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871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 1教学设计 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学会 5 个生字和 4 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 5 个生字。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 1 课,认识了 5 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 2二、有顺序观察插图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三、朗读儿歌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

2、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7学生练习朗读。四、学习生字(一)学习生字的音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 r(二)的读法。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教师发给学生 5 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 r 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 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

3、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二)了解字义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三)分析字形结构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 种笔画。2请学生借助书中 P51 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

4、“十”是先横后竖。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4电脑演示(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 “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 3 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五、巩固复习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规范地书写 5 个生字。2完成课后练习 2 看图读拼音写字。教学重点:在田字格里写好 5 个生

5、字。教学难点:按笔顺把“四”“六”“八”3 个字写漂亮。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二、四、六、八、十”。2指名朗读儿歌。二、学习书写“二、四、六、八、十”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八、六、四”(1)书写“四”字,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教师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竖”,书写时稍微往里收一点,注意横中线上边的“竖”和横中线下边的“竖”应一样长。第二笔是横折钩

6、,横不要写得太长,要看清楚竖中线左边的“横”和竖中线右边的“横”一样长时,顿笔写折钩,折笔画也稍微向里收一点,要与竖对称, “钩”不要太大。接着写“撇、竖弯”。注意两个笔画不仅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而且写在横中线的上边。最后写横。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2)书写“八”字看板书“八”,观察占格位置。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二笔“捺”,起笔在右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注意“撇和捺”收笔处应在一条线上。学生修改“八”字后再写一个“八”字。(3)书写“六”字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

7、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教师可在起笔和收笔处轻轻画两条横线,表示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三、巩固复习1每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 3 遍,教师巡视辅导。2完成课后练习 2 看图读拼音写字。(1)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2)读读图上音节,把汉字写在()里。(3)同桌互查,比比谁书写正确、漂亮。 识字 1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1、会认“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8、教学重难点1、认识五个字。 2、分辨“八”和“入”。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设计理念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书中插图: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

9、(小山村)2、引导观察,练习说话: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这幅图的远处你看到了什么景物?这幅图的近处你看到了什么景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山村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二、图文结合 借助拼音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古诗(1)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注: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研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检查自读情况过渡:这些

10、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1)出示“三”、 “十”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 “四”、 “座”、 “二”、 “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2)出示“台”、 “六”、 “花”这 3 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3)出示“烟村”、 “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11、)(4)(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5)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6)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1、(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

12、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2、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3、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理解品读第一、二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板书:烟村)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理解品读第三、四句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

13、花。(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这就是“亭子,也叫亭台”。 (板书:亭台)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出示图片: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板书:花)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老师此时指着板书,给予学生内容提示)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4、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5、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

14、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6、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出示全诗,配乐齐读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短句朗读)如截图: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

15、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五、扩展活动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十个数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咏雪 郑板桥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注:教读生字:芦、总。 (强调“不”的读音)六、书写生字1、认识田字格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右下格横中线左下格竖中线2、认识笔画依次出示“一(横)”,老师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跟说几遍。3、指导写字(1)小组讨论,说说该怎么写。(2)学生交流,教师在投影上示范(提醒学生注意三横的不同写法)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八、板书设计一去二三里烟村亭台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