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七讲课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3879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第七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汉语史第七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汉语史第七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汉语史第七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语史第七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第七讲课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史汉语史第七讲第七讲 训训 诂诂 源源 流流 一、先秦的训诂:萌芽时期一、先秦的训诂:萌芽时期 (一)训诂起源于先秦时期。(一)训诂起源于先秦时期。 论语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孟子:“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 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老子:“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左传文公七年:“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韩非子有解老篇和喻老篇;有内储说和外储说。 解老篇和喻老篇是对老子的注解。 内储说和外储说,先列经

2、文,后加解说。 到了战国末期,训诂已经由萌芽而逐步发展,它的对象已经不限于儒家经典,训诂的方法、 体式多种多样。但比较系统、专门的训诂工作和研究直到汉代才开始。 (二)训诂萌芽和发展的动力(二)训诂萌芽和发展的动力 社会交际的需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 二、二、 两汉的训诂: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兴盛时期 (一)兴盛的原因(一)兴盛的原因 1、统治者尊经、博士讲经,促进了训诂的发展。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设立今文易、书、诗、 礼、春秋五经博士,至东汉光武中兴,形成五经十四博士的完整体系。学习儒家 经典,成为利禄之途。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

3、学官。 易四家:施仇、孟喜、梁丘贺、京房。 书三家:欧阳生、大夏侯(胜)、小夏侯(建 )。 诗三家:齐(辕固生)、鲁(申培)、韩(婴)。 礼两家:大戴(德)、小戴(胜)。 春秋两家:颜安乐、严彭祖。 2、秦火之后,要抢救古籍。 汉文帝派晁错向济南伏生学习尚书,记录尚书二十八篇。 汉成帝命刘向校书撰别录,刘歆完成图书总录七略。 隶书通行,人们看不懂古文经籍,需要注释。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 93 年),从孔壁中得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孔安国传尚书。 (二)兴盛的表现(二)兴盛的表现 1、随文释义的传注体、专书体训诂著作大量涌现。 毛诗故训传、郑玄 毛诗笺、郑玄 仪礼注、贾逵国语解诂、服虔

4、汉书 音训、王逸楚辞章句、马融离骚注、郑玄易纬注。 尔雅、说文、释名、方言、 服虔通俗文(中国古代第一部俗语词辞书,早已亡佚) 班固白虎通义、许慎五经异义、郑玄驳五经异义。 2、训诂大师林立。 3、义训、形训、声训蔚为大观。 4、训诂体式和术语在广泛应用中趋于成熟。 这个时期的训诂,有了一定的体系和方法,表现出对词义研究的自觉性,成为真正的训诂学。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沿袭时期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沿袭时期 (一)扩大了训诂的范围(一)扩大了训诂的范围 魏晋南北朝的注释,仍以儒家经典为主。流传至今的有: 王弼、韩康伯易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谷梁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三国吴

5、韦昭国语注、晋郭璞山海经注、穆天子注、魏王弼老子注 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近 3 倍于正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近 20 倍于正文)、 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增补史料,纠正讹误。 到隋唐时期,四部的注解都有增加,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李鼎祚周易集解、陆淳春秋集传辨疑、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 、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住、何超晋书音义、杨倞荀子注、王冰 黄帝素问注、李善文选注。 (二)出现了义疏和集解(二)出现了义疏和集解 义疏是兼释经注的训诂形式,萌芽于汉末,盛行于六朝,到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郑玄毛诗笺 皇侃论语义疏 皇侃:南朝梁儒家学者,经学家。撰有论语义疏十卷,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和

6、名物制度, 而多以老、庄玄学解经。如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其解曰:“重为 轻根,静为燥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其说与汉儒说经相去甚远,表现出南朝的玄学 之风。 唐贞观十六年(642 年),命孔颖达、贾公彦、杨士勋等编撰新的符合当时统治阶级需要 的五经义疏。 五经正义:毛诗正义、尚书正义、周易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 传正义.五经正义为经学义疏的结集。 经书成书年代早,文字多晦涩难懂,记事简略不详,给后人学习带来不少困难。为经书作 传、注之风便盛行,常常一部经书就有各执一说的多家传、注。五经正义从中选出比 较好的注本,摒弃其余杂说,对前代繁杂的经学解释进行一番统一整理。又因前代

7、注本也 有难解之处,所以五经正义便依据传、注又加以疏通解释。 五经正义是一部典型的以疏解经著作。 论语集解 晋书郑冲传:“初,冲与孙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 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 春秋经传正义 春秋序:“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 传集解。” (三)训诂新著的涌现(三)训诂新著的涌现 比较重要的有:(魏)张揖广雅、(晋)吕忱字林、(陈)顾野王玉篇、 (晋)郭璞尔雅注、方言注、三苍解诂、(唐)李商隐蜀方言等。 字林是说文与玉篇之间的字书,在字书发展史上很重要,宋末以后亡佚不存。 唐封演闻见记称玉篇“

8、凡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字”。今日看到的玉篇是宋真 宗时陈彭年等重修。唐代增字本,收字有 22561 字,比封演所记多 5600 多字,注解大有 删削,已非原本之旧。顾野王原本在宋已佚,只有日本保存部分传写本。都是唐代日来华 留学生和僧人传抄带回日本的。共存 2052 字,相当原书的 1/8 强。 (四)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研究(四)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研究 隋书经籍志:“自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 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六文之义殊别,今取以附体势之下。又后魏初定中原,军 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今

