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2960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要点第一、二、三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法民法 民法两大规则:私法自治、交易安全民法两大规则:私法自治、交易安全 物权法的目的是物权法的目的是“物尽其用物尽其用” 合同法的目的是合同法的目的是“促进交易促进交易” 担保法的目的是担保法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保护债权” 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制定目的制定目的F1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

2、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F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关系和人身关系。 平等性:一是取得主体资格条件上平等;平等性:一是取得主体资格条件上平等; 二是主体地位平等。法律权利和能力平等,二是主体地位平等。法律权利和能力平等, 无特权。无特权。 ;三是意志平等;三是意志平等 ; 四是法律保护平等四是法律保护平等 人身关系人身关系 (1)非财产性)非财产性 (2)专属性)专属性 (3)固有性(必备性)固有性(必备性) 人格、身份人格、身份调整对象调

3、整对象财产关系财产关系 (1)地位平等)地位平等 (2)意思表示自由)意思表示自由 (3)等价有偿)等价有偿一、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一、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我国境内的一切人我国境内的一切人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是指民法在什么地域内具有法律效力。是指民法在什么地域内具有法律效力。 F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 除外。适用范围以属地法为原则,除外。适用范围以属地法为原则, 三、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三、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1、民法从生效到失效

4、的时间。、民法从生效到失效的时间。 F156:“本法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本法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即从该日起开始生效,即从该日起开始生效, 民法通则公布之日与生效之日不一致,准备时间,也便于人民学习、了解该法。民法通则公布之日与生效之日不一致,准备时间,也便于人民学习、了解该法。 而多数民事法律的公布时间和生效时间是一致的,而多数民事法律的公布时间和生效时间是一致的, 2、溯及力、溯及力 民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即新公布的民事法律只适用于该法生效后所发生的民事关系。民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即新公布的民事法律只适用于该法生效后所发生的民事关系。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赋于新法以溯及

5、以往的效力。人民法院对继承法生效前已经受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赋于新法以溯及以往的效力。人民法院对继承法生效前已经受 理、生效时尚未审结的继承案件,适用继承法,这就使得继承法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了溯理、生效时尚未审结的继承案件,适用继承法,这就使得继承法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了溯 及力。及力。民法的适用范民法的适用范 围围 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民法精神,反映民事关系的本质与规律,其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民法根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民法精神,反映民事关系的本质与规律,其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民法根 本规则。即民法中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本规则。即民法中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 二、功能(作用)二、功能

6、(作用) 民法基本原则是各项民事制度和民事法律规范的基础和依据,民法基本原则是各项民事制度和民事法律规范的基础和依据, 1. 立法准则立法准则 2. 行为准则行为准则 3.审判准则审判准则 4. 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平等原则平等原则F3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体现: 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2、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 3、平等协商(各自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 4、民事权利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F4 民事民事 活动应活动应 当遵循当遵循自愿原自愿原 则则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

7、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公平原公平原 则则自愿、自愿、 公平、公平、 等价有等价有 偿、诚偿、诚 实信用实信用 的原则的原则 F5 公民、公民、 法人的法人的 合法的合法的 民事权民事权 益受法益受法 律保护,律保护, 任何组任何组 织和个织和个 人不得人不得 侵犯。侵犯。 F6 民事民事 活动必活动必 须遵守须遵守 法律,法律, 法律没法律没 有规定有规定 的,应的,应 当遵守当遵守 国家政国家政 策策诚实信诚实信 用原则用原则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

8、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1.、主观上:持有诚信、善意态度的要求,反对一切、主观上:持有诚信、善意态度的要求,反对一切“恶性恶性” ; 2、客观上:民事活动以诚实信用的方式进行。、客观上:民事活动以诚实信用的方式进行。 反对任何欺诈、不守信用的行为;反对任何欺诈、不守信用的行为; 3、是现代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民法精神,利益平衡,、是现代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民法精神,利益平衡, 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应维持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应维持 A、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当事人之间的利益;B、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之间的平衡的原则。不得滥用权利,加害于他人。之间的平衡的原则

9、。不得滥用权利,加害于他人。 与公平原则一样,是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表现与公平原则一样,是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表现 4、司法、立法中(见书上)、司法、立法中(见书上)公序良俗公序良俗F7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 社会经济秩序。社会经济秩序。 经济的公序,是指为了调整当事人间的契约关系,而对经济自由予以限制的公序。经济的公序,是指为了调整当事人间的契约关系,而对经济自由予以限制的公序。 良俗,即善良风俗,通说:为社会、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良俗,即善良风俗,通说:为社会、

10、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 是特定是特定 社会所尊重的起码的伦理要求社会所尊重的起码的伦理要求 禁止权利滥用原禁止权利滥用原 则则要求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要求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的平衡。超过正当界限即构成滥用的平衡。超过正当界限即构成滥用 权利滥用的法律效果 1、 权利本身不受影响,仍可合法发生行使。 例外:我国土地管理法 专利法有剥夺或限制权利自身的规定。剥夺权利滥用剥夺权利滥用 者的权利者的权利。 2 、不发生权利行使之效果。 3 、如造成损害,追究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 4 、对继续性

11、权利滥用行为,得请求停止。对危险性行为,可请求危险预防。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是民法所确认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是一定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民法所确认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是一定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一) 是社会关系,体现的是人和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二) 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 (三) 是国家以强制力量强制力量保证其实现的社会关系,它是由国家所确认的,在当事人间形成的民事权利 和义务关系。 (四) 当事人地位平等当事人地位平等。 (五) 主要是根据当事人的意志

12、发生的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的(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民事法律关系的主 体体就是参与民事关系的当事人就是参与民事关系的当事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还包括国家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社会组织。 【要注意: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民事法律关系的客 体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事物。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1)物:能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人。 2)行为:作为客体的行为特指能满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也称给付。 3)智力成果:人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 4)人身利益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民事法律关系的内

13、 容容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三)民事法律事实(三)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简称法律事实,是符合民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根 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事件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 1、自然事件: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纯自然原因、自然事件: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纯自然原因 (1)人的出生、自然死亡。生病 (2)自然灾害。引起投保人索赔的权利和保险公司理赔的义务。 (3)天然孳息的产生 (4)时间的经过)时间的经过。指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如时效届

14、满后,就导致权利人丧失其权利, 其与义务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可消灭。 2、人为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发的事件、人为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发的事件。 事件的原因原因与人的行为有关,但事件本身却与人(当事人)的意志无关。有: (1)战争、罢工、动乱等。 (2)人为事故。比如纵火、失火,生产事故等等。 (3)人为原因引起的死亡。 (4)人的失踪。 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1)表意行为: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 行为。是最主要的法律事实。 (1)民事法律行为 (2)准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基于

15、法律规定。当事人实施的意思通知、观念通知、 感情表示等。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4)无效的民事行为 (5)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行为行为 (根据 行为人行为人 的意思的意思 表示和表示和 目的是目的是 否明确)否明确)非表意行为非表意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效果的意思表示,客观上引起 法律效果发生的行为。 当事人无须进行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当事人无须进行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 (1)事实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但依照法律的规 定,客观上引起了某种法律效果发生的行为。拾到钱包 (2)侵权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民事

16、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事实行为:无此要素,行为目的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事实行为:无此要素,行为目的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民事法律行为: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民事法律行为: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发生法律后果。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发生法律后果。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在于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在于意思表示; 事实行为: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能发生法律后果。事实行为: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能发生法律后果。 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事实构成: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客观事实的总和。民事法律事实构成: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