现 500 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看到日全食。日全食是由于 而形成的,日全食是由于太阳、地球和月亮运行到一定位置所形成的,其中在中间的是 。17. .汽车作匀

6、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20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为 该车通过 18km 所需时间为 h. 18.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和。A手影B水路倒影C森林中的太阳 光D日全食物质水银酒精甲苯 熔点3911795 沸点35778111tS0tV0tS0tV0( )( )( )( )图 2图 3图 4第 3 页 共 6 页 19在 H1N1 甲型流感在世界各国传播期间,车站、机场等场所,安装了一种红外线体温测 度仪,它是利用 发出的红外线来测温的,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 性质。20.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 5 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7、 、b 、c、d 和 e 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把烛焰放在 a 点,是_机的成像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把烛焰放在_点,是放大镜的原理;如果把烛焰从 a 点移到 d 点的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_,像的大小变_.当烛焰距凸透镜 30cm 时,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像,则下列数据中,哪个可能是此凸透镜的焦距?答:( )A8cm B12cm C15cm D18cm 21. 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它可以使交通和生活中产生的 被部分 的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的一个冲击声波经反射集 中后,可以将结石粉碎,这说明声音具有 。 22如图 6 所

8、示是色光的三原色示意图。图中区域 1 应标 色。 区域 2 应标 色。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情况 (“相同”或者“不相同” )三、作图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23.如图 7 所示,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24.如图 8 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 S,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现已知两条 反射光线,请找到发光点 S, 并将光路图补充完整。25.如图 9 所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26.如图 10 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四、实验与探究(每空 1 分,共计 35 分) 27.如图 11 所示,请将示数填在空格中。abcd e F 2fABC图 5图 6图 7FF图

9、8空气水图 901234363738图 1012红蓝第 4 页 共 6 页 28.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 12 所示,平面镜 M 放在平板上,E、F 是两 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 ON 转动。 (1)如图甲,当 E、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 AO 沿纸板 E 射向镜面,在 F 上可 看到反射光线 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 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 若将 AO 向 ON 靠近,则 OB (选填“靠近”或“远离” )ON。 (2)如图乙,以法线 ON 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10、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9在一次课外实践汇报课上,某位同学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他自制了一个简 单装置。如图 13 所示,取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取一根两端 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将该装置放入热水中,发现红色水柱上升不明显,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且便于观察,请你为他设计改进方案。 (至少答出两种) 方案 1 方案 2 30如图 14 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 的目的是 .实验中焦点是成 和 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点是成 和 分界点。入射角 1折射

11、角 2106.72013.33019.64025.2图 12图 13图 11图 14第 5 页 共 6 页 31如图 15 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其目的是 (2)实验中选择两个同样的蜡烛,并使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 和 。(3)将蜡烛 A 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 ,像的 大小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32在同一个实验室中两个同学同时做了“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1)除了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外,主要器材还 缺 . (2)如右图所示,图 是水

12、沸腾时的情况. 根据各自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 A 同学的图线,虚线表示 B 同学的 图线,水平部分两同学的图线重合。整个过程中两同学 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 (3)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约是 (4)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 )和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 沸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 、 “不同” 或“无法判断” ) (5)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原因:有 _.(写出一点即可) 33如图 17 所示是冰熔化时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在 AB 段冰是 态,BC 段是 态,冰在熔化时用时 min,冰 在熔化时 热量但温度 不变,这一类固体我 们称为 。图 15t / minT 051015 图 17ABCD图 16第 6 页 共 6 页 34现代学生眼睛的近视率越来越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视力的缸陷原因是 。如图 18 是近视眼的模型,请问近视眼应该配戴 透镜 (填“凹”或者“凸” )请提出保护视力的一些措施 。五、计算题与应用。 (共 9 分) 35,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前 20s 行驶了 300m,然后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2min,最后 用 1min 行驶了 300m 到了乙站求:(1)甲、乙两站间的距离;(2)汽车在整个过程中行 驶的平均速度36小明家刚买了一辆小汽车,暑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