9、取 以附音韵之末。” 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25 卷、慧琳一切经音义100 卷、慧苑华严音义。 在释佛经用语时,引用很多古书资料,可以了解中古时期语言文字音义变化的一些踪迹。 四、宋代的训诂:变革时期四、宋代的训诂:变革时期 (一)宋代训诂的成就(一)宋代训诂的成就 1、四种义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2、涌现一批经史子集的新注: 朱熹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 四书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是朱熹花 40 年时间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改 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宋以后,元、明、清

10、三朝都以 四书集注为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洪兴祖楚辞补注 3、出现一批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 陆佃埤雅 埤雅,增补尔雅有关草木鸟兽虫鱼及天文等方面内容的著作。 罗愿尔雅翼解释尔雅草木鸟兽虫鱼各种物名,以为尔雅辅翼,所以名为尔雅翼。考据精 博,体例谨严。 4、徐铉 xun 、徐锴 ki 刊定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在流传中经辗转抄写,衍漏伪异不断增加,唐李阳冰曾作刊定,但主观武断, 随意窜改,伪误更甚。 五代末期徐铉、徐锴兄弟对说文解字深入研究和校订,徐铉整理出后世流传最广的被 称为“大徐本”的说文解字,徐锴著被称为小徐本的说文解字系传,既注释说 文解字,又纠正许多李阳冰删改失当之处。 5、

11、陈彭年等重新广韵、玉篇,丁度修定集韵 (二)宋代训诂学方面的变革(二)宋代训诂学方面的变革 1、摆脱汉唐旧说,大胆创发新义 欧阳修:“尔雅非圣人之书,不能无失。” 朱熹诗集传、楚辞集注对汉唐旧注多所驳正。 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传“周行”为 “周之列位”,郑笺为 “周朝廷臣” ,朱熹传为 “大道” 。 2、对语法认识的深化 汉代称虚词为辞、语助、语辞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分为发端、句中、句末三种助辞。 北宋有了虚字实字的名称。 (宋)周煇清波杂志:“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 谕之。” 朱熹把形容词副词称为半虚半实字。

12、3、创立“右文说”。 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以后的训诂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4、开创金石学与训诂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欧阳修收集历代石刻跋尾四百余篇,作集古录 吕大临考古图 薛尚功收集商秦汉代金石文字编成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赵明诚金石录 洪适利用金石拓本,著隶释、隶续,用以考证史传的讹误。 此后金石学蔚为大观,使训诂学获得了新的材料。 5、古音学开始萌芽 南宋吴棫 y 著我国第一部古韵专著韵补,他是第一个研究古韵的人。 汉语和汉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不同有所发展和变化。 诗经和楚辞本来是押韵的,可是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很多地方却不是押韵的, 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一现象在

13、宋以前已经被学者注意,但直到南宋时期,才出现了第一 部古代汉语语音专著韵补。 五、元、明两代的训诂:衰落时期五、元、明两代的训诂:衰落时期 (一)表现(一)表现 这一时期的训诂,与宋代相比,不仅训诂著作数量少,而且质量也差得多。 1、元代比较好的训诂著作有: 卢以纬语助 分析了 100 多个虚字的意义,是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著。 戴侗六书故 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字书。援引钟鼎文来说明字形,又能明辨字义的引申不同于文字 的假借。对于音与义的关系阐发尤其多。戴侗说:“书学既废,章句之士知因言以求意矣, 未知因文(字)以求义也;训故之士,知因文(字)以求义矣,未知因声以求义也。” 胡三省资治通

14、鉴音注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与资治通鉴正文相当。注文内容广泛而详尽。“凡通鉴之本 末,地名之同异,州县之建置离合,制度之沿革损益”,均有疏释,此外还辨前人注释之 失,正通鉴记事之误。胡注以博大精深的学术内容,使通鉴更加大放异彩,时至 今日,读通鉴仍离不开胡注。 2、明代比较好的训诂著作有: 朱谋(土韦 )骈雅 是中国第一部收集、训解双音词的专著,把凡是两字成为一义,或字异义同的词都类聚加以 解释,所以称为骈雅。 方以智通雅 杂考事物名称和训诂、音韵之书 。是他平日读书考释字词音义积累纂集而成。因为他在博 学的基础上,要“观古今之通”,所以命名为通雅。黄生(字扶孟)字诂、义府 黄生由训诂入手治学,撰字诂,穷研文字声义相应之奥,联系谐声偏旁说明词义,给 清代江永、戴震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义府以解释经史子集书中的词语文句为主,考证详明,无凿空臆断之论。考证之功力与 方以智通雅不相上下。 如解诗邶风“死生契阔”,契阔为合离,跟死生同为对言 。 梅膺祚字汇 它简化部首系统为 214 个,使汉字归类更加合理化;它在部首排序和属字排序中贯彻笔画 排检法,这是对字典体制和检字法的改革,为字典检索开辟了道路。 张自烈的正字通 一部前承字汇后启康熙字典的重要字书,体例全依字汇 ,扩大篇幅,增加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