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756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_(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之前请注意: 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 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 !请邮箱联系: 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世纪之交,各学科大都能以理性的眼光坦诚而又严肃地审视,自身是否 有存在的充足理由,是否继续存在下去,如何存在等问题。这种审视大都 以客观,冷静,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学术民主为前提,不是主观臆断、闭 门造车,更不是行政命令或权威专断。它说明中国学人危机性,警觉性意 识逐渐增强,自我批判能力慢慢提高,也说明作为整体的学界似乎日趋成 熟。唯独文艺心理学这一本

2、来就显得有点玄虚的学科,反倒无人考察其来 龙去脉,追问在下一世纪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沉默,原因很多。依笔者愚见,最主要的似乎有二:一是想当然的 认为,文艺心理学乃新兴学科,前途不成问题,因而只满足于将心理学的 知识,原理运用于文艺学,二是害怕这种反思性研究,牵涉面广,头绪繁 杂,结果可能吃力不讨好。前者只见“木“而不见“林“,可成为文艺心理 学匠,似难成为学者,不足为法;后者则有懒汉、怯者之嫌,亦不足为法 。两者的共同点是,在即将迈入新世纪门槛时,甘愿放弃对于研究领域的 目的性和自觉性的思考。其危险性在于,无形之间把自己放在虚弱的背景 上和尴尬的情境中。试想,一门不晓得所从何来(Where),

3、自身是什么( What),又向何方去(How)的学科,有多强的生命力?一位不明确如上两 个W一个H的学者,其研究有多大的动力,其成果有多大的价值?其实,在似乎想当然的地方往往有着许多并不“当然“的问题。因为, 越是新兴学科,其定位、目标、前途等,越有可值得推敲之处;越头绪纷 繁,其背后那隐微之机,越有探索的必要。笔者不自量力,试图围绕“心 理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适用于文艺学研究”这一中心问题,把文艺心理学 放在实验心理学的全部历史和巨大背景上,简要考察其萌孽(发生),适用 性(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国内外的大致走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作出力所能及的概述和前瞻。1. 问题的提出如果把费希纳

4、(Fechner)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看作实验心理 学的诞生,那么,心理学是否适用于文艺学研究这个问题至少30年后就在 德国本土被提出了。其外在表征是狄尔泰 (Dilthey)与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争论。艾氏认为心理学能够认 识真实的心理现象,如统觉、目的和自我,狄氏认为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归结为心灵元素的混合,不能用以研究具体的心理现实,如艺术家的创造性 想象、价值观、义务感、自我牺牲、宗教热诚等等。狄氏提出的问题是 严峻的,直接关乎着心理学作为实验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事隔20多年,美 国心理学史家墨菲(Murphy)和格式塔学派三巨头之一的考夫卡(Koffka )仍对狄氏的意

5、见表示赞同。在实验心理学大本营爆发的这场争论意味深长。它表明人们对心理学 初期元素主义的怀疑。事实的另一面是,一些严肃的心理学家不断将触角 伸向艺术等高级思维领域。在此做出最大成绩的是精神分析,格式塔和人 本主义学派。甚至曾持谨慎看法的考夫卡也改变了态度。问题在于,尝 试是一回事,其适用的范围、程度如何是另一可事,前者是能不能而后者 是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的问题。一旦进入第二层次,各心理学家的分歧便 暴露无遗。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注重艺术和深层心理的关系,格式塔则重 在考察视觉艺术在心理上的整合形式。人本主义认为艺术是丰富性动机的 产物而精神分析认为是缺失性动机的产物。即使在精神分析内部,分歧亦

6、昭然可见。荣格(Jung)说,只有“艺术形式的处理过程”(即创作过程)才 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构成“艺术基本性质”的那一方面不在心理学范围 。然而众所周知,他的老师弗洛依德(Freud)正是由于回答了艺术的本 质问题才名扬四海的。如果把眼光稍微旁涉一下,会发现更令人吃惊的情 况。一般认为元素主义不能研究艺术,然而前苏联维戈茨基的“客观分析 法”恰恰遵循着元素主义的思想。他把艺术作品分割为韵律或结构片断 ,通过功能分析(即心理学的叙述)说明审美反应并确立它的一般规律。由上可见,从精神分析开始,心理学对于文艺学研究已不再是能不能 适用的问题,而是如何适用的问题了。2文艺心理学;在心理学派鼎替与转

