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753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及分析研究技术报告(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江苏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及分析研测算及分析研究究技技 术术 报报 告告江苏省农村水利科技发展中心 河海大学 二一年一月11基本情况1.1 江江苏苏省概况省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 1161812157,北纬30453520,地处江、淮、沂、沭、泗下游,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总面积 10.26 万km2,其中耕地面积7095.72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5740.43 万亩(2008 年底统计数字) 。 1.1.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 240m(废黄河高程,下同),西北部

2、最高达 45m 左右,东南沿海及里下河腹部最低地面高程仅12m。地形以平原面积辽阔、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湖荡众多为特征。平原洼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68.8%,主要由苏北黄淮平原和长江三角州平原组成;低山丘陵占 14.3%,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北部地区,山势低缓,分布零散,高程一般在 200m 以下;湖泊水面占 16.9%,主要有太湖、洪泽湖、骆马湖等大小湖泊以及石梁河、小塔山等大中小型水库。平原是江苏省农业地貌的主体。地面高程自西北部的 45m 逐渐至东南部的 2m 左右。其中大部分高程在 10m 以下,5m 以下面积的占总面积的58%。苏北黄淮平原: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按沉积条件可分为沂沭河冲积

3、平原、徐淮黄泛平原、里下河淤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四片。2长江三角洲平原:位于镇宁扬山丘区以东,通扬运河以南地区,包括长江冲积平原和太湖水网平原。1.1.2 水文气象水文气象江苏省处于亚热带向暧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区,以淮河、灌溉总渠为界,南部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属半湿润的暖湿带季风气候区。全省具有明显的季风环流特征,四季分明,夏季暖日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部沿海地带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 15左右,夏季最高达 40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0。全年无霜期 200250d,如霜期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终霜期在 3 月中旬至4 月中旬。0以上作

4、物活动积温为 49005600。0以上作物生长期的日照时数平均为 29002240h。多年平均干燥度,淮北地区为 1.11.3,中部在 1 左右,南部在 0.90.95 之间。全省年平均降雨量 8001100mm,但时空分布不均,从地域分布看,南部多于北部,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 1100mm,向北逐渐减少至 800mm 左右。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年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汛期(69 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 6070,且多数集中于几场暴雨。降雨年际变化比较大,全省面平均雨量丰水年可达 1254mm(1954 年) ,枯水年仅549m,单站最大达 2253m(1965 年大丰闸) ,最小为 338

5、m(1929 年徐州) 。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9001100mm,通南地区及本省南部较小,北部较大,大部分地区在 1000mm 左右。全省多年平均径流深 246mm,仅为降3雨量的 1/4,年际变化于 150400mm 之间,多年平均径流量 249 亿 m3。1.1.3 水水资资源状况源状况(1)地表水资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8001100mm,平均降水量均值为 996mm,平均径流深 246mm,地表水资源量 249 亿 m3,其中淮河流域(含沂沭泗)150亿 m3,长江(含太湖)流域 99 亿 m3。(2)地下水资源全省地下水总补给量为 151.77 亿 m3,矿化度小于 2g/l

6、的地下水淡水水资源量为 120 亿 m3,其中淮河流域 75 亿 m3,长江流域 45 亿 m3。地下水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约占 73%,开采量仅占 6%左右。全省淡水的可开采量为 78.83 亿 m3,其中淮河流域 48.38 亿 m3,长江流域 15.97 亿 m3,太湖流域14.49 亿 m3。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326.95 亿 m3(若包括微咸水及咸水,则水资源量为 347 亿 m3)。人均水资源量为 455 m3,亩均水资源量为 492 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3)外来过境水我省承受江、淮、沂沭泗上中游近 200 万 km2的来水,入境水量比较丰沛,多年平均入境

7、水量 10254 亿 m3,其中长江流域 9815 亿 m3,占总量的95.7%,淮河流域 439 亿 m3,占 4.3%。4表表 1-1 江江苏苏省入境水量省入境水量统计统计表表单位:亿 m3水系(流域)长江淮河沂沭泗长江流域 诸小河淮河流域 诸小河全省多年平均值973030710685810254(4)水资源特点我省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表现为南部降雨量多,北部降雨量少,年际变幅大,多年平均降雨量 8001100mm,其中 60%70%集中在汛期 69 月的几场暴雨。旱年雨量常减少至 500600mm,除田间直接取用有效雨量外,由于平原地区拦蓄条件差,本地径流只能拦蓄利用 10多亿

8、 m3。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徐淮地区西部,可开采量约 7 亿 m3。淮河、沂沭泗过境水总量不少,淮河最大年径流量达 800 亿 m3,最小年径流仅28 亿 m3,相差 28 倍,由于年际年内来量变幅较大,加之我省调蓄湖库容量有限,正常年景仅能利用来量的 20%30%,约 100130 亿 m3,干旱年景常常断流,因而这部分水资源常称为“可用不可靠” 。长江水量丰沛且稳定,多年平均径流达 9730 亿 m3,最枯年份也有 6320 亿 m3,是我省较稳定可靠的灌溉水源。(5)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通过数十年水利建设,我省已形成较完整的蓄、引、提、调供水系统,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江水北调工程,对

