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重点法条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2979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重点法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理学重点法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理学重点法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理学重点法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理学重点法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理学重点法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重点法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1法理学授课提纲法理学授课提纲第一章第一章 法的本体法的本体本体论概念与特征价值与作用要素与体系渊源与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本章重要知识点本章重要知识点】本章是法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司法考试最重要一章,占 50%以上考核分值。应该熟练掌握以下知识点:1法的可诉性;2自由、正义与法的关系,及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理;3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作用的局限性;4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及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5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的区别及当代中

2、国的法源;6法的时间效力,特别是法的溯及力问题;7法律关系的构成,及法律事实。8法律责任的归结与免除,法律责任的竞合。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2第二章第二章 法的运行法的运行运行论法的形成法的实施法律方法执法司法 守法法律适用一般原理法律解释 法律 推理立法 【本章重要知识点本章重要知识点】1.立法法的相关规定:立法的程序、规范性法律文件冲突的处理、备案。2执法与司法的原则。3法律适用的一般原理:法律适用的目标、法律适用的步骤、法律的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4法律解释的方法与

3、位阶。5法理推理的种类与运用。第三章第三章 法的演进法的演进演进论法的起源法的发展法的终极目标法的发展进程:历史类型发展方式:继承与移植发展动力:现代化与传统法治【本章重要知识点本章重要知识点】1法律起源的三个根源、三个规律、三个标志;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32法的历史类型理论;3法系理论;4中国法律传统与中国法律现代化;5法治理论。法治理论是最重要的部分,任何论述题都可以从法治理论中找到答题法治理论是最重要的部分,任何论述题都可以从法治理论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一定要熟

4、练掌握。的突破口,一定要熟练掌握。第四章第四章 法与社会法与社会关系论经济政治宗教道德人权【本章重要知识点本章重要知识点】1.法律与社会的一般关系;2.法律与科技的相互作用;3.法律与政治的相互作用;4.法律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5.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重点掌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原理,此为司法考试的重中之重点掌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原理,此为司法考试的重中之重,也是论述题的命题和答题重要原理。重,也是论述题的命题和答题重要原理。6.法律与人权的关系。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4

5、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法治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观念体系基基 本本 概概 念念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法治理念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 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 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 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由依法治国、

6、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 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特特征征开放性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马、恩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人民主权思想、法的本质和 功能的思想、法律权威的思想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 础和源头。马、恩、列的法治思想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治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法 治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不 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且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法治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和科学发展观中的 法治思想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法治思想和外国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外国法治思想也 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5实践 基 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实 践经验教训,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不断凝练,逐步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 重大理论成果。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三个至上三个至上“三个至 上

8、”的提 出2007 年 12 月 26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个 至上”的重要观点。1.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线, 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奠定 了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2.“三个至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本质要求。“三个至 上”的重 大意义3.“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 “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

9、会主义法治建 设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至 上”的精 神实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就是 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 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

10、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立、维护和尊 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人民 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三个至 上”的内 在关系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构 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6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

11、期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与正义、 “共产党员 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9 月 20 日通过),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 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12、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 的第三次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中国成 立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成果的 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邓小平(1)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 六字方针”;

13、(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 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4)“死刑不能废除”; (5)“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6)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 (7)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江泽民江泽民同志特别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 本方略,把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的又一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牢固树立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是科 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它又 从

14、政治法律领域更加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7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落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盛衰,关系到人 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15、、实现法律效果与社 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人民民主 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权力制约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的 本质特征文明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 价值追求及时高效把握大局 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立足本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的 根本保证组织领导重庆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培训中心司法考试头等舱重庆三校名师地址:沙坪坝区图书馆 6 楼(半月楼对面) 电话:65005491 QQ:12999560528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法制统一健全完善立法体系完备行政要合法行政要合理行政要高效便民 权责要统一政务要公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提高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树立司法权威严格公正司法充分发扬司法民主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其他基本要求实施正确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