7、换中的显现要明确心理学如何适用于文艺学研究,必须先理解在弗洛依德之前狄 尔泰为何发出疑问。欲达此目的,又必须借助于对心理学史的简单回顾。 说到心理学史,除费希纳外,冯特(Wundt)必须提及。墨菲说,自从冯特 的实验室建立,心理学“才算是有个安身之所和有个名称的一门实验的科 学。”应该说,费希纳和冯特是标志新心理学(即与古代以来哲学心理学 相比较而存在,相独立而发展的实验心理学)诞生的双璧。再把视域放开 一些,实验心理学的诞生还依赖于笛卡尔(Descartes)理性主义背景。 是理性主义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达,使人摆脱了上帝的阴影,从而能客观 ,公正地面对内,外在世界。从此,心理现象(内在世界)

8、不仅成为观察的 对象,而且成为可以应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 ,方法的确立,使研究目的更加显豁,这就是,人不仅要了解客观世界的 构成与本质,更要了解人本身是什么,从哪里来,来做什么,又到哪里去?事实上,实验心理学所要回答的正是远古以来哲学家梦牵魂绕,百思不 得其解的问题。墨菲如是说:“说到心理学同哲学的关系,更常见的是相互 依赖而不是心理学对哲学的依赖。”心理学把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有低级高级之分,针对不 同层次的侧重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便表现为两大派别(元素派和功能派)象 左右脚一样的交替前行。很明显,元素主义,构造主义,行为主义,格 式塔,发生认识论等有大致相同

9、的趋向,属元素派;形质主义,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有大致相同的趋向,属功能派。前者的极致是吝啬 律,后者的极致是拟人论。但在我看来,它们又有相通之处,即都以生 理学,比较心理学为基础。从以上各派的分类以及产生的时间顺序等,可清楚看到,冯特的元素 主义在实验心理学创立初期确实占有绝对优势。这种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 动分析到最终的,不可再分解的成分,单纯描述它们的强度,性质之类, 而剥离所观察的心理现象的客观刺激和实际意义,其潜藏的机制性和零碎 性的危机,不能不迫使狄尔泰发出惊呼:这样的心理学究竟能否研究人的 高级心灵?狄尔泰所设想的是与此相对的人文科学心理学,认为不应从元素开始 而应从体验

10、到的内在关系(结构)开始,去阐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由此揭 开了元素主义向功能主义转换的新的一页。心理学史表明,几乎与此同时 ,美国的詹姆斯(James),杜威(Dewey)正在把心理活动当作一条连续 不断的河流,注重心理现象在对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奥国的弗洛依德也在 苦思冥索,推测一切高级精神现象的终极原因;顺便说一句,产生于德国 又在美国开花结果的格式塔学派(包括勒温Lewin,阿恩海姆Arnheim等 )的探究,也不能不说是对狄尔泰的回应。必须指出,狄尔泰反对自然科 学心理学并不是因为它不研究心理现象,恰恰相反,而是反对它研究太细 ,把整体心理切割成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刺激,反应而不见

11、活生 生的心灵。平心而论,说实验心理学一开始就排斥高级心理是不公正的,因为作 为奠基者之一的费希纳曾苦心孤诣,将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中总结 的数量测量法贯彻到美学研究之中达十年之久,并写出美学初探(18 76)一文,提出了著名的16条审美心理原则。由此观之,狄尔泰、精神分 析、格式塔等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的继其踵者。另外,在论及精神分析和格 式塔的直接渊源时,人们最容易忘记德国的医学、心理学和哲学传统。早 在18世纪,维也纳医生麦斯麦(Mesmer)就发明了通磁术- 以神秘的精神治疗神经病。在冯特创建心理实验室前5年,维也纳大学教 授布伦塔诺(Brentano)已提出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心理学的