9、发展淮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丘陵山区水库、5塘坝的修建,改变了山丘区干旱面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已明显增大,特别是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用水量的比例已扩大,在偏丰和平水年份,淮河及太湖上游的入境水量仍然是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年份日益依赖于引江水补给。我省大部分为平原区,缺乏建造高坝、大库的条件,虽然境内水面积比重很大,但水位变幅小,调节能力低,排涝时大量排水,干旱时又无水可用,不能充分做到以丰补枯。地表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4,同时,我省人口密集,土地利用率高,工业生产发达,目前水资源供需

10、矛盾仍很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节水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水资源。1.1.4 土壤状况土壤状况江苏土壤种类繁多,根据利用特点,可归纳为水田土壤、旱地土壤、林地土壤及荒地土壤等四大类。(1)水田土壤。主要分布在灌溉总渠以南。随着淮北地区旱改水的发展,逐步向北扩大。水田土壤包括黄泥土、淤泥土、青泥土、黄白土及盐砂土等类型。黄泥土主要分布于太湖平原,淤泥土分布于沿江圩区,青泥土分布于里下河及太湖洼地,黄白土分布于丘陵区的水稻田,盐砂土分布于沿海地区水稻田。(2)旱地土壤。主要分布于淮北地区、沿海垦区和通南高砂土地区。旱地土壤包括黄潮土、砂僵黑土、棕潮土、灰潮土、包浆、 黄僵土及黄6刚土等类型。黄潮土分布于

11、废黄河冲积层。砂僵黑土主要分布于蔷薇河两岸及邳苍边界洼地,棕潮土分布在骆马湖以北为沂沐河冲积土,灰潮土分布于沿海垦区,包浆土、黄僵土和黄刚土分布于丘陵旱地。(3)林地土壤。主要有棕壤、淋溶褐土、黄棕及黄壤等。棕壤分布于徐州东部山区,淋褐土分布于西部山区,黄棕壤分布于宁镇扬山丘区,黄壤土分布于宜溧山区。(4)荒地土壤。主要有沼泽土和滨海盐土。沼泽土分布于湖荡洼地,滨海盐土主要是海堤内外的重盐土。1.1.5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及及农业农业生生产产概况概况据江苏省统计年鉴 (2008底) ,全省设 13 个省辖市,52 个县(市),54 个市辖区和 1039 个乡镇。2008 年底全省总人口 7676

12、.5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168.48 万人,乡村人口 3508.02 万人。人口密度 748 人/km2,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全省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0312.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622 元。据 2008 年统计,全省粮食总产量 3175.49 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590.64 亿元,农村居民纯收入 7357 元。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5740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27 万亩;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 3392.0 万 kW,比上年末

13、增长7图1.1 有效灌溉面积分类图57.6%22.4%18.7%1.3%大型灌区 中型灌区 小型灌区 纯井灌区2.7%。1.2 江江苏苏灌区灌区发发展概况展概况1.2.1 灌区土地利用灌区土地利用现现状状全省总面积 10.26 万 km2,现有耕地 7095.72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424.07 万亩,旱地面积 2671.65 万亩。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 5740.43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80.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1111 万亩,复种指数 1.79,其中水稻播种面积 3342.11 万亩;三麦播种面积 3306.08 万亩;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 4462.81 万亩。截至2008

14、年底,江苏省共有大中小型及井灌区40538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5707.72万亩。其中大型灌区29个,有效灌溉面积1069.39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18.7;中型灌区175个,有效灌溉面积1275.80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22.4;小型灌区26615个,有效灌溉面积3287.79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7.6;纯井灌区13719个,有效灌溉面积74.74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1.3。如图1-2所示。81.2.1.11.2.1.1 大型灌区大型灌区截至 2008 年底,江苏省被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的 30 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为 29 处(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

15、水改造规划报告 (水规计【2001】514 号) ) ,设计灌溉面积为 1326.5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 1069.39 万亩。表表 1 13 3 大型灌区基本情况表大型灌区基本情况表序号序号灌区名称灌区名称所属县市区所属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万亩)1 三层灌区滨海76.234.0 2 小塔山灌区赣榆30.3 30.3 3 沿运灌区江都 30.3 26.04 楚州渠南灌区楚州66.5 53.45 清水坝灌区盱眙39.831.86 白屈港灌区江阴35.1 33.8 7 石梁河灌区赣榆40.6 35.08 竹络坝灌区淮阴31.6 23

16、.69 阜宁渠南灌区阜宁56.246.0 10 堤东灌区东台136.887.811 城黄灌区泰兴32.0 30.612 涟东灌区涟水32.431.313 涟西灌区涟水30.826.514 洪金灌区洪泽金湖35.8 34.2 15 淳东灌区高淳31.0 29.3 16 高邮灌区高邮63.2 58.9图图 1-2 江苏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分布图江苏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分布图917 如海灌区如皋31.0 30.518 淮涟灌区淮阴30.826.0 19 来龙灌区宿豫49.438.420 皂河灌区宿豫34.434.4 21 运南灌区泗阳51.840.022 周桥灌区洪泽32.025.923 五岸灌区射阳45.0 21.024 船行灌区宿豫32.0 31.4 25 众程灌区泗阳34.127.326 沭新渠灌区东海47.8 37.827 沭南灌区东海48.045.8 28 柴塘灌区沭阳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