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2744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报刊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报刊阅读需求,为促进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氛 围和文化条件。2010 年,全国出版报纸 1939 种,出版期刊 9884 种;报纸总印数 500.2 亿 份,期刊总印数 35.4 亿册。实现千人拥有日报 90 份、人均消费期刊 2.4 册的 发展目标。7 家报业集团、报刊社的经营部分已经在境内外上市,1251 家报刊 单位注册为企业或转企,

2、39 家报业集团实行编辑和经营两分开,大众消费和学 术类期刊集群开始出现,大中型报刊骨干企业正在形成。63 家期刊与国外开展 版面合作,报刊发行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报刊网、电子报刊、网络报刊等 新业态发展迅速,报刊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依法行政、市场监管、 公共服务的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十二五”时期,我国报刊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将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报刊业改革发展指明 了方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为报刊业发 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机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报刊出版 生产力,为报刊业大发展提供强大

3、动力;报刊业基于数字化的媒体融合为实现 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创造了广阔前景;文化资本市场的建立完善,新闻出版“走 出去”工程的实施,报刊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同时, “十二五”时期我国报刊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报刊业要抓住难得机遇,妥善应对挑战,推进 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合理调整结构,实现科学发展,促进我国报刊业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做出更大贡献。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转变

4、报刊业发展方式,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 力,切实解放和发展报刊生产力,增强报刊的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和服务 能力,把握报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契机,做强主体主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 总体实力,大力推动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方针原则(二)方针原则“十二五”时期,我国报刊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 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报刊需求;坚持提升主流报刊的舆论引导能力,把 握话语主动权;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报刊产业结构;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 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改革,以技术创新带动报刊产业升级; 坚持

5、完善和加强报刊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为报刊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 境、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报刊业总体实力稳步增长,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 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报刊出版单位服务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报刊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 的成效,产业规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报刊品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影响力显著增长,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 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二五”期末,实现千人拥有日报 100 份,人均消费期刊 3.1 册。报纸 出版业产业增

6、加值平均增长 2.5%,期刊出版业平均增长 4%。实现期发行量超过 百万份的综合性日报 20 种,期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大众服务类期刊 30 种。形 成北京、上海、广州等 10 家左右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刊出版产业集聚中心。 打造 10 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刊传媒集团,整合教 育、科技等优秀期刊组建 35 家大型专业出版集团,建设 20 种在国际上有一 定影响力的重点学术期刊。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减少 5000 家。在全国乡镇及城市 建成城乡阅报栏(屏)10 万个。二、提高报刊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二、提高报刊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一)加强全国重点报刊传播能力建设(一)

7、加强全国重点报刊传播能力建设重点扶持中央主要报刊,发挥在舆论传播中引领和主导作用。建立报刊公 共服务机制和体系,支持报刊的民文版、外文版出版发行。建设“双百”报刊 精品工程。大力推进党和国家重点报刊多媒体、多业态发展。(二)推动地方报刊传播力建设(二)推动地方报刊传播力建设以支持省级党报集团和期刊集团为重点,在省内建设 12 家有影响的大型 报刊传媒集团,推动省域出版资源向大型报刊传媒集团聚集,形成地方报刊舆 论传播的强势中心。(三)加强报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三)加强报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扶持理论、国情、文化、学术等报刊“走出去” 。鼓励支持新闻报刊出 版单位采取各种形式,实现境外落地。(四

8、)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项目(四)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项目通过项目支持的方式,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科技学术期刊队伍,打造 20 种国际一流学术期刊,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和整体水平,扩大学术期 刊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五)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全国统一、便捷高效、覆盖广泛的新型报刊发(五)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全国统一、便捷高效、覆盖广泛的新型报刊发 行体系行体系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报刊快递物流和发行网点。 积极探索报刊发行的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党报党刊与邮局合作共同组建发行 公司,提高党报党刊发行的时效性、覆盖面,增强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三、深入推进体

9、制改革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三、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实施分类改革,培育两大主体(一)实施分类改革,培育两大主体推动全国非时政类报刊事业法人单位转制为企业;推动时政类报刊单位深 化内部机制改革,剥离其经营性业务资产组建文化企业,建设公共服务主体。 推动报刊出版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内形成有效 率、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微观运行机制,重塑市场经营主体。在此基础上实现 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打造大型综合性和专业性、集约化和立体式报 刊传媒集团、大型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推动实行事业体制的时政类报刊出 版单位深化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和