12、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内容而是它们的活动(意动),内容附丽于意动。弗洛依德 是布氏的学生,而格式塔诸君则是其三传弟子。弗洛依德又说,叔本华的 意志“相当于精神分析中的精神欲望”,苛勒也说,格式塔的“直接经验” 导源于康德的现象界。指出上述事实,目的是为了说明对艺术最感兴趣、 最有贡献,也最具“人文”气象的两个心理学派的出现,不是孤立现象,不 是突然从天而降的怪物,它们同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一样,也是德国土壤 的产物;同时,也为了说明,所谓自然科学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之争 ,实际上是实验心理学内部的事。因为不管是弗洛依德,还是阿德勒(Ad ler)、荣格、乃至马斯洛(Maslow)等极端人文主义心

13、理学家,从来都不 反对自然科学,相反许多结论还依赖于生理学、化学、神经科学、解剖学 、比较人类学等。如上追踪可约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在弗洛依德、格式塔之前,实验心理学不是不能适用于文艺学研究 ,而是元素主义的暂时盛行引起了狄尔泰的警惕,与此同时,便是实验心 理学向艺术以及其他高级思维领域悄无声息的渗透和大规模入侵。(2)事实证明,实验心理学确实适用于文艺学研究。根据心理学史的运 行实践,我们最起码可以发现并归纳出如下铁的事实:从学派角度看,其 适用性主要集中在精神分析(含马斯洛人本主义)和格式塔;从是否已经在 世界范围内涌现了有价值的、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性著作角度看,也 主要集中在这

14、两派。此外,还有一些心理学功底深厚,却喜欢游弋于心理学与文艺学边缘 地带,对艺术研究有浓厚趣味且鉴赏力极强的准心理学家。他们的精力和 目标不在于从实验室观察并总结心理学的原则,规律,而在于将有些已经 归纳出来的相对成熟的,且适用性、灵活性较强的原则、规律应用到文艺 学研究中去。例如阿瑞提(Arieti)、弗莱(Frye)、阿恩海姆等。这些 人的功绩在于寻求心理学与文艺学研究的结合部,和前者对于后者的普适 性,阐述、扩展并推衍心理学原理向文艺学各个层次、门类、课题的全面 渗透与深化,巩固由早期心理学家所开拓的文艺心理学阵地,以扩大战果 。他们的态度如此真诚,精神如此专注,耕耘如此勤奋,以致于在2

15、0世纪 蔚为大观,筑成文艺学美学领域一道令人目不暇接的风景线。不仅如此,20世纪中期以来,还有三大奇特现象值得注意:一是以情绪 情感心理学为代表,实际上则体现为生理心理学观点向文艺学美学研究领 域的渗透;二是以托尔曼(Tolman)、赫尔(Hull)、斯金纳(Skinner) 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以勒温(Lewin)为代表的拓朴心理学,以皮亚杰( Piaget)为代表的发生认识论等实验性很强的心理学结论,正在被导向文艺学美学研究领域;三是以实验心理学的各种原理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的 某种倾向性,逐渐向表现论美学、现象学美学、符号论美学、乃至自然主 义美学、信息论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学科领域

16、入侵。如上的渗透 、导向和入侵,举凡所经之处,必留下浓重的、涂抹不掉的心理学痕迹。 这一切,似都可说明,心理学对于文艺学研究的适用性不但越来越强,而 且在发展中还显示出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3)适用中的隐优值得注意。首先,考察如前所述的从事文艺心理学研 究的两大类人和其所有作品,可以发现,其适用的范围仍是有限的,不仅 心理学家对文艺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分析和格式塔两大学派,而且那 些准心理学家对文艺学的研究及其著名作品,也主要集中在对于这两大学 派原理,规律的阐释、运用上;其次,精神分析主要指向艺术发生的动机 分析,但众说纷纭,而格式塔则主要指向视觉艺术的构成和艺术美的生成 分析。二者能否统一,如何统一?如果不能统一,是否二者永久只能局限 于各自领域?这就是说,研究视觉艺术用格式塔,研究艺术动机用精神分 析?其三,精神分析有些见解相当深刻却较难证实,格式塔也不乏道理却 稍显机械,亦即,个体人的艺术感知能否用几条简单的定律概括其四,格 式塔的自然观察法明显是理性化倾向,而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法则诉求于 心灵深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