10、约束机制。 在单位内部实行宣传和经营业务两分开。明确事业体制出版单位服务职能,制 订服务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服务行为的规章制度及考评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二)破解散滥弊端,提高产业集中度(二)破解散滥弊端,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推动转企改制与治散治滥相结合、健全市场主体准入标准,严格把握 出资人资质,推动资源整合重组。 “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减少 5000 家;非独立法人报刊出版单位总量比例由 65%左右下降到 30%以下。退出停办一批规模小实力弱的出版单位。退出停办一批体量小、资质差、 资不抵债、发展能力不足、不符合国家有关办报办刊规定的报刊出版单位。通 过兼并、整

11、合、重组推进报刊出版骨干企业和传媒集团建设。引导支持拥有一 定品牌效应和细分市场前景的中小型报刊出版单位走内涵发展道路,培育一批 “专” 、 “精” 、 “特” “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形成富有活力、差异化竞争的 优势产业群。(三)实施集团化战略,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三)实施集团化战略,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重点培育、分类组建、做强做大一批实力 雄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报刊传媒集团,加快推动报刊资源向综合性、 专业性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聚合,提升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到“十二五” 期末,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及骨干企业出版报纸、期刊数量占全国报纸、期刊总 量比例

12、分别由“十一五”末期的 50%、25% 上升到 70%和 40%。实施综合性报刊、 专业性报刊、学术期刊传媒集团发展计划,形成 10 家左右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 报刊出版产业集聚中心,形成 10 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 有报刊传媒集团,全行业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报刊资源加速向优势出版企业 (集团)聚集。(四)科学配置资源,建立现代出版体系(四)科学配置资源,建立现代出版体系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扶优汰劣、整合资源” 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宏观 调控作用,科学配置出版资源,调整品种结构和资源布局,提高资源配置质量

13、和利用效率,逐步建立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适应新时期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现代报刊出版体系。四、推动报刊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四、推动报刊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一)分类推进报刊业数字化进程(一)分类推进报刊业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区域性报纸由单一新闻服务向报网一体化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发展, 积极推进专业性报纸和学术性期刊建设提供内容服务、广告服务和各种数据增 值服务的网站群,积极推进以手持阅读终端为载体的报刊内容服务,建设一批 报刊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项目。(二)建设全国报刊数字化重点项目(二)建设全国报刊数字化重点项目建设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实现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术期

14、 刊数字化转型。建设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项目,发挥管理和服务双重职能,实 现整个报刊业数字化内容信息资源共享。按照政府引导推动、财政资助扶持、 报刊单位自主参与、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原 则,引领推动全国报刊业实现数字 化转型。(三)鼓励报刊产业升级的数字化产业化探索和基地建设(三)鼓励报刊产业升级的数字化产业化探索和基地建设鼓励“内容、技术、平台”三位一体、合作共赢的数字化项目建设,鼓励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闻信息门户网站和报刊新媒体出版产品建设,鼓励报刊业 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报刊数字化信息服务商业运营模式。大力推进 成效显著的报刊数字化项目实现产业化。开发报刊业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

15、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四)解决制约报刊数字出版的基础性问题(四)解决制约报刊数字出版的基础性问题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及社会相关部门、 单位配合,解决在标准、人才、资金、版权保护等方面制约报刊数字化转型的 基础性问题,为顺利转型提供必要条件。五、完善报刊产业发展环境和提高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五、完善报刊产业发展环境和提高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一)加大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加大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工程,在全国城市和乡镇车站、商场、广场等 人流密集地点建设阅报栏和电子阅报屏 10 万个,扩大党报等主流媒体的社会影 响力,满足城乡群众

16、报纸基本阅读需求。(二)加强报刊业宏观管理体制建设(二)加强报刊业宏观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预 报、引导、奖惩、调节、责任、监督、保障、应对等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和公 共服务职能。结合实施报刊单位评估机制,建立完善报刊企业、市场、职业、 岗位准入退出机制。(三)严格执法维护新闻出版市场良好秩序(三)严格执法维护新闻出版市场良好秩序完成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项目建设,提高报刊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建立群 众反映强烈的报刊违规违法问题处置机制,健全前期监测、中期处置、后期通 报的管理机制,做好报刊综合质量检测评估。逐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 偿新闻、买卖刊号、学术期刊质量下降、报刊刊载违法违规广告问题。(四)规范报刊采编人员机制建设(四)规范报刊采编人员机制建设实施新闻采编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记录制度和新闻 采编人员职务行为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新闻采编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 立全国统一的新闻采编人员信用档案,逐步推行新闻采编不良记录禁业制度。 完善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六、全面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六、全面推进人才